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在时代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加重视,基于此,幼儿教学也迎来更高的挑战。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激活幼儿的思维,打造充满文化气息的课堂,将成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拓宽幼儿教育渠道,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发挥幼儿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幼儿园教学阶段添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模块,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节日背后的含义和内容,还可以引导幼儿在体会节日喜悦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并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国节日文化的历史责任。本文通过创设节日氛围、体会节日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等在学前教育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节日教学,使其在实际活动中体验节日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一、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不少老师认为幼儿园不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爱国主义是很抽象的概念,而幼儿年龄小,难以理解。即使有老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够深入,基本是结合国庆节、中秋节开展一些流于形式的活动。幼儿自身的特殊性。幼儿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弱,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有一定难度。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些家长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与自己无关,自己生活得好就可以了,很少有家长会给孩子灌输“有国才有家,国是大家,有了大家才有自己的小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思想。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学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目标以及科学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选择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课程内容,以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性。首先,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其成长的传统节日,利用童谣、故事、寓言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文化自信、文化内涵,加深传统文化的理解。人们熟知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熬年守岁、纪念屈原、元宵姑娘、嫦娥奔月等故事和传说,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利用导向性教学,发挥传统节日教学模块对幼儿展开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达到提高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的目的。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向幼儿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准备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将传统文化巧妙融入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成语接龙、讲故事、民间故事表演等小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向幼儿渗透我国的传统礼仪,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场景游戏,让幼儿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在实践中学会待人接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有多种多样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清明、端午、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有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展一些关于节日风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和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这些风俗活动的意义,让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和发扬。
3.地方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在对幼儿进行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时,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能够加深幼儿对相关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例如河南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多元的地方传统文化,包括木版年画、盘古艺术等,在对幼儿进行开封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视频或动画向学生展示木版年画,讲述年画中蕴藏的小故事。在幼儿对木版年画有一定认知后,就可以带领他们动手制作木版年画,并在幼儿园内进行展示,提升幼儿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共同欣赏汴绣,感受开封的传统文化。汴绣属于我国传统的地方绣种,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是我国重要的国宝之一。在汴绣欣赏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刺绣者的精湛技艺。在展示之后,教师还可以用视频向幼儿展示汴绣的各种制作工具以及制作过程,幼儿在欣赏时可以感受到汴绣的不同针法与多元化的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起来,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浓厚情感。
4.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评价设计
对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进行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梅耶认为,科学评价的基本目标是开发评估工具,以便能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即了解学习者经过学习后产生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要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评价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参考卢家楣教学领域的情感目标测评问卷。从乐情度、冶情度、融情度三维度进行评价。乐情维度包括接受、反应、兴趣、热爱;冶情度包括感受、感动、感悟、感化;融情度包括互动、互悦、互纳、互爱。儿童发展是智力与个性、身体与心理发展的整体,教学不能片面追求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在幼儿园中开展适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思维观念、价值认同、个性品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模块,可以增加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开展课外探究、丰富教学评价四方面,对具体实施路径做了分析与探讨,以增加幼儿对传统节日的感知、认同、归属,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与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幼儿园教学阶段添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模块,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节日背后的含义和内容,还可以引导幼儿在体会节日喜悦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并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国节日文化的历史责任。本文通过创设节日氛围、体会节日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等在学前教育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节日教学,使其在实际活动中体验节日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一、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不少老师认为幼儿园不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爱国主义是很抽象的概念,而幼儿年龄小,难以理解。即使有老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够深入,基本是结合国庆节、中秋节开展一些流于形式的活动。幼儿自身的特殊性。幼儿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弱,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有一定难度。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些家长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与自己无关,自己生活得好就可以了,很少有家长会给孩子灌输“有国才有家,国是大家,有了大家才有自己的小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思想。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学前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目标以及科学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选择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课程内容,以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性。首先,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其成长的传统节日,利用童谣、故事、寓言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文化自信、文化内涵,加深传统文化的理解。人们熟知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熬年守岁、纪念屈原、元宵姑娘、嫦娥奔月等故事和传说,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利用导向性教学,发挥传统节日教学模块对幼儿展开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达到提高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的目的。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向幼儿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准备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将传统文化巧妙融入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开展成语接龙、讲故事、民间故事表演等小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向幼儿渗透我国的传统礼仪,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场景游戏,让幼儿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在实践中学会待人接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有多种多样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清明、端午、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有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展一些关于节日风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和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这些风俗活动的意义,让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和发扬。
3.地方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在对幼儿进行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时,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能够加深幼儿对相关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例如河南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多元的地方传统文化,包括木版年画、盘古艺术等,在对幼儿进行开封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视频或动画向学生展示木版年画,讲述年画中蕴藏的小故事。在幼儿对木版年画有一定认知后,就可以带领他们动手制作木版年画,并在幼儿园内进行展示,提升幼儿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共同欣赏汴绣,感受开封的传统文化。汴绣属于我国传统的地方绣种,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是我国重要的国宝之一。在汴绣欣赏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刺绣者的精湛技艺。在展示之后,教师还可以用视频向幼儿展示汴绣的各种制作工具以及制作过程,幼儿在欣赏时可以感受到汴绣的不同针法与多元化的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地方传统文化融合起来,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浓厚情感。
4.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评价设计
对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进行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梅耶认为,科学评价的基本目标是开发评估工具,以便能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即了解学习者经过学习后产生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要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评价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参考卢家楣教学领域的情感目标测评问卷。从乐情度、冶情度、融情度三维度进行评价。乐情维度包括接受、反应、兴趣、热爱;冶情度包括感受、感动、感悟、感化;融情度包括互动、互悦、互纳、互爱。儿童发展是智力与个性、身体与心理发展的整体,教学不能片面追求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在幼儿园中开展适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思维观念、价值认同、个性品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模块,可以增加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开展课外探究、丰富教学评价四方面,对具体实施路径做了分析与探讨,以增加幼儿对传统节日的感知、认同、归属,树立强烈的文化自信与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