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缺一不可。两个教育场所承担着各自的职责,对幼儿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两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充分认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良好措施,充分结合幼儿园、教师和家庭的多重力量,全力构建良好的幼儿成长环境,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家园共育;规则;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的家长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分依赖幼儿园教育,把教育幼儿的任务全权委托给幼儿园和教师,家长当起了“甩手掌柜”;二是过分关心幼儿的学习,缺乏科学的育儿观念,过早把应试教育策略强加到幼儿身上,期待幼儿园多教文化知识,忽略素质教育。其实,在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十分重要,彼此之间不能替代,又相互依存。只有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起来,才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在开展幼儿的启蒙教育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领导,亦或是幼儿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科学的育儿观,充分认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策略,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提高教育的适切性,共促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1.建立班级规则,约束和规范幼儿行为
幼儿园可以帮助幼儿提前适应集体生活。与家庭教育相比,幼儿园教育更容易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这是幼儿今后走入社会必须要过的一关。幼儿教师要建立班级的规则制度,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当然,这与激发幼儿童趣,释放幼儿天性、发展幼儿个性的理念并不相悖。幼儿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度,以爱心、耐心引导幼儿,提高幼儿对班级规则的认同程度,进而积极遵守班级规则,听从教师的话[1]。
例如,幼儿在喝水、如厕、外出活动和放学时都要学会排队。在排队时,教师应告诉他们按照大小个排好,走路的时候不能乱,不能打闹。幼儿在玩玩具和翻阅图书时,要学会整理,玩完后把东西放在指定位置,不能玩完就扔在原地不管了。在活动中,教师讲解的时候要学会安静听讲,有话要说时可以先举手,情况特殊等不及时可以站起来发言,不能随意插话。这些日常规范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应该怎样做等,从而更好地参与集体生活。
2.营造集体环境,培养幼儿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决定着个人今后的发展。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就作为一个个体融入到了集体的大家庭中,他们必须学会如何与其他幼儿相处,实现良好的语言交流。然而,许多幼儿缺乏集体生活经验,刚开始不懂如何与幼儿交往,时常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告诉幼儿应如何通过语言与人交流,以达成自己的目的;遇到争抢玩具、他人捣乱等情况该如何处理,让幼儿慢慢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
例如,户外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园内为幼儿提供了滑梯、积木桥、四方格等游乐项目。幼儿可以尽情地玩耍。许多幼儿的规则意识很好,在玩滑梯时知道排队,个别幼儿会因为太喜欢玩而霸占滑梯入口,或插队,或推挤他人。这样就会与其他幼儿产生矛盾。这时,我会及时地引导幼儿,如让他看一看大家是怎样排队玩滑梯的,他们又是怎样合作玩耍变成好朋友的。以此让幼儿明白,插队只会引起大家的反感,虽然可能提前玩了滑梯,或玩的时候久一点,可是也会失去很多朋友,从而让快乐也变少。又如,我会教给幼儿如何与他人商量,在征得大家同意的情况下再插队,学会用语言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武力解决问题。
3.科学开展教育,启蒙幼儿心智
幼儿教育不仅是一种保育教育,同时承担着传授幼儿知识、启迪幼儿心智的作用。然而,这里所说的传授知识是区别于小学教育的,是一种对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健康领域五大领域知识的初步认识,更侧重幼儿心智的启蒙和思维的开发。幼儿教师要坚持科学教育原则,运用更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点数习惯、整理习惯等,以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开展阅读教学与语言教学时,我会借助绘本这一好读物,让幼儿读绘本。绘本里既有文字,也有大量的图画内容,生动形象,能吸引幼儿的目光,让他们愉悦地阅读,并且很专注。在读完后,我还鼓励幼儿讲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书里都有谁,讲了什么故事等。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我借助积木块这一好帮手,让幼儿在玩积木的过程中认识几何图形。我不仅会让幼儿拿出指定的积木块,如用三角形做城堡的顶部,用圆柱做桥梁等,也会让幼儿自由地搭建各种形状,并让幼儿数一数,自己用了多少块积木,里边有几块方形的,有几块圆形的,有几块三角形的,等等,同时锻炼幼儿的数数能力和分类能力。此外,我还会让幼儿闭眼摸积木,让他们判断不同几何图形有什么特征,等等,帮助幼儿建立表层的数学意识。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营造情感氛围,为幼儿建立爱的乐园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一定是从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要想让幼儿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给他什么样的教育,为他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在家中,父母一定要积极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要积极而不吝啬地表达爱,教会幼儿爱自己,也爱别人。良好的情感氛围不仅影响着幼儿的心灵,同样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发育。专家研究表明,温馨和谐的情感氛围能够促进幼儿体内的生长激素增长,进而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因此,作为一名父母,一定要积极营造爱的情感氛围,为幼儿建立一个爱的家园,用爱慢慢灌溉幼儿的心灵。
例如,在家中,许多父母羞于在孩子面前表达爱意,认为不太合适。其实不然,父母积极地表达爱,会给幼儿以积极而正确的影响,让他们也学会对他人表达爱。父母要多拥抱孩子,要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此外,有条件的父母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旅行,没有条件的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友爱的家庭情感氛围,让他们真正热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让他们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温暖的人。
