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基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开展,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能够为学生地理素养的构建提供助力。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凸显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辅助作用,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认知需求的掌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设计,让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理解和探究的好帮手,由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获得学习效果的突破,并为他们的地理素养构建提供助力,为初中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地理   信息技术   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初中地理创新高效课堂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训练环节是教师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让课堂训练脱离传统的问答、试卷形式,带给学生更具趣味性的训练体验,由此做到在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记忆效果的同时,也为初中地理创新性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
例如,在完成《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课教学之后,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电子拼图,他们需要将我国各个单独的行政区域板块放到对应的拼图当中。每个学生只能进行一次操作,例如第一个学生拿起“吉林”板块放到拼图板上之后,由下一位学生继续游戏,他可以选择拿其他行政区域板块进行拼图,或者调整前一名学生的拼摆位置,最后看他们一共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够完成对拼图的拼组。在该训练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对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认知,学生之间还能够进行相互协作,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1]。又如,在完成《中国的河流》学习后,教师运用白板展示出我国的地图,让学生以随机抽签的方式选择自己抽到的河流,并将其画到对应的位置上,看哪些学生能够准确地将河流位置标注出来。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信息化游戏当中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并进一步实现对他们地理素质的培养,为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二、运用信息技术,完善课堂教学导入
信息技术作为典型的创新教育技术,想要发挥出其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辅助作用,就必须要做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此,做好以课堂导入为基础模式的信息技术应用至关重要。从当前的课堂导入模式来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需求,在导入形式、内容上较为单一,这也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创新。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必须要保证所展示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并对传统的课堂导入模式产生颠覆,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新颖的学习体验,实现对他们学习动力的激发。
例如,在进行《中国的民族》一课的教学导入时,教师在考虑到学生认知兴趣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设计了“趣味竞答游戏”。游戏中,学生以前后桌每6人为一个小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随机展示一段材料。材料可能是一段舞蹈、一件服装、一种美食或者一段歌曲,各小组学生进行抢答,回答正确的小组加1分,回答错误的小组不扣分,每个问题每个小组最多有3次答题机会,看哪个小组获得的分数最高。在这种游戏模式下,学生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参与积极性,在游戏中大家你争我抢,非常热闹。经过激烈的竞答游戏后,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一定的分数,然后教师根据他们的分数排出名次,并让各小组代表按顺序到讲台上进行电子红包的抽取,获得相应的奖励。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并不会对学生提出任何的要求,他们完全是以自主游戏的状态参与互动。但是实质上,游戏内容是以课堂内容为基础,这种潜移默化的导入模式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经验中完成对我国各民族文化、历史内容的了解,最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游戏导入活动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学生不仅对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获得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创新目标由此得以实现[2]。
三、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教育设计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最大的教育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教师要能够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教育设计,带给学生更具趣味、更真实的体验,由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地理知识学习,并完成对他们的记忆强化,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助力与支持。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育技术,需要服务于地理知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环节、应用方式、应用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出现思维误区和学习问题时找到方向,由此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3]。
例如,在进行《中国的地形》一课教学时,虽然插图能够展示出各个地形所在的位置,并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数字标准让学生明白不同地形的海拔,但是从初中生的认知角度来看,这种知识表达方式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为了带给学生更为真实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出我国地形的模型图,在模型图中学生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一马平川的平原、层层叠叠的丘陵等各种地形。学生还可以通过直观的对比,看到不同山峰之间的高度差,并通过视角的转换,实现对我国整个地形的俯瞰和具体地形的详细观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对模型地图的观察对我国的地形有一个基础的模型建构,这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锻炼提供助力,使初中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发广泛,这也为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地理学科的启蒙教育,做好对学生地理认知的启发,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一教育效果,教师应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这也让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状态之中。可以说,初中地理教育工作因此迎来了发展契机。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