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的提问会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惊喜,而这些惊喜常常会使得课堂更加活跃,更加高效。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带来惊喜。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提问  能力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1]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由此可见,提问能力是一个重要并且关键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得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课堂而言,提问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还能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二、小学生提问能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少提问的自信心
在小学课堂,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比较少,事实上很多学生是想提问的,但往往会因为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同学们的嘲笑等等,不敢提问。
笔者教学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个孩子,有一回有个题目他上课没听懂,但他不敢说,也不敢问,后来到家后跟他妈妈说他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明白,他妈妈立马联系了笔者反映了这个情况,笔者表示可以让他第二天到校后去办公室,笔者会跟他单独再讲一遍。但第二天他没有来,当天晚上跟他妈妈说了这个情况,让他次日再来,但是他又没有来,于是笔者找到他,问他为什么没来问问题,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甚至回答问题时有些语无伦次。他就极度缺乏了向老师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2.学生不会提问
经常会有这样的学生,提问很积极,但是问的问题没有重点,有时候甚至会看到他们“手舞足蹈”的样子,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欠缺。遇到问题不会提,不知道怎样表达清楚,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很多时候提的问题也是没有价值的。
3.老师没有重视提问能力
在小学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因为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没有办法提出高效的问题,不需要在课堂上耗费很多时间在让学生提问上。当然,也有一些老师意识到了需要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能够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不多,有时候一些学生提的问题很有研究意义,但是因为时间不够,老师只能匆匆就将学生的问题一带而过,这样的做法其实对提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打击,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的误解。
三、培养数学提问能力的策略
1.创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3]故而,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能够更好得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想让学生敢于提问