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这既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也是三种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发挥关键作用。在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6~12岁学龄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勤奋与自卑的冲突。如果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他们将获得一种勤奋感,这使他们对自己独立的生活和将来承担的工作任务充满信心。相反,它会产生自卑情结。班主任作为最接近学生的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果他能很好地利用网络时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引导,将极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道德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时代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
1.道德教育水平低
小学生是一张白纸。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在这一阶段,学生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如不遵守纪律、与人相处方式不正确等,这是很正常的。老师应该耐心地指导犯错误的学生,而不是盲目地批评。在纠正问题行为时,教师应坚持教育心理学中“问题不等于人”的理念,通过谈心,挖掘小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心理动因,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1]。
2.缺乏网络思想阵地
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人们的生活空间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社交和获取信息的活动也从以往的聚会和读报转变为在线聊天和阅读自媒体文章。本来,德育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渗透到学生的交往中,但现在这种渗透已经失败了。教师普遍缺乏对网络思想阵地建设的重视,忽视了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新的生活方式,使德育渗透出现死角。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上网习惯。只有了解学生使用网络软件的习惯,才能在网络阵地建设中选择正确的渠道和内容[2]。
二、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策略研究
1.教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运用网络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班主任需要在班会课堂上开展健康上网的主题教育,普及网络常识,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教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是避免学生沉迷于互联网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可以对网络热点话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动员学生在互联网上独立查询信息,与学生讨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将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讨论观点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指导中充分渗透健康上网的德育内容。例如,在“识别网络欺诈”主题中,教师收集网络欺诈新闻作为教材。常见的诈骗包括“QQ红包诈骗”“游戏收费诈骗”“刷卡兼职诈骗”等。教师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环境中的危险。学生感受到认知冲突,积极浏览网络上的相关信息。通过班会小组讨论,学生们在信息交流中学会了更多的骗局形式,成功地唤起了学生们的警惕[3]。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时代,耐心已经成为稀缺品质。班主任需要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认同并疏导学生的消极情绪,赞美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普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中,班主任应贯彻“问题不等于人”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行为强化技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3.家校联动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处在 6到 12岁之间的小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一半来自学校、一半来自家长。如果家校不协作,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就很难起到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些学生对德育工作造成了系统性的影响,如果听之任之,就会严重阻碍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教师需要引起重视,这些学生往往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定期家访的形式,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并通过和家长、学生组织三方谈话,化解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达到学校、家庭的联合教育[4]。例如,李同学不遵守纪律,屡教不改。教师与其多次谈心,他却总是心不在焉,这引起了教师的注意。教师通过持续观察,发现了李同学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了孤僻、暴躁的性格特征,教师推测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于是教师对李同学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家访,在家访中发现,李同学的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模式出现了问题,父亲总是对孩子大吼大叫,每次一吼,孩子就吓得发抖。于是教师组织了父亲、孩子之间的谈话,引导双方沟通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沟通中父亲承认了自己也会犯错,不应该仗着自己是爸爸就乱发脾气;孩子也承认了自己害怕父亲打他,但是又不服气,所以总是故意不说话惹父亲生气。双方开始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家庭矛盾就逐渐化解了。解决了李同学在原生家庭中的不安全感,李同学在之后不久就主动融入了集体,也愿意体谅别人的感受了。
4.培育道德,普及法律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班主任应当注重对每一位学生的道德思想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从一点的一滴的小事中,启发学生们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们的人生准则。同时,也应当普及一些法律知识,在建设道德底线的同时,也不忘敲响法律的警钟。面对一些最新出台的法律,班主任应当及时的和学生们普及,使得学生们养成道德自律、遵纪守法的性格习惯。
结语
虽然网络的迅速发展对小学生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是网络技术是时代大势所趋。小学班主任应正确看待网络技术,破除对网络的妖魔化,积极普及网络知识,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且针对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三观,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可持续发展。只有尊重时代的发展规律,并不断把新技术运用在教学当中,才能面对未来,培养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