2.父母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好引导示范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像播放动画一样,一帧一帧地慢慢刻印在孩子的脑海中,从而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去模仿这些行为。好的言行能够给幼儿带来积极的影响,坏的言行则会让幼儿形成一些不好的毛病。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在脑海中告诫自己:孩子在看着我,我要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以好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
例如,学龄前儿童最应该养成热爱阅读、坚持阅读的好习惯。然而,许多幼儿识字少,不愿意阅读,更喜欢玩耍。父母如果一直用唠叨来试图影响孩子,让他们变得热爱阅读,其实是大错特错的。这时,父母可以拿起一本书,坐在孩子面前静静地阅读。当孩子看到父母在读书时,他们也会凑过来,慢慢坐下来开始阅读。此外,父母对待他人要热情、友好,看到他人要热情地打招呼。比如,在进园时遇到教师或其他父母、幼儿要微笑问好,这样幼儿也会学着问好等。这些都是父母有益的影响。只有父母做好榜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积极而正面的影响。
3.营造心理氛围,保持幼儿的童真童趣
家庭的心理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家庭气压”。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会让幼儿也变得轻松自在;沉闷、压抑的家庭氛围会让幼儿变得局促不安、谨慎小心。同时,家长的性格和对孩子的要求也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影响。家长过于严苛,幼儿就会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家长脾气暴躁,幼儿在父母前面就会变得十分胆怯、小心,遇到事情时脾气也会变得暴躁。而家长如果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具有童思和童趣,就会把好的信号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能够保持好的脾气和有趣的童心,从而获得身心的快乐成长[2]。
例如,父母和孩子说话时,尽可能地柔声细语,并学着用孩童的语音和语调,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同时,在与幼儿沟通时,父母可以蹲下与孩子平视,这样会减少父母的威压,让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还应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分析孩子的行为。此外,作为一名家长,要学会放下心理压力,不要遇到一点小事就无限放大,出现焦虑症状,这样会给孩子以不好的心理暗示,让孩子的内心也变得不安起来。
三、和谐家园共育,共促幼儿成长
1.积极帮助家长建立科学育儿观
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应该保持观念上的统一。如果家长的育儿观念不正确,过分重视文化科目的学习,过早地要求幼儿会认多少字,会写多少字,会进行数学计算等,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这样是不对的。新课改强调要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好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能够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在开展家园共育策略时,第一步就要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观,让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教育保持同步,以更加科学的观念去教育幼儿。
例如,教师可以经常在班级群内分享一些育儿经验,帮助家长学习如何更好地教育幼儿。同时,幼儿园也可以邀请育儿专家来园开展讲座,邀请家长前来聆听学习,获得一些先进的幼儿理念和可行的育儿方法。这样,家长和幼儿园通过不断地分享和学习,让育儿观念能够保持同步。
2.创设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增进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家长渴望与孩子多互动,但是由于工作忙,陪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机会很少,亲子之间的互动比较缺乏,导致感情出现隔阂。在开展家园共育时,幼儿教师要多创设一些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与特殊的节日相结合,搭建良好的亲子互动平台,为父母与孩子多创造相处的机会,增进亲子感情。亲子活动的开展也为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提供了良机,能够让家长更认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有利于家园共育策略的深度进行。
例如,在六一儿童节,组织亲子运动会,设置“亲子运球”“亲子赛跑”等比赛活动,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表演节目;在中秋节,可以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参与做灯笼、猜灯谜的亲子活动;在重阳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回家给父母、长辈端杯水、捶背、洗脚、收拾家务等,做一些孝亲活动;在家长会时,教师可以让家长和幼儿一起画画、做手工,一起玩玩具。在幼儿的汇报表演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领读等。幼儿园通过举办多种亲子活动,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
3.积极互动打通家园交流通道
在实施家园共育策略时,家庭和幼儿园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幼儿园及教师应以先进、科学的育儿观念影响家长,家长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的观察者和监督者。幼儿园应积极开通观察和监督通道,让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并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幼儿教师要重视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并及时将处理方案告知家长,增强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可[3]。
例如,每日接送幼儿时,教师可以多耗费三五分钟与家长就幼儿的情况进行沟通,让家长多了解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促进教师与家长间的联系。此外,幼儿园也设置了“家长开放日”,在固定时间邀请家长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详情等。这样一来,家长与幼儿园的交流通道通畅了,双方的互动交流增多了,更利于家园共育的良好开展。
总而言之,3-6岁是幼儿启蒙的黄金时期。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两个重要的实施者,它们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同时,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其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并积极探索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联系,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既让幼儿体会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发展幼儿的个性,同时也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