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生物是一门自然性学科,在高中教学过程当中生物教学尤为重要,学生需要认真学习生物知识,才能够更好探究生物学奥秘。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有效教学方法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将生物科学史融入于高中生物教学当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能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以满足当前教学发展需要。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探究,进一步了解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要坚持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通过对教学模式的重构开展高质量教学,满足教学基本发展要求。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物科学史 育人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新高考制度的落实,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发展需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学生缺乏对于生物知识的独立思考与探究,这并不能够满足新高考基本要求,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更好地了解新高考基本要求开展高效教学活动,推动生物教学发展,为教学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生物科学史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在进行生物科学史讲解的过程当中,老师会提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在认真思考后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提问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对于后续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我们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时,则可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对其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带领学生更好地融入于整个生物学习当中,以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科学使命感[1]。
二、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育人作用
1.利用生物科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生物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借助生物科学史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科学史当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知识,同时科学史是对于生物学的深度探究,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讲解,还能够联系所学知识以开展高效教学活动。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借助生物科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于其中,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我们在讲解光合作用这一节课时,老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学习本节课中的知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基本知识是由不同的科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提出的,从亚里士多德认为: 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这一观点统治西方将近2000年,随后众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1945年卡尔文提出循环理论。科学家们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深入挖掘其基本原理。
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感受科学家们的探究精神,逐步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使得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2.运用生物科学史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教学任务重,时间较为紧迫,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顺利地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将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内容融入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讲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感受生物学家对于知识的探索精神,使得学生在一定的学习场景之下,积极主动探索生物知识引发思考,开展高效学习活动。
例如老师在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单元时,则可以借助生物学史进行拓展教学,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去学习细胞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发现细胞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随后讲解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细胞的基本结构。在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细胞的结构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借助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生物思维,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在进行教学时将生物发展史融入于其中,能够丰富生物教学内容,从多方位多角度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完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生物知识,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
例如我们在讲解《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单元时,可以发现在本节课当中涉及了《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生命历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胞学说知识,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讲生物科学史,则对细胞学说发现背景进行讲解。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1804-1881)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奠基人之一。施莱登于1804年4月5号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医生家庭,在1833年进入哥,盐跟大学学医而后对植物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又进入柏林大学学习植物学,开始对自然科学的研究。1838年,在布朗的影响下,施莱登从事植物细胞的形成和作用的研究,这是他对细胞学说进行的初步探索。 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潜在思维意识,只得学生主动融入于集中进行探索。
结语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生物科学史融入于生物教学当中,生物科学史当中蕴藏着较多的内容,老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扩展和延伸。通常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生物科学家在进行生物探索的过程当中坚韧的科学探究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学生。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老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需要借助生物科学史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生物知识信息。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