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有关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一直有一些不同说法,国家层面的一直强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老百姓一直对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偏见,觉得职业教育就是层次低的教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反差?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职教定位 校企合作 职教师资 职教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0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1]。”
在这个总纲部分就提出了职教的不足的部分,本人就根据《职教20条》对职教的问题有了以下一些思考。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有待加强,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 目前的实训基地大多数是单个学校投资或者政府实行资源共享的投资,这两类实训基地基本都是教学,学生生产的产品基本是教学用,没有企业需求的那种真实的订单产品,这样的实训过程的要求与企业实际质量要求有很大差距。在这样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学生所学到的技术并不能与实际企业要求对接,学生实训的过程和结果都不那么“实”。
导致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企业订单产品精度和时间效率,在实训基地的进行加工往往因为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技能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加上实训过程的时间管理上和实训教学过程的时间有一些难预测,导致企业难以把订单放在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原因是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师有相当比例并没有实际企业生产经验,难以担当企业生产的任务。
解决以上问题是在实训基地设备引进和人员配备的时候就要与企业对接,让相关企业的工程师进行参与决策,在后面运行实训基地的时候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实在在的参与管理。 制度标准不够健全,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这个制度标准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个换季的标准。第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是教师的来源,第三是学生的来源,第四是实训条件,第五是教材。
1.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随意性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级或者省级的比较硬性可执行的方案。而且职业学校的专业名称变化频繁、新专业设置也比较快,不像本科教学的专业设置那么稳定和专业延续性那么明确单一。所以很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参考相关的专业或者兄弟院校的标准,但是本身学校的师资和设备与其他学校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的学校学生开学了人才培养方案还在制作过程中,或者培养过程中修改也比较频繁,有的难以执行到位的人才培养环节也就走走过场,大概上上给学生一个成绩就算完成本环节培养[2]。
2.师资来源
目前职业教育的师资来源也很多样,分别有原来的中专、技工学校和普通高中等转为职业教育的老师,也有一部分新进的本科或者研究生,也有少部分企业引进的人才和职业学校自己本校留校的毕业生。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导致部分高中或中专师资转为职教老师,新进的本科或者研究生等这部分教师实没有实际的动手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这部分老师还是擅长理论教学,因为学生进入职教都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因此理论教学过多学生又难以接受。另外一部分本来技工学校的师资,现在大多退休了,因为以前的技工学校与企业联系紧密不一样,现在新入职的教师难以得到企业实实在在的培养和锻炼,因此新的入职技工学校实践教学老师动手能力也不强。最理想的是企业工程师或者技工进入职业教学,但是由于学校进行招聘给予编制的时候绝大多数还是限制要求高学历和理论考核,这两点是企业工程师或者技工难以通过的,高学历和理论考核都是一般本科和研究生擅长的,但是他们又没有工厂经验,这个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 学生的来源 现在学生有普高录取的高职,有初中毕业中考录取的也有职业高中毕业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来源不一样,但是学校的培养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至多是理论基础课方面有一些增减,其他职业技能教育方面基本都一个模式,这和这三类学生职教之前所受的教育差别很大,本应该在职教阶段有所区分,但是目前并没有出台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的分类教学标准。 实训条件 因为职业学校来源很多,有中专、普高、技工学校及成人教育等学校改变过来的,因此实训条件千差万别,教育部门目前对本科教育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并间隔进行本科评估,但是职业教育没有这个标准包括这个实训条件的标准,没有规定什么职业学校什么专业必须具备什么硬性的实训条件才可以举办,因此实训条件也参差不齐[3]。 教材方面 目前教材编制也是很多有规模的学校都自己编制教材,虽然有多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各级别各行业规划的职业教育教材,正因为规划行业和级别各种各样,编制教材的人员背景也不统一,虽然编制是职业教育的教材,很多作者并没有本教材的实际工厂工程设计主持经验,因此编制教材往往与企业实际差距较大,停留在参考别人教材和很简单并不深入的简单案例的编写,因此编制出来的教材质量千差万别,也没有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教材编制标准,基本都是两三个甚至一个老师就进行教材的编写,最后应用在自己或者有联系的教师学校。另外学校职业教学教材的选择,也没太多的统一标准,都是一两个老师或者系主任等确定。
结语
