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现阶段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成长、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以更具整体性的教学视角,系统整合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优化调整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选择,用更加切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认知习惯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数学探究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数学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蒙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展的教学使命。教师关注学生多层面、多维度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效发展,以数学探索教学活动为支撑,引领学生通过数学课堂自主探索学习,构建更多数学认知表象,延展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思维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数学多元思维能力。数学探索学习项目布设要贴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数学认知特点,教师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索教学的优化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探索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长时间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对于数学素养的认知不够透彻,在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方法,认为数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教学中采用题海战术,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学素养的真正内涵。虽然大量的练习能够让学生的基础变得牢固,但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达不到培养数学素养的目的。另外,还有教师认为当前使用的教材对于培养学生就一定是有用的,实际上有一部分内容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教师对于数学素养的广泛认识不够到位,真正的数学素养是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与具体的上课内容关联并不大[1]。
二、提高学生小学数学素养的具体策略
1.引入趣味探索素材
激发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是启动学生数学探索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教师从小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趣味元素入手,引入趣味探索教学素材,把充满趣味性的认知素材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到一起,调动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探索学习当中。教师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发趣味教学资源,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性地将趣味元素对接数学教学活动,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全新活力。引入趣味教学元素主要是为了起到激趣作用,教师将其放在新知导入的教学环节进行投放,可以更好地体现趣味探索素材的激趣效果,为学生塑造数学探索学习的崭新动力。教会学生正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了一个趣味小故事:“小明和小红在交流自己的家的位置时,小明总用‘我的家在学校这边’‘在电影院那边’的说法,结果说了十几分钟,小红还是没听懂小明的家在哪,反而被说的一头雾水。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小明呢?”简短的一个小故事,能够在课堂一开始牢牢抓住学生数学学习注意力,而且故事最后提出的探索问题,也可以强化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意志,让学生顺利切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探索学习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导入效果。
2.布设游戏探索活动
游戏活动无疑是最受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教师依托数学探索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时,要科学利用游戏这一教学活动载体,借助游戏活动带动学生数学探索学习热情,活跃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碰撞出更多数学探索学习的思维火花。教师要注意游戏活动与数学探索学习课题的有机融合,避免片面追求趣味性而造成游戏教学学科性缺失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对数学新知形成更加全面的思考学习成果,加深学生数学课堂探索学习印象。教师要做好游戏探索活动的全面预设,把握游戏教学活动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游戏探索学习目标,紧密围绕数学知识主线展开游戏学习。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数学规律时,教师将多组三角形的三个角一一裁剪下来,分别发放给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把三个“拼图碎片”拼接到一起。把裁剪后的三角形拼接到一起,对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小,学生将其拼接成完整的三角形后,积极尝试更多拼接方法,能够在不断尝试中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到一起,发现三个角相加后得到一个平角。教师整合两种拼接形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让学生借助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准确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创设直观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力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很多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几何知识。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图形的图形特点,需要丰富的直观感知素材做支撑,仅靠学生空间想象难免会限制知识建构的准确性。教师加强教学内容的剖析解读,根据这些教学内容的知识特点,整合直观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实物演示等多种方式,有目的性地把这些辅助性教学素材投放到课堂中,启发学生在这些直观教学资源的帮助下,准确理解所学数学知识,自然生成图形特点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合理分配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适当减少抽象的理论讲解,把更多的教学时间分配在各种教学资源的投放和引导中,推动学生数学表象认知的自主建构。教学“垂直”“平行”两个数学概念时,要让学生明确二者的概念内涵,教会学生正确辨别垂线和平行线,依靠简单的语言分析显然是难以实现的。教师整合垂线、平行线和不垂直的相交线等多组图片素材,用同屏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素材内容,分析它们的图形特点,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它们进行分组归类。直观的图形展示教学,增强了学生几何知识学习的直接刺激,提高了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准确度,也锻炼了学生直观想象的空间能力。
结束语
加强数学课堂探索学习活动的优化布设,是历练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从丰富教学素材、优化活动形式、注重实践反思等角度入手,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进行科学整合,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中,实现启动数学探索思维、增强数学探索体验、提升数学探索成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高效的数学探索学习策略支持下,不断改善自身数学学科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