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不仅改变了教师授课的模式,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以健全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展开探索,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日常教学中,确保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不断调整思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流程,确保充分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然后加以针对性引导,让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展开探究,同时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开放的氛围中形成活跃的思维,不断完善个人的学习思路,最终实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情境,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关系密切,且学生往往需要借助熟悉的事物去认识新事物,故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化情境,以便在吸引其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探究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将其转化为图片、视频等素材,并在其中融入相应的条件,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主动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解答,以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知识活用能力,同时不断强化其自主学习的意识[1]。
2.构建游戏化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构建游戏化情境,将相关的学习任务融入各个游戏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例如,数学教师可以下载一个适用于教学的游戏软件,然后调整游戏内容,在课堂练习环节展示出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自主完成练习任务。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倒计时答题”的游戏,可将题目分为填空、判断、口算等类型,然后根据其难度设置时长不同的倒计时节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激发其潜力,也可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顺利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设计分层任务,辅助学生独立学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分层理念,并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分层的任务,保证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相应问题,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分层的问题,然后根据讲课进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实时展示难度不一的问题,并挑选对应的学生作答,要求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等模式解决问题,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递进式任务,要求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有序的,因而数学教师可以按照其认知规律设计递进式任务,同时保证这些任务能够与教学方案、教学进度相匹配,然后利用信息技术逐一展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获取关键信息,以便有效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此时,教师需按照教学目标设计由浅入深的任务,再在课上层层展示,让各小组学生自由发言,并就存在差异的观点进行深入探索,然后将所得信息整合起来得出完整的结论,同时积极分享学习方法、积累优秀经验,由此切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衔接课内外,增强学生自学效果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应延伸到课外学习中,此时信息技术便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相关的预习课件,然后分享到网络平台上,便于学生据此学习新课,接着要求他们在线上反馈预习成果,此时数学教师既可以简要指出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他们再次思考和探究,也可以综合分析学生的预习结果,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复习环节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与学生在线上实时互动帮助其答疑解惑、查漏补缺,进而不断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2]。
总之,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引起各级教师的重视。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他们的喜好、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然后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改善教学气氛、创新授课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加直观、高效地吸收所学知识,并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