正因为以上一些情况,导致现在职业学校之间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也没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只是通过一些比赛获奖数量或者学校规模大小来提升职业学校的名气。我希望职教能够从我以上分析的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评价,多一些统一的能够提高职教内含可操作的标准,这样才能培养出来更优秀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达到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达到家长的期待让家长和学生学到技能的目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职教定位 校企合作 职教师资 职教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0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1]。”
在这个总纲部分就提出了职教的不足的部分,本人就根据《职教20条》对职教的问题有了以下一些思考。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有待加强,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 目前的实训基地大多数是单个学校投资或者政府实行资源共享的投资,这两类实训基地基本都是教学,学生生产的产品基本是教学用,没有企业需求的那种真实的订单产品,这样的实训过程的要求与企业实际质量要求有很大差距。在这样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学生所学到的技术并不能与实际企业要求对接,学生实训的过程和结果都不那么“实”。
导致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企业订单产品精度和时间效率,在实训基地的进行加工往往因为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技能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加上实训过程的时间管理上和实训教学过程的时间有一些难预测,导致企业难以把订单放在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原因是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师有相当比例并没有实际企业生产经验,难以担当企业生产的任务。
解决以上问题是在实训基地设备引进和人员配备的时候就要与企业对接,让相关企业的工程师进行参与决策,在后面运行实训基地的时候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实在在的参与管理。 制度标准不够健全,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这个制度标准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个换季的标准。第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是教师的来源,第三是学生的来源,第四是实训条件,第五是教材。
1.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随意性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级或者省级的比较硬性可执行的方案。而且职业学校的专业名称变化频繁、新专业设置也比较快,不像本科教学的专业设置那么稳定和专业延续性那么明确单一。所以很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参考相关的专业或者兄弟院校的标准,但是本身学校的师资和设备与其他学校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的学校学生开学了人才培养方案还在制作过程中,或者培养过程中修改也比较频繁,有的难以执行到位的人才培养环节也就走走过场,大概上上给学生一个成绩就算完成本环节培养[2]。
2.师资来源
目前职业教育的师资来源也很多样,分别有原来的中专、技工学校和普通高中等转为职业教育的老师,也有一部分新进的本科或者研究生,也有少部分企业引进的人才和职业学校自己本校留校的毕业生。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导致部分高中或中专师资转为职教老师,新进的本科或者研究生等这部分教师实没有实际的动手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这部分老师还是擅长理论教学,因为学生进入职教都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因此理论教学过多学生又难以接受。另外一部分本来技工学校的师资,现在大多退休了,因为以前的技工学校与企业联系紧密不一样,现在新入职的教师难以得到企业实实在在的培养和锻炼,因此新的入职技工学校实践教学老师动手能力也不强。最理想的是企业工程师或者技工进入职业教学,但是由于学校进行招聘给予编制的时候绝大多数还是限制要求高学历和理论考核,这两点是企业工程师或者技工难以通过的,高学历和理论考核都是一般本科和研究生擅长的,但是他们又没有工厂经验,这个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 学生的来源 现在学生有普高录取的高职,有初中毕业中考录取的也有职业高中毕业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来源不一样,但是学校的培养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至多是理论基础课方面有一些增减,其他职业技能教育方面基本都一个模式,这和这三类学生职教之前所受的教育差别很大,本应该在职教阶段有所区分,但是目前并没有出台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的分类教学标准。 实训条件 因为职业学校来源很多,有中专、普高、技工学校及成人教育等学校改变过来的,因此实训条件千差万别,教育部门目前对本科教育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并间隔进行本科评估,但是职业教育没有这个标准包括这个实训条件的标准,没有规定什么职业学校什么专业必须具备什么硬性的实训条件才可以举办,因此实训条件也参差不齐[3]。 教材方面 目前教材编制也是很多有规模的学校都自己编制教材,虽然有多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各级别各行业规划的职业教育教材,正因为规划行业和级别各种各样,编制教材的人员背景也不统一,虽然编制是职业教育的教材,很多作者并没有本教材的实际工厂工程设计主持经验,因此编制教材往往与企业实际差距较大,停留在参考别人教材和很简单并不深入的简单案例的编写,因此编制出来的教材质量千差万别,也没有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教材编制标准,基本都是两三个甚至一个老师就进行教材的编写,最后应用在自己或者有联系的教师学校。另外学校职业教学教材的选择,也没太多的统一标准,都是一两个老师或者系主任等确定。
结语
正因为以上一些情况,导致现在职业学校之间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也没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只是通过一些比赛获奖数量或者学校规模大小来提升职业学校的名气。我希望职教能够从我以上分析的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评价,多一些统一的能够提高职教内含可操作的标准,这样才能培养出来更优秀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达到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达到家长的期待让家长和学生学到技能的目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