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表现出了分化特点,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挑战欲望,还有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存在被动心理,学习主动性不强。实际上,高中化学内容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的重点板块,不可缺乏。因此,本文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高中生;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思维属于个体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大胆设想、独立思考,最终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创新思维既是个体发展的必然素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高度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意义深远,是教师的重要育人目标之一。 以生活化实验激活兴趣 兴趣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化学学科本身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禁锢,将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动手操作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为化学理论的学习寻找支撑点。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难以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创新思维的培养收效甚微,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将化学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激活化学学习兴趣[1]。
如,在讲解关于“金属”的相关知识时,即可从生活中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看到、使用过什么样的金属防腐措施,有的学生提出,在家里的铁锅洗干净之后,要将上面的水渍擦干净,否则就会生锈。基于此,可设置金属防腐蚀实验,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选择两个相同的铁片,一个放置在干燥环境,一个置于潮湿环境,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变化。通过这类生活化的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热情大大提升,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会主动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可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实验课堂教学形式 设置改进实验 在现有的化学教材中,很多实验还有改进的空间,针对这类实验,可让学生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升实验效率,再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抓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2]。如,在关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通过教材中的实验学生可知晓二氧化碳是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产物,但并没有真正认识这一反应的本质,因此,可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可以分析出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对比实验。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改进,学生对于碳酸氢钠、碳酸盐与酸之间的反应本质有了深刻理解,通过知识迁移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增加探索性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两类,即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前者是由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操作,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探索性实验则是提前告知学生探索步骤,让学生努力来探索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需增加探索性实验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具备严谨求是的创新品质。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是以教师和教材为准,学生是被动接收学习内容,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问,在实验课堂上发表意见,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新思路、新观点。
三、在自主学习中发展潜能
自主学习能够将“教”转化为“学”,让学生慢慢地走向独立,面对化学实验内容,很多学生是被动接受的,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必然会让学生对化学内容产生厌恶感,主动学习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源自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对这门学科的喜爱,自主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有学的积极性,还要掌握正确方法,能够根据自身能力来拟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方向,科学评价学习成果[3]。教师要将实验课堂实实在在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和实践,教师要主动关注学生需求,鼓励他们多表达、多质疑,还可将课堂时间分为两个部分,留出一半的时间供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以满足知识的内化要求。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化学实验教学应当顺应学生的生性,挖掘学生的学力,带领学生查阅资料,参加走访、讨论,感受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利用化学思维来解决问题,提升核心素养。 成立学习档案袋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为每位学生设置学习档案袋,针对他们在实验学习中的成果进行详细记录,开展创新性的提问,教师要以正面、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的付出和努力,进一步激活其创新潜能。在实验中,针对一些易错环节,引导学生开展重点分析,档案记录袋由教师、学生一起完成,还可在其中加入视频、图像等内容,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实验中后,即可产生丰硕的创新性成果[4]。对于学生参与网络互动的创新性问题,也需纳入档案袋,防止学生产生从众心理,让学生可实现有效思考、积极创新,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创新思维可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避免自己被社会所淘汰,创新能力的核心是要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主动开辟新的路径。如果学校在高中阶段就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就可驱使学生在后续的大学生涯、社会工作中自觉应用这一思维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后续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