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音乐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学科,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赋予学生能量和智慧,发展他们音乐听觉与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能力。音乐学科“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而核心素养更直指教学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因此我们的音乐课堂要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在一系列生动活泼的音乐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以美育人,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关键词:音乐素养;能力;育人;学为中心;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音乐课程改革的过程,其实也是指引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把握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思维、实现教学行为转变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不断地学习更新,有较高的理论站位,又要踏踏实实教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身心发展。那么孩子们如何才能从音乐课的学习中吸收能量与智慧,教师如何在音乐课上提升孩子的素养,达到育人的目标,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呢?这就要求我们打造具有学科特点、以学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笔者结合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的思考和音乐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
一、共创文明有序的教学环境,激发美好向往
随着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学校配置了专用音乐教室。让孩子们喜欢上音乐课的第一步就是有一个新颖的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室音乐凳的颜色是多彩的,再进行颜色分类和有规律的摆放,给孩子视觉上的享受,但是美好环境的维持有赖于学生文明程度的提高。而音乐属于精神文明的层面,音乐学科又承载着以美育人的使命,所以音乐教师有责任教会孩子如何享受美并呵护美。笔者认为美好环境是师生共创的,教师要做好音乐教室的创建和具体的针对各个年龄段不同的管理制度,维持好教室的硬件设施爱惜好公共财物。
此外,音乐教室一定要有别于普通的班级教室,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来上音乐课,从走进来的那一刻起听到的要是音乐声,是远离嘈杂的美好世界,要有其他学科体验不到的美好感受。这样不仅有了聆听的兴趣,还形成了很好的课前安静准备的常规行为习惯。轻快的音乐能缓解孩子躁动的情绪,优美的音乐能得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放松,老师可以精选一些曲目供孩子们欣赏。有了这样的视听体验,无疑会激发孩子们对音乐课的美好向往。
二、给予扎实稳固的双基教学,培养稳定兴趣
音乐双基包括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把这些当成一种操练,那必然是索然无味的,但把它融入我们的校园生活,就会带来不少乐趣。当我带一年级的音乐课时,在孩子们课间从一楼走到四楼专用教室的过程中,我将班级的孩子们分成了7个小组,这7个小组就分别是音乐中7个音符的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7个小组的组长,是经过音乐游戏的选拔最后取胜的几个孩子来担任的,我请小组长自己动手制作音符牌,融合美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同时,也在每一次有序分组排队去上音乐课的路上潜移默化地掌握并熟知了音符的简谱写法和唱名。当孩子们自信地说自己是do组成员时,我也意识到了这个方式是富有成效和值得推广的。
在音乐技能这一块,要关注音乐课程的普及性。因此我一直思考如何能设计一个辐射面比较广的音乐游戏,让更多的孩子能参与进来。经过和学生的互动、尝试和一次次的改进,设计出了一个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案例。以《数鸭子》这节课用双响筒配合音乐敲击节奏的游戏为例,在明确演唱顺序:“说——唱——说”,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我提议让孩子们来玩一个节奏游戏。我先做了一个完整的示范,让学生自主发现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在何处敲击节奏。我鼓励孩子表达,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在模仿中学习。孩子们十分乐于参与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并且十人一大组,几轮游戏就覆盖到几乎全班的学生。孩子们在游戏的竞争中,积极动脑,感受音乐,找准节奏,在游戏传递中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协作能力,在愉悦的音乐游戏体验中,增进同学间的亲密友谊。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们更加专注,而且为了争取游戏机会, 避免因为错误被淘汰,孩子们没有扰乱课堂纪律,而是十分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发展音乐能力
1.让音乐叫醒孩子的耳朵
听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我们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听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例如新歌的教唱,我会用钢琴演奏旋律,让学生们边听边感受音高,并有意识地记忆旋律。进而让他们视谱再听,视听结合。最后才是老师的带唱,不能过多地带而要互动,以多样而不是重复的方式,设法吸引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唱。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听的要求和能力也不同。比如一年级的孩子要能听出音的高低,可以听出2小节的节奏,听出二拍子和三拍子。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专题模块学习听出进行曲、圆舞曲、摇篮曲等体裁形式。三四年级可以听出合唱、轮唱、重唱等演唱形式,听辨中西乐器,听出常见乐器的不同音色。五六年级学生要能听记4小节的节奏,听出乐器的分类,和音乐的演奏形式等等。因此我用循序渐进和专题模块的方式培养孩子音乐听觉这一重要能力。
2.让歌唱润泽孩子的心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歌唱又是最能表达情感的一种体验。我从一二年级开始让孩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准音高,为三四年级更好地视唱旋律打好基础。在歌曲歌词演唱中,强调歌曲情感、注重学科综合,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找到生活和歌曲的契合点及对作曲家在歌曲中所寄托情感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在和谐的交流和音乐氛围的创设中增进审美和歌唱艺术表现。三四年级已经开始接触二声部,对于接受普通音乐教育的孩子来说,合唱的学习和演唱是比较难的,很多孩子会因为畏难而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必须鼓励为主,让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好并有能力进行合唱的同学形成高水平的稳定的志趣阶段。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要鼓励他们在乐于学习和欣赏合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合唱体验,形成比较专一而稳定的乐趣阶段,进而体验全班同学一起合唱的幸福美好。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