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目前,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对其实施品德教育,为其拥有健康人格、良好品行做铺垫,由此来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德育的熏陶与渗透,真正地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路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德育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俗话说“文以载道”,其实就能够折射出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内在关系。语文不但属于一种语言,而且还能够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在课堂中逐渐认识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品行,实现健康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全方位地整合相关资源,加强学生的人文性教育,为其实现良好品德做铺垫。
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具体内涵
从年龄角度来看,小学生正处在思想品质、价值观念等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能够为学生编织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基于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让学生认识更多有趣的事物,由此来丰富其认知、增强其技能。对此,若要将德育工作与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全面融合,必须要彰显出德育教学的重要价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必须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互相渗透,不但要强调知识的传授,而且还需要加强人文精神的传播。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加强德育渗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借助于教材来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提升其道德品质,由此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影响,逐步提升其思想境界,为实现其身心发展发挥积极推动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路径与方法探析
在现代化社会中,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将立德树人与日常教学全面融合则是新课改的一个主要目标。对此,必须要强化德育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并增强核心素养,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三个方面对其展开探讨。
1.设置目标,强化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将总体学习目标和德育教学全面融合。同时,教师也需要全面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规律,以便于灵活、科学、完善的加强德育渗透。对于传统的小学教学活动来说,加强德育渗透的效果是有限的,同时缺乏一个具体、清晰、客观的德育渗透融合点。对此,基于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改要求来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及实践意义,让德育与学生的语文课堂互相融合,使其变成日常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为逐步实现教书育人等奠定稳固基础[1]。
2.激活情感,加强德育渗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通过对学生科学地引导,帮助他们在情感上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其明确强调,在日常教学中,务必要增强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其获得情感共鸣。在设置课堂教学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根据教材编写的内容来看,其强调:“为学生创设一系列体验性的教学活动,并制定一系列研究性专题。”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推进,还需要把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置于重要的位置上,鼓励学生多体验、多感悟。通过教学评价能够指出:“在小学语文活动中,必须要加强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多领悟、多体验。”所以,定量化与客观化已经不再是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一个关键策略[2]。对此在加强文学作品赏析期间,务必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鼓励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接着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升华与推进,真正地将德育教育与日常教学活动全面融合,促使其获得更深刻地感悟与体会,由此来增强其自我认知能力,并进一步获得优秀的道德品质。比如,在《金色的鱼钩》等日常教学活动中,务必要挖掘学生的情感潜力,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其站在军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由此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军人精神,并形成“走长征”的魄力,真正地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对其实施德育教育。通过这一系列手段,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目前的幸福生活来得多么不容易,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合理拓展,丰富德育内涵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来看,都是编者精心筛选出来的,能够对学生的发展带来积极地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其中的知识进行深度地挖掘,同时要广泛开展课外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掌握学习知识,并获得多方面的熏陶与渗透。比如:在《为人民服务》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大家介绍毛主席的内心,使我们真正地感受毛主席“渴望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迫切愿望”,由此来让学生去理解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与革命精神,并鼓励其全面发展与成长。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手段鼓励学生编写读后感,然后让学生的所感所得得到有效的消化与吸收。当教师将学生的创作完全整理之后,对其实施积极地评比,然后筛选出最好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促使其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并且在创作期间,能够使其更全面地掌握一些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在此期间,逐步彰显出教学的实用性,不但能够完成德育方面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其实现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小学活动中,加强德育培养非常关键。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小学语文课程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它能够与德育全面渗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对此,我们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具体需求、学习规律等对其实施德育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德育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实现高素质发展做铺垫。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