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电气控制是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实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学生参与电气控制实训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在教学中注重实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因此,本文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两个视角展开探究。
关键词电气控制;实训教学;学生;积极性;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M921.5-4;G712 文献标识码:A
 
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根本前提,创新能力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在电气控制实训教学中,注重学生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一、基于积极性的教学策略
1.及时下达实训任务,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在电气控制实训教学中,为促进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教师应在实训教学之前,注重学生的引导,要求学生明确实训教学的内容,准备好实训教学的相关事项,并提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向学生下达有关实训教学的要求。比如在开展《电气事故认知和人体急救训练》的实训项目时,由于实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实用电和电气以及导体与绝缘毯这四个方面的概念进行讲解,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体现;二是对常见的触电方式与安全用电的三防护技巧;三是对人工心肺复苏CPR进行介绍。教师在实训任务实施之前,采取PPT讲解和CPR操作与触电事故等视频,将实训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而在此基础上,就对实训的要求进行说明,而学生则是以小组的方式,按照实训要求,对电气事故的特点进行总结,以及人体急救知识的掌握。而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则是通过设置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借助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1]。
2.循序渐进实施实训教学,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持续提升
电气控制实训教学也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持续激发。电气控制实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功能要求,规范设计和制作电气控制线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工作环境,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灵活地设计所需的电路,并通过模拟的方式来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贴近工业实际,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电气控制实训教学中确保每个实训任务之间的紧密性,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实训教学顺利实施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升。例如在开展《用电安全与电工基础》的 实训模块之后,再开展《电气控制与应用》的实训模块,再次是开展《先进自动化与PLC》的实训模块,最后是开展《工业机器人的认知与仿真》的实训模块。采取这样的顺序来设置实训模块,就是在循序渐进中进行,尤其是第一和第二实训模块的延续性较强,让学生在逐渐的实训学习中强化学生的认知,再与具体的实训案例进行结合,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能与实际得到验证,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具体的思路是以开展小项目实训为导向,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电气线路进行设计,最后搭建电气线路。而在这一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低到高的方式进行层层递进,各种低压电器与仪器仪表以及电工工具等,均做到学以致用,不能贪多贪全,若是简单的电器和工具与仪表,则按照先使用后总结的原则,着力构建良好的互动与反馈机制,且不同的实训项目的教学要求也要有针对性,教学目标要彰显从简到繁和层次递进的原则。
3.提升实训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在进行具体的实训教学时,不仅要做到循序渐进,而且还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
其中,就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言,因为其属于实训教学的理论支撑,因此引起教师的重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讲解时,都要采取问答的方式来互动和反馈,对于关键知识点而言,应设置相应的问答题,及时地听取学生的反馈,组织学生做好讨论。而对于线下实践操作而言,教师则及时地进行巡视,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比如针对实训项目中常见的布局布线的规范性问题,应提出相关规范性的建议,而对于没有人身安全威胁的小故障,则要放手给学生自查,同时提出相应的调试思路与意见。而如果是对人身安全有威胁的故障问题,不仅要及时地纠正,而且还要广泛地宣讲。而在线上进行操作视频播放时,则在关键处进行停顿,强化代入感,在学生进行电气图纸绘制时,应通过随时在线答疑的方式,修改后的图纸要及时返还给学生,及时地反馈学生问题[2]。
二、基于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校企合作为例
通过校企合作,能及时地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再结合需求,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从传统的单一化的实训教学转移到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既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要注重实践与岗位的结合,也就是将具体的实践落实到岗位之中,通过岗位实训,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真正检验,让学生在岗位实训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例如学生在物料企业实训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自主设计给料分拣控制系统,这样的任务,学生就能结合物料企业在给料分拣方面的,利用所学的电气控制技术来,设计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可编程给料自动分拣系统和装置。以先进的PLC技术为主要的控制系统模块,结合传感器控制技术、位置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机械手控制技术等实现工作现场的产品的自动分拣。设计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易操作、精度高误差小等优点。当提出这样的要求之后,学生就能结合实际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比如在本系统设计中,为了满足给料分拣控制的,对每个设备的具体操作内容与流程进行精心设计,具体的设计流程详见图1。
 
1:某物料物品分拣系统化控制
当设计之后,就学生自主地对设计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在对电传感器进行调试时,主要是在传感器下方的传输带上摆放金属料块,并对传感器位置进行调试,通过去使传感器进行上下移动,进行来整体调整传感器的不同放置高度,例如传感器上方端的指示灯刚好发出光,那么对于该高度就是传感器对金属性材料的检出点的位置。在软件调试过程中,首先将梯形图程序进行一次整体性的编译,其次将上下机位连接,并利用电缆将梯形图程序利用电缆输入PLC之中,调试的结果是本系统的设计不仅正常,而且与其他无异常情况的时候都可以去运行并能够迅速地作出准确的操作措施和运作,随后是对其实施二次离线测试,并在测试中结合系统控制要求,并观察系统中的输出信号与指示灯所处的工作状态,发现指示灯完全与要求相符,达到设计的初衷,满足自动分拣物料的[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意识到电气控制实训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虽然学生在协同合作下能共同完成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和安装与调试等工作,整个过程在循序渐进中使得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但是在教学设计与课程实践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师思想不解放,老是害怕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训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传统性和滞后性,对整个实践操作过程指导过细,而电气控制电路注重硬件操作,使得学生的创新性被忽视,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在现有实训教学的模式上,针对性的加强对其的改进和创新,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使得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