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助产学导论》作为近几年新兴课程,在提升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事业心等方面的启蒙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就《助产学导论》课程概述、教学实践方法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对《助产学导论》课程 教学进行详细探索,旨在对高职院校《助产学导论》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借鉴,此外还对《助产学导论》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意见。
关键词助产  导论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助产学导论》课程属于助产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导入课程之一,是以介绍助产文化变迁、助产专业建设和发展趋势及助产士应具备的理论与能力素养等方面内容为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助产专业学生专业成长的标志在于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对事业的挚爱,只有达到将工作由“职业”飞跃到“事业”的认同,才会全身心地服务于患者。《助产学导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对助产专业有一正确认识,建立明确的内在的专业信念,培养职业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学好助产专业。
一、《助产学导论》课程概述
本校于2019年首次开设《助产学导论》课程,课程类型为专业拓展课,授课对象为大一助产专业学生,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共16学时,1学分。助产学导论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首次对2018级助产专业学生开设,以往助产专业学生只学习护理学导论,而助产专业区别于护理专业,护理学导论中的内容未能使助产专业学生对助产专业有明确的认识,往往无法建立较好的专业认同感。大学是个人成长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人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确立的关键时期,而大一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往往对其所选专业有一定困惑与疑虑[1]。因此,《助产学导论》课程的开设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具有一定的专业框架知识,系统而全面地领悟助产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在助产士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在助产专业实践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实践
1.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王彦主编的《助产学导论》[2]为参考教材,设置六个模块内容,分
别为项目1 助产学的发展概况,项目2 助产士的实践范畴、角色及服务模式,项目3 助产士的能力与行为规范,项目4 助产理论与相关理论,项目5 助产相关法律与伦理,项目6 医疗文书记录。
2.教学手段与方法
《助产学导论》课程为一门纯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使学生准确把握课程各模块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并在其过程中不断进行启发与提问,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新的知识。同时,由于本课程理论知识较多,较为枯燥,故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使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声像齐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针对课程中的部分知识,如助产士的能力与行为规范、助产理论与相关理论、助产相关法律与伦理等章节,存在一些抽象概念。针对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临床实际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场景,使其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针对教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往往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并集中汇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角色扮演法。此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助产士的能力与行为规范模块,让学生扮演助产士的角色,通过表演创造具体情景,使学生对于不同的助产服务模块、不同工作场景、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能有直观的感受,帮助其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点,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互联网+”背景下,本课程运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首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助产学导论》课程,每个章节包括教案、教学视频、习题、章节测验等。在课堂应用方面,除了签到、发布作业、在线考试等基础环节以外,还可进行课堂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 3. 教学评价
本课程考核评价主要由平时成绩、随堂测试、小组汇报、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分别占比20%、20%、20%、40%。
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上课纪律、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占终结性评价20%。
随堂测试:课堂结束后的小测验,占期末终结性评价20%。
小组汇报:按组为单位进行评定,小组成绩包括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所选主题的资料收集、PPT制作及汇报)和课堂练习情况,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占终结性评价20%。
期末考试:占终结性评价40%。
4.展望
第一。融入课程思政。目前,各高校广泛推进课程思政,在传统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助产学导论》作为助产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程,应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用理想的精神和专业的思想引导新生了解助产专业特点,以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和鲜明的价值取向。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助产学导论课堂,能够实现人文素养与专业素质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加强素材库的建设。在现有的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的相应内容为指南,通过多渠道收集课程素材,完善素材库[3]。课程素材库可包括图片库、文本库、视频库等,并每学期不断更新素材库,进行新旧知识的替换。完善《助产学导论》课程资源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能挺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同时能够节省教学资源,有利于绿色教学。
第三,增加实践项目。根据我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为纯理论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实训比例,增设实践项目,如参观助产实训室、体验孕妇学校、PPT小讲课等,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体验助产士的角色,不断激发学生对助产专业的热爱,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