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愈发频繁,数字素养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素养之一,其中学生成为主要培养对象。基于中国知网检索数字素养相关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法发现学生数字素养存在数字处理能力匮乏、数字交流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现存问题尝试将数字素养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探求学生数字素养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数字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52.7;G645.5  文献标识码:A
“数字素养”于1994年首次提出,后经各国学者陆续研究,已在国际范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我国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着重强调技术运用这一范畴,“数字素养”开始走入我国研究视野且发展迅速。
一、数字素养的内涵及演变
“数字素养”于1994年由以色列学者阿尔卡来(Yoram Eshet-Alkalai)首次提出。1997年保罗·吉尔斯特(Paul Gilster)认为数字素养是使用计算机中的各种数字资源及信息的能力。2004年阿尔卡来提出数字素养框架,包括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2006年欧盟建立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包含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建域、安全意识域和问题解决域,将数字素养定义为自信、批判、创造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我国数字素养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6年肖俊洪[1]发表《数字素养》,对数字素养展开讨论,认为数字时代需要理论推动实践。王佑镁等学者[2]建构数字能力的概念和数字能力的整合模型,作为数字能力发展的指南。李忠阳等学者[3]试图将数字素养教育与外语教育结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协同发展。
  二、学生数字素养存在问题研究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学生数字素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数字处理能力匮乏
数字处理能力指运用数字化工具获取、筛选、存储、 管理、评价信息的能力。数字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获取数字信息途径多种多样。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检索数字信息,但获取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为百度、360等,不能掌握专业搜索引擎获取专业信息。
2.数字交流能力不足
数字交流能力指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与他人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在网络中展示自我的能力。学生对于手机、计算机这类常见数字设备并不陌生,对其使用主要集中在玩游戏、看视频等方面,明显呈现娱乐化趋势。
  3.数字内容创作水平较低
数字内容创作指在充分掌握各种数字化资源基础之上,能够生成新的知识内容,完善自己作品甚至他人作品的能力。在学习编程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对编程软件的操作不够熟练,难以运用编程软件独立创作合格作品。
   4.数字安全意识薄弱
数字安全意识指了解网络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能够在数字化环境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与隐私。大部分学生电脑上安装防火墙防止病毒的入侵和木马程序的破坏,少部分同学了解防火墙全部功能,仍有较多学生不了解电脑中病毒的原因。
5.数字问题解决能力不足
数字问题解决能力指能够合理选择并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化工具设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单独解决使用数字化设备时产生的问题,不能准确评估解决方案和数字化工具,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尚且不足。
   三、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数字素养路径
针对学生数字素养存在问题,尝试将数字素养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探求学生数字素养培养新路径。
    1.宣传数字素养的重要性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数字化工具,但在筛选数字信息、运用数字化工具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系统地学习使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可专门教授什么是数字素养、为什么要培养数字素养等相关问题,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数字化工具检索信息、展示自己。
    2.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和基础网络搜索早已不能满足需要,智慧教室的出现为数字化学习提供新的活力。学生可以在与机器人对话、观察机器人动作中,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感受人工智能的利与弊。智慧教室还可应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方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浪潮席卷而来,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对在职教师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挑战。多数教师未受过专业化的数字素养的培养,授课前教师务必多读、多学相关理论,做到熟练运用数字化教学设备和工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新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不断优化教学,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4.培养学生对数字化工具的兴趣与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字化工具的兴趣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视频、问答、案例等多种手段导入新课,调动课堂氛围。能力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学习更有利于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合作中提高数字化工具运用的熟练程度。
5.加强数字伦理与安全教育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对数字伦理的认同感,普及、宣传数字伦理与安全相关知识,对此可开展数字伦理与安全知识竞赛。还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数字信息的辨别能力,在使用数字化工具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辨别筛选有益信息,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注意言行,不可沉迷网络,避免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结语
数字素养作为新时代素养,关系学生的现有发展,也成为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素养。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最具数字环境优势的学科,理应承担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重任,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