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实训室是推进实施“1+X证书制度”的关键场所,是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学生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开放实训室是落实国家战略理念的着力点。本文立足于文化艺术创意系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全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设指纹识别门禁系统及远程实时安防系统,建立“专业型社团+实训室”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力求最大程度开放实训室,全面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及管理质量,促进资源与设备的最大利用化,更好的服务学生与教师,为教学、科研、展赛等活动的开展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支持。
关键词:实训室;管理;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实训室为师生的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全过程的技能训练平台,通过多角度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达到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所以,只有努力提升实训室的利用率,确保其长效良性运作,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技能教学中的支撑作用,培养出高质量创新型技能人才[1]。因此,积极做好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抓好高职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前提。根据近年来参与文创系实训室相关工作,结合当前实训室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索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实训室利用率的有效管理模式。
一、实训室管理现状
文化艺术创意系实训中心包含四大实训基地,27间实训室,并设有管理人员3名,承担着8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虽然已不断加大了实训室管理投入,积极出台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但受限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及未有专业型的学生组织,实训室管理效率低下,开放时间有限,课余时间利用率极低,学生实训课程掌握程度不高,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效,也未能很好的服务于师生的教科研及展赛活动。
二、实训室管理模式升级的意义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依据互联网+的管理发展新状态下,学校教学实训管理的改革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训室的管理中引入智能化管控技术,加强实训室的科学管理,可以达到安全、方便、高效、快捷和智能化的目标[2]。智能化管理实训室模式配合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可使文化艺术创意系实训室管理模式得到多方位的升级,其具体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实训室管理效率。现有的管理模式问题一部分在于数据采集方式落后,数据信息不准确、易丢失,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实训室管理模式的升级不仅能助力实训室数据信息化,提高数据准确性,而且能把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物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进行专业性实践学习和实践指导之中,全方位提高实训管理员的专业实训管理和指导能力[3]。
2.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和资源设备使用效率。实训室管理模式的升级能解决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问题,更大程度开放实训室,更好地满足师生实训需求,从而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和资源设备使用效率。
3.促进师生积极参与实训,提高技能掌握水平。学生自主参与实训室管理,实训室的开放度得到提高,既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参与实训,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实训教学实践的效果,带动师生积极参与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职业技能竞赛与考评。
三、探索提高实训室利用率的管理模式
1.实训室智能化管理
(1)指纹识别门禁系统
指纹识别属于人工智能学科中的模式识别。指纹识别模式下的指纹识别门禁系统是利用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指纹进行识别授权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具有稳定性、精确性、安全性等优点,可避免钥匙遗失所引发的实训室使用风险,使得实训室利用更灵活、更智能。指纹识别门禁系统进行无线联网,可以自动识别进出者身份,自动储存实训室使用记录,有利于辅助教学考勤与实训室信息化管理。
(2)远程实时安防系统
安全管理是实训室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教学区域抽烟屡见不鲜,对于浮雕实训室、画室、影棚等存在易燃物品的实训室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远程实时安防系统系统的应用旨在在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改善并提高实训室的管理,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4]。在实训室中安装感烟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红外感应和网络摄像头等感知终端,将环境监测数据收集起来,构建立体、全时空的安防系统。借助网络摄像头,管理人员便可对实训室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查看,展开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同时,安防系统自动采集、实时监控实训室环境信息数据,一旦感知到环境数据变化超出了设定的安全值,系统将自动向管理人员的手机端发出警报通知,管理人员收到通知后可及时通过访问网络摄像头查看实训室的具体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
