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再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采取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德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外界事物及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当学生没有一定的明辨是非与自制能力时,就很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侵蚀思想,影响心理健康发展。这时候德育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开展德育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目标,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师生集体讨论,民主制定班规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自制力差的初中生来说,硬性的规章制度也是促使其约束自我,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首先要注重制定建立的客观性,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仅凭自己个人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要遵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除却学生外,教师本人更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对其产生信服感。此外,利用规章制度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处于理念层面,更是思想上的沟通与融合。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构建班级管理体系,同时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听取学生建议,对生成的规章制度进行汇总,在学生认同的情况下实施,秉持着和谐民主的理念,只有获得学生的认同感,让学生主动配合,规章制度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化[1]。
二、开展主题活动,实现德育培养
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际体验中获得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以“尊老爱幼”为主题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教师之间、班级之间可以相互联合,共同策划活动方案,选择贴合实际并且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并学会从自身出发、从小事做起,传承这一优良传统、培养这一美德。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让学会围绕这一出题制作黑板报,并在班级粘贴宣传标语,营造尊老爱幼的德育氛围。之后教师可以开展讲座,讲述孔融让梨、子路借米、孟子访齐等一系列传统故事,也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感受到尊老爱幼的美德是自古传承至今的,身为炎黄子孙,应当身体力行,践行这一美德。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或养老院,通过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在欢声笑语中切实感受到弘扬与培养美德的重要意义[2]。
三、利用网络平台,优化德育形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电子产品不仅覆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步入教育领域,并以其方便快捷、内容丰富、集音影像一体等一系列优势发挥出巨大作用。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德育教育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需求构建相关网络平台,这种新颖的德育教育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通过自主浏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德育教育。例如,教师针对“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爱国主义我能行”的平台,学生在平台上能够浏览相关信息,相互之间也能够沟通交流。平台内容上,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伟人事迹,如悲情英雄丁汝昌、左宗棠外御强虏、洗夫人维护统一等等,让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投放一些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如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1939年的长沙会战等等,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到众多革命烈士的鲜血才换来新中国的成立,才换来当今的和平年代,从而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意识,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学习,以期做出贡献[3]。
四、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全员参与
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今后融入社会,人都是处于一个集体当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同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合作机制,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取得共同进步。例如多元化智能理论中就明确提出,学生是属于独立的个体,由于生活环境与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智力与道德领域都具有个体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机制的德育教育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可以秉承着“组内存异,组间求同”的原则,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达到优势互补。同时学生之间以及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当发现有不良行为时,及时提醒对方改正,促进整体德育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初中阶段的重点教育目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更当准变自身教学观念,走在时代前沿。可以通过科学民主的规章制度、多元化的主题活动、丰富的信息平台以及合作机制的融入,落实德育教育,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