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素养、构建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时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融入课程教学中,能够使学生良好的传承民族传统,同时也能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德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小学语文  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经过历史的沉淀积累下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德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德育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探索语文教学和美德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提高语文德育教学效果。
一、小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中有很多需要传承的传统美德,比如诚实守信、爱国、尊敬师长、刻苦努力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构建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其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1]。另外,现阶段的孩子大多数都具有优越的成长环境,自理能力较差、缺少吃苦精神、自我意识较强,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道德观、价值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科特点,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二、传统美德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树立榜样形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将传统美德教育和语文教学进行融合,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炼出其中的德育内容,通过有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教材中很多的历史名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可以借助人物的榜样形象,向学生渗透传统美德教育[2]。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黄继光》这一课时,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同学提问:同学们知道抗美援朝吗?通过讲述文章的背景,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然后通过阅读,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在互动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描述黄继光身上的优秀传统美德。同学们争先回答:舍生忘死、勇敢无畏、爱国等。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教材中还有很多人物具有优秀传统美德品质,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邱少云舍生取义、《挑山工》中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等,都是很好的榜样形象,通过教材内容提炼德育教育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逐渐受到德育教育影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品质很多都和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育。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之间的问题互动,引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通过真实感受,切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几课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父母之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切实感受父母的爱,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在课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以“我想对您说”为题,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谢,坚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好品质。
3.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外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占据较大的比例,除了教材阅读,通过拓展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3]。而在传统美德教育中,教师也可以借助阅读拓展延伸来渗透德育教育。拓展延伸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很多,通过课外读物、互联网学习资源、与传统美德相关的视频等,都能够获取到有关的学习资料。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雪梅》这一课时,主要描述了“梅雪争春”的景象,赞美梅花的美好品质。从古至今,梅花都是良好品格的象征,课外也有很多咏梅的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整理有关的咏梅诗词,总结梅花所代表的良好道德品质,逐步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尊老敬老的活动,在中秋节、重阳节期间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关爱老人,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4.通过情境创造,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可以通过情境创造,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提问环节等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当下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感情的变化,产生共鸣,获得道德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还原圆明园当时的繁荣场景,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壮丽美。然后再向学生播放有关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学生在感受了圆明园的壮丽美后,能够切实感知祖国民族文化的渊博,也能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在看到圆明园受到外国侵略时,就会不自觉的引发强烈的愤慨,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情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观看了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情景后,相互之间交流观后感,能够激发更强烈的爱国热情,对当下的美好生活也会懂得感恩。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在小学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除了能够教授基础语文知识,还可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需要积极探索传统美德教育的路径,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实践以及情境创造有效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德育效果。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