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语文作为一门极富人文情感的学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或温情或励志或隽永或优美的文章,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心理体验,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好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中职语文;心理健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积极挖掘语文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拓展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文章探究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1]。
一、强化心理目标意识
中职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常常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部分中职生缺乏理想和追求,厌学情绪严重,意志品质薄弱,人际关系不良,有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对未来的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等。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体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中职语文教学融合了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在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篇篇或温情、或励志、或隽永、或优美的文章,往往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心理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寻找知识渗透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顽强的生命力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交响乐《命运交响曲》导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让学生从情感上被石缝间的生命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感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你们心目中的最美逆行者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作为新时代的中职生,我们应如何向这些最美的奉献者学习?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深受教育,懂得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锤炼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不负韶华,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职生。
二、在中职语文德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德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果。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德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德育教育的内容,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改革创新德育工作[2]。推动中职语文德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学中放大相关知识点,让中职学生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提升中职语文德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中职德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与实际,开展诵读经典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和感悟古诗词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培养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其思想格局。教师组织活动时需要控制时间节点,以免对其他事务造成影响。中职语文教师应适当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以身作则给予学生人格熏陶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人格,首先就需要自己有良好的人格,也就是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发挥模范作用,严于律己,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公信力。在生活中要有良好的作风,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态度,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本,并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营造良好的气氛,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可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亲力亲为是任何教育和任何奖励都无法替代的。且教师的行为和教育方式等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长期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乐观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一定是有着积极向上态度的;一个性格沉默的教师,也会影响到他的学生,不仅仅是性格方面,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并做到严于律己,以自己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实施影响。相信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一定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如在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形象,穿着上要典雅大方,对工作要认真负责,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保持充沛的活力和精力。其次,在课余活动中,教师要主动融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共同学习和探讨问题,并坚持阅读,做读书笔记,加强与学生的心得交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关心后进生,并给予他们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上和生活上的正确指导,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和积极生活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注重优秀国学文化导入
国学文化是德育中职语文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国学文化源远流长,经千年而不腐,已成我我国优良的文化根基,通过优秀国学文化导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众多国学文化素材,也含有众多德育教学因素,具备和蕴含了广博的理想信念、文化精粹和道德人格,而这些理念都可以运用于德育教育当中。比如讲到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以谈到“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以及力挽狂澜、扶大明将倾的于谦,他们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他们的精神却生生不息,永垂不巧,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典型素材。此外,为增强德育教育的体验性,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名人故居参观考察活动,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附近有关于屈原的事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人文的理解,弘扬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并让他们能够在实地参观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初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结语
语文素有“百科之母”的美誉,是我们交流沟通,探寻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学应遵循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融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立足语文学科利用好教材资源,又要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还要增加教学实践,如此方可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心理健康。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中职语文;心理健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积极挖掘语文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拓展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文章探究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1]。
一、强化心理目标意识
中职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常常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部分中职生缺乏理想和追求,厌学情绪严重,意志品质薄弱,人际关系不良,有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对未来的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等。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体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中职语文教学融合了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在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篇篇或温情、或励志、或隽永、或优美的文章,往往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心理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寻找知识渗透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顽强的生命力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交响乐《命运交响曲》导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让学生从情感上被石缝间的生命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感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你们心目中的最美逆行者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作为新时代的中职生,我们应如何向这些最美的奉献者学习?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深受教育,懂得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锤炼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不负韶华,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职生。
二、在中职语文德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德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果。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德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德育教育的内容,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改革创新德育工作[2]。推动中职语文德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学中放大相关知识点,让中职学生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提升中职语文德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中职德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与实际,开展诵读经典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和感悟古诗词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培养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其思想格局。教师组织活动时需要控制时间节点,以免对其他事务造成影响。中职语文教师应适当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以身作则给予学生人格熏陶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人格,首先就需要自己有良好的人格,也就是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发挥模范作用,严于律己,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公信力。在生活中要有良好的作风,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态度,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本,并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营造良好的气氛,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可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亲力亲为是任何教育和任何奖励都无法替代的。且教师的行为和教育方式等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长期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乐观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一定是有着积极向上态度的;一个性格沉默的教师,也会影响到他的学生,不仅仅是性格方面,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并做到严于律己,以自己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实施影响。相信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一定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如在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形象,穿着上要典雅大方,对工作要认真负责,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保持充沛的活力和精力。其次,在课余活动中,教师要主动融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共同学习和探讨问题,并坚持阅读,做读书笔记,加强与学生的心得交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关心后进生,并给予他们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上和生活上的正确指导,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和积极生活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注重优秀国学文化导入
国学文化是德育中职语文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国学文化源远流长,经千年而不腐,已成我我国优良的文化根基,通过优秀国学文化导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众多国学文化素材,也含有众多德育教学因素,具备和蕴含了广博的理想信念、文化精粹和道德人格,而这些理念都可以运用于德育教育当中。比如讲到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以谈到“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以及力挽狂澜、扶大明将倾的于谦,他们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他们的精神却生生不息,永垂不巧,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典型素材。此外,为增强德育教育的体验性,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名人故居参观考察活动,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附近有关于屈原的事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人文的理解,弘扬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并让他们能够在实地参观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初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结语
语文素有“百科之母”的美誉,是我们交流沟通,探寻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学应遵循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融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立足语文学科利用好教材资源,又要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还要增加教学实践,如此方可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心理健康。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