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并积极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下,采用多样化、适宜的教学方法,保障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便于能从深入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弥补教学不足,不断创新,为数学课堂注入新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求知。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借助直观教具和肢体语言协作
直观的语言描述和教学工具展示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最普通、最常见的方式,如果在这方面找到不同于常规教学的创新点,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平常教学中不断积累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的例子。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加减法算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伸出小手比画加减法的算理,把两只小手合在一起就表示加法,把两只手分开,一只手表示一部分,另一只手表示另一部分,求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再比如,在教授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的图形时,理论概念讲授是教学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有关图形的教具给予学生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在了解了理论知识后最快速的理解理论。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激发学生对图形的自我感知,也就是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实践出他们的理解。例如,点拨他们用两个小手合作比画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图形,也可以让他们用铅笔或书本堆砌出他们心里的图形。这样不仅能够丰富他们对图形的平面认知,也能够促进他们对于立体的主动感知。比如教师可以先为他们做示范,将两本书放在桌子上,以一定的角度并通过一条直线相交,这样,两本书与桌子之间就形成了三角区域。这样的组合方式相对于在白纸上画出三角形更能让学生有图形思维能力。
二、互动教学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生活当中处处都与数学有关联,小到超市购物,大到科技创新,每一样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同时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有显著作用。从学生的生活当中作为切入点,不会让学生对数学感到陌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打消心中的顾虑,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加强师生间的互动[1]。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照家里的钟表进行绘画制作,钟表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生活物品,而且也是日常经常会用到的,首先在物品上就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日常的作息时间通过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如,学生上学的时间是7:30分,那么在進行钟表作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在钟表上对时间进行注明,要注意分针、时针和秒针的正确位置,然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将中午和晚上的时间也一一画出来;最后,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所制作的钟表图画进行认真评价,并且要将课程内容代入其中,着重讲解分针时针和秒针的正确应用和位置,与每位作画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在这当中,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的作画水平不能要求过高,只要能够体现钟表当中的分针时针和秒针即可,作画方式只是调动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日常学习中,更好的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互动,联系生活,会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三、采用问题教学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引导作用,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解题兴趣,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问题,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在提问时合理设置悬念,让学生能够积极讨论问题,并在学生讨论完毕后给出问题答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改变教学知识的顺序,如从整体到部分,从已知问题到未知问题,从解题步骤进行分析,对不同解题思路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在分组讨论中解答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2]。
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升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1/4.第二天修了剩下的1/3,最后两天修了剩下的90m,问道路全长为多少。”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对问题条件进行分析,针对这道题目出现的三个数值,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条件,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绘制,将抽象问题具象化。教师在学生计算出问题答案后,可以让学生使用解题时的数值,自己设置出新的题目,通过发散思维,进行题目的变形和重组,进一步提升解题灵活性。
结语
实现课堂兴趣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成绩。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有效获得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成熟的数学思维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是学生未来学习道路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课堂中实现兴趣教学的意义格外重要,各位老师应当在新课改的宏观指导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新课改对于教学的要求。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弥补教学不足,不断创新,为数学课堂注入新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求知。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借助直观教具和肢体语言协作
直观的语言描述和教学工具展示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最普通、最常见的方式,如果在这方面找到不同于常规教学的创新点,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平常教学中不断积累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的例子。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加减法算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伸出小手比画加减法的算理,把两只小手合在一起就表示加法,把两只手分开,一只手表示一部分,另一只手表示另一部分,求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再比如,在教授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的图形时,理论概念讲授是教学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有关图形的教具给予学生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在了解了理论知识后最快速的理解理论。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激发学生对图形的自我感知,也就是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实践出他们的理解。例如,点拨他们用两个小手合作比画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图形,也可以让他们用铅笔或书本堆砌出他们心里的图形。这样不仅能够丰富他们对图形的平面认知,也能够促进他们对于立体的主动感知。比如教师可以先为他们做示范,将两本书放在桌子上,以一定的角度并通过一条直线相交,这样,两本书与桌子之间就形成了三角区域。这样的组合方式相对于在白纸上画出三角形更能让学生有图形思维能力。
二、互动教学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生活当中处处都与数学有关联,小到超市购物,大到科技创新,每一样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同时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有显著作用。从学生的生活当中作为切入点,不会让学生对数学感到陌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打消心中的顾虑,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加强师生间的互动[1]。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照家里的钟表进行绘画制作,钟表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生活物品,而且也是日常经常会用到的,首先在物品上就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日常的作息时间通过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如,学生上学的时间是7:30分,那么在進行钟表作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在钟表上对时间进行注明,要注意分针、时针和秒针的正确位置,然后按照同样的方式,将中午和晚上的时间也一一画出来;最后,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所制作的钟表图画进行认真评价,并且要将课程内容代入其中,着重讲解分针时针和秒针的正确应用和位置,与每位作画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在这当中,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的作画水平不能要求过高,只要能够体现钟表当中的分针时针和秒针即可,作画方式只是调动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日常学习中,更好的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互动,联系生活,会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三、采用问题教学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引导作用,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解题兴趣,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问题,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在提问时合理设置悬念,让学生能够积极讨论问题,并在学生讨论完毕后给出问题答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改变教学知识的顺序,如从整体到部分,从已知问题到未知问题,从解题步骤进行分析,对不同解题思路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在分组讨论中解答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2]。
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升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1/4.第二天修了剩下的1/3,最后两天修了剩下的90m,问道路全长为多少。”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对问题条件进行分析,针对这道题目出现的三个数值,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条件,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绘制,将抽象问题具象化。教师在学生计算出问题答案后,可以让学生使用解题时的数值,自己设置出新的题目,通过发散思维,进行题目的变形和重组,进一步提升解题灵活性。
结语
实现课堂兴趣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成绩。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有效获得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成熟的数学思维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是学生未来学习道路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课堂中实现兴趣教学的意义格外重要,各位老师应当在新课改的宏观指导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新课改对于教学的要求。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