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在化学教学中要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高效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一、设计好化学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验也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问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思辨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来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 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三、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才能孜孜以求去自觉探索。在教学中做了这样一些尝试。在初中化学新教材“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有一个演示实验:“鸡蛋放入白醋中”。把它改成家庭小实验,布置学生独立探索。由于学生普遍对这个实验现象很感兴趣,坚信只要学生有兴趣,他们就有愿望,想知道的更多。首先让他们就本实验提问,陆续有一些学生提出了问题,如:气泡是怎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鸡蛋上浮后一会儿又下沉,如此反复?最后的液体是白醋吗?还能吃吗?肯定了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并告知他们:“这种气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气体,请你们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他们的猜测就集中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这几种气体上。指导学生查阅教材后面的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猜测的气体提出检验方法。有些学生从教材中查到了蛋壳中含有碳酸钙及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些学生从醋瓶的配料说明上查到食醋中有醋酸的成分。安排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蛋壳中的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补充演示了鸡蛋放入稀盐酸中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我们师生讨论出了鸡蛋的浮沉并不是因为蛋壳反应质量减少,鸡蛋轻了浮上来,也不是因为反应后溶液密度发生改变,使蛋浮上来,而是因为气泡附着在蛋壳上,使蛋浮力变大,当蛋浮上来气泡跑了一些后,浮力减小,蛋又沉下来,如此反复。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设计实验并探究也满足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奇心。
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 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新课程新理念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引起的,还是由于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实验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或碱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
结语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