2.实训室全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管理
文化艺术创意系实训室具有很鲜明的多样化特点,现有徐竹初雕刻工作室、瓷板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摄影棚、影视动画后期编辑工作室、录音演播室、机房等27间功能各不相同的实训室。根据每间实训室的功能,内部配备着多种多样的实训设备,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设备,如电窑机及刀具等等。而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此类危险品不宜在无专任教师、无负责人、无管理员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开放。因此,出于对无人管理及安全因素的考虑,必须将实训室有所区分,以全开放与半开放两种模式分别管理。
我们可对不存在危险工具、设备的实训室实施全开放管理,学生可向管理人员申请使用实训室,管理人员开放其使用权限后,学生即可通过指纹识别门禁系统进入实训室进行实训,如画室、机房、摄影棚、影视动画后期编辑工作室、录音演播室等。而对具有危险工具、设备的实训室则实施半开放式管理,需由学生自行联系专业老师或管理人员说明实训意愿,经专业老师或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申请使用,且专业老师或管理人员必须全程在场指导并监督学生安全操作工具、设备,如浮雕实训室、陶艺实训室等。
最大程度开放实训室,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参与实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实训教学实践的效果,提高实训室的现有资源利用效率[5]。
3.“专业型社团+实训室”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高校社团是以自发自愿为原则,以主题突出、形式丰富的活动为特色,以学生兴趣为纽带而组成的学生组织。专业型社团依托于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教师分阶段进行教学指导,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有着梯队式培养模式的特点[6]。
实训室作为实践教学场所,必定成为专业型社团的主要活动场所,实训室提供硬件设备、仪器和软件技术的支持,以社团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实训,可以最大程度解决实训室课余时间利用率低的问题[7]。同时,可采用师生共管制度,实训中心可下放全开放及半开放实训室的使用权限给社团主要负责人和社团指导老师,由其协助实训室管理人员监管课余时间实训室的安全与卫生。实训中心负责人应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实验室安全的基本知识,建立安全意识,与其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除了向社团所对应专业的学生开放,也可以尝试向校内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开放,进一步共享实训资源,更好地满足爱好者的需求。
科学合理的“专业型社团+实训室”的管理模式,构建了良好的实验室开放环境,还可结合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人员指导社团活动,也使得实训室的技术资源真正共享,未来也必将能在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结语
我们必须认识到实训室在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载体作用,并重视实训室的管理,着眼于其长效稳定运营。同样认识到实训室管理的现实要求,认识到其当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创新改革,立足于专业教学实际和实训室管理实际,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其利用率,带来实训室的优化运营和高效高质使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实训室;管理;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实训室为师生的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全过程的技能训练平台,通过多角度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达到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所以,只有努力提升实训室的利用率,确保其长效良性运作,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技能教学中的支撑作用,培养出高质量创新型技能人才[1]。因此,积极做好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抓好高职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前提。根据近年来参与文创系实训室相关工作,结合当前实训室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索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实训室利用率的有效管理模式。
一、实训室管理现状
文化艺术创意系实训中心包含四大实训基地,27间实训室,并设有管理人员3名,承担着8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虽然已不断加大了实训室管理投入,积极出台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但受限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及未有专业型的学生组织,实训室管理效率低下,开放时间有限,课余时间利用率极低,学生实训课程掌握程度不高,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效,也未能很好的服务于师生的教科研及展赛活动。
二、实训室管理模式升级的意义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依据互联网+的管理发展新状态下,学校教学实训管理的改革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训室的管理中引入智能化管控技术,加强实训室的科学管理,可以达到安全、方便、高效、快捷和智能化的目标[2]。智能化管理实训室模式配合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可使文化艺术创意系实训室管理模式得到多方位的升级,其具体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实训室管理效率。现有的管理模式问题一部分在于数据采集方式落后,数据信息不准确、易丢失,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实训室管理模式的升级不仅能助力实训室数据信息化,提高数据准确性,而且能把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物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进行专业性实践学习和实践指导之中,全方位提高实训管理员的专业实训管理和指导能力[3]。
