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针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已然成为我国系统教育的核心组成,广大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也在这一方面担负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责任。然而在实际执行当中,小学德育教育与班主任日常工作间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仍旧存在着形式单一、方法僵化和浅尝辄止的严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与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结合个人相关方面的工作经验,就小学德育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有机结合与共向互促提出若干看法,并以这项工作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重要性和具体的解决策略为主要切入点,以资诸位参阅。
关键词:小学  德育教育  班主任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党中央曾在十九大上明确提出了加强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这同样也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为了从根本上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广大小学教师应将“育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来对待,打造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全方位高质量教育。 
一、当前小学班主任在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时所面临的困难
     
1.德育教育的连贯性严重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优生优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目前很多小学生都在家庭中扮演着独生子女的角色,拥有着非常优越的生活条件,物质生活也得到了父母和其他亲属最大限度地保障;然而长期处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小学生难免会出现任性、自私、责任意识淡薄以及情绪极端化等问题,容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更有可能在校园生活中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产生矛盾,这就使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处于事实上的孤立状态,无法得到学生及学生家庭的共同配合,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连贯性严重不足[1]。
2.学校的行政干扰频繁
      最了解一个班整体情况的莫过于班主任,每个小学班主任都会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整体情况和一些特殊学生具体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行最具针对性效果的德育教育方案和系统策略。然而,很多学校为了完成各类运动式的德育任务而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各种统一的活动或提出并不具有差别性的德育工作指标,片面地要求各班在道德教育方面保持机械的一致性。这不仅会严重扰乱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安排和进度,而且也很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起到“揠苗助长”的反作用,并不利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方向有时候要大于努力,这是对于教育最为准确的概括。很多小学班主任过度强调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的优异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培养,这既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习惯的形成,也必然会对其文化学习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小学生可以形成正确而清晰的是非观,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能够在未来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应用于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正确领域,并帮助他们借助谦虚谨慎、勤奋刻苦、见贤思齐等正确思想品质的引导而在文化学习上取得更为长足的进步,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有助于减轻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长期以来,小学班主任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处理学生间鸡毛蒜皮的琐事、杂事似乎成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为主要的便是小学生道德约束意识的相对欠缺。
      借由正确的德育教育,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会显著增强,在校园生活中也会有意识地约束个人行为;同时小学生的共情心理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优化,能更好地理解、体谅同学和教师,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使小学班主任省去了很多处理各种矛盾的时间和精力。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1.强调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与利用
如今的教学越来越突出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和利用,这在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更加自由、愉悦、轻松的发展条件,但也在另一方面导致学生自由主义思想的滋生和泛滥。具体到小学生这一群体中,很多学生常常表现出对自我的过度肯定,在与人相处时严重缺乏同情心和共情心理,对纪律和责任存在质疑乃至否定心理,盲目追求与他人的“与众不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小学教师要避免采取极端的“堵”式策略,而要通过自然而多样的手段去接近、倾听、理解每个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思想动态和性格特点,并因势利导地利用他们的综合特点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认同,从而既减少了来自学生心理的抗拒,又能使教育的结果更加深入人心。
具体地来讲,小学生常常对于符合自己生活体验和趣味取向的情境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小学班主任就可以首先了解本班学生普遍的生活范围、家庭环境和个人平时的兴趣活动等信息,而后为学生营造出类似的生活化场景,将道德教育的关键内容巧妙地融合进场景教学当中。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高尚的道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与巨大作用,同时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学生之间共同合作、互相交流的默契,并且还能很好地提供给学生利用情境活动来表现自己的长处与才华的平台,帮助学生将缺少实际意义的自我“炫耀”转化为具备道德提升作用的自我提升。
2.强调对家校合作机制的构建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正确的行为习惯既是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同样也是学生家长们重要的监护义务。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自我认同感也相对较强,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概念,光靠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将学生家长也吸收进来,形成完整的家校互动合作链条,让学生无论身处学校还是家庭,都能得到正确而科学的行为引导与思想矫正,从而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实现最大限度的巩固与扩大。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利用诸如“母亲节”或“父亲节”等特殊的节日,邀请学生家长来到学校、教室,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观看一些感恩题材的电影或文艺演出,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出平时可能羞于启齿的感激话语。在这之后,班主任要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努力乃至牺牲,帮助学生看到父母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难处,使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家长的辛苦与伟大,进而形成强烈的感恩之情。 
  结语
      德育教育是目前少先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关乎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部提升。有效的班级德育主题活动可以在优化情境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基础下,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不同德育理念的共鸣。在此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社会活动,深刻感悟的教育,促进少先队员今后的茁壮成长。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