2.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和资源设备使用效率。实训室管理模式的升级能解决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问题,更大程度开放实训室,更好地满足师生实训需求,从而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和资源设备使用效率。
3.促进师生积极参与实训,提高技能掌握水平。学生自主参与实训室管理,实训室的开放度得到提高,既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参与实训,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实训教学实践的效果,带动师生积极参与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职业技能竞赛与考评。
三、探索提高实训室利用率的管理模式
1.实训室智能化管理
(1)指纹识别门禁系统
指纹识别属于人工智能学科中的模式识别。指纹识别模式下的指纹识别门禁系统是利用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指纹进行识别授权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具有稳定性、精确性、安全性等优点,可避免钥匙遗失所引发的实训室使用风险,使得实训室利用更灵活、更智能。指纹识别门禁系统进行无线联网,可以自动识别进出者身份,自动储存实训室使用记录,有利于辅助教学考勤与实训室信息化管理。
(2)远程实时安防系统
安全管理是实训室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教学区域抽烟屡见不鲜,对于浮雕实训室、画室、影棚等存在易燃物品的实训室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远程实时安防系统系统的应用旨在在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改善并提高实训室的管理,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4]。在实训室中安装感烟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红外感应和网络摄像头等感知终端,将环境监测数据收集起来,构建立体、全时空的安防系统。借助网络摄像头,管理人员便可对实训室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查看,展开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同时,安防系统自动采集、实时监控实训室环境信息数据,一旦感知到环境数据变化超出了设定的安全值,系统将自动向管理人员的手机端发出警报通知,管理人员收到通知后可及时通过访问网络摄像头查看实训室的具体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
2.实训室全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管理
文化艺术创意系实训室具有很鲜明的多样化特点,现有徐竹初雕刻工作室、瓷板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摄影棚、影视动画后期编辑工作室、录音演播室、机房等27间功能各不相同的实训室。根据每间实训室的功能,内部配备着多种多样的实训设备,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设备,如电窑机及刀具等等。而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此类危险品不宜在无专任教师、无负责人、无管理员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开放。因此,出于对无人管理及安全因素的考虑,必须将实训室有所区分,以全开放与半开放两种模式分别管理。
我们可对不存在危险工具、设备的实训室实施全开放管理,学生可向管理人员申请使用实训室,管理人员开放其使用权限后,学生即可通过指纹识别门禁系统进入实训室进行实训,如画室、机房、摄影棚、影视动画后期编辑工作室、录音演播室等。而对具有危险工具、设备的实训室则实施半开放式管理,需由学生自行联系专业老师或管理人员说明实训意愿,经专业老师或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申请使用,且专业老师或管理人员必须全程在场指导并监督学生安全操作工具、设备,如浮雕实训室、陶艺实训室等。
最大程度开放实训室,方便学生自主灵活参与实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实训教学实践的效果,提高实训室的现有资源利用效率[5]。
3.“专业型社团+实训室”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高校社团是以自发自愿为原则,以主题突出、形式丰富的活动为特色,以学生兴趣为纽带而组成的学生组织。专业型社团依托于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教师分阶段进行教学指导,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有着梯队式培养模式的特点[6]。
实训室作为实践教学场所,必定成为专业型社团的主要活动场所,实训室提供硬件设备、仪器和软件技术的支持,以社团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实训,可以最大程度解决实训室课余时间利用率低的问题[7]。同时,可采用师生共管制度,实训中心可下放全开放及半开放实训室的使用权限给社团主要负责人和社团指导老师,由其协助实训室管理人员监管课余时间实训室的安全与卫生。实训中心负责人应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实验室安全的基本知识,建立安全意识,与其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除了向社团所对应专业的学生开放,也可以尝试向校内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开放,进一步共享实训资源,更好地满足爱好者的需求。
科学合理的“专业型社团+实训室”的管理模式,构建了良好的实验室开放环境,还可结合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人员指导社团活动,也使得实训室的技术资源真正共享,未来也必将能在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结语
我们必须认识到实训室在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载体作用,并重视实训室的管理,着眼于其长效稳定运营。同样认识到实训室管理的现实要求,认识到其当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创新改革,立足于专业教学实际和实训室管理实际,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其利用率,带来实训室的优化运营和高效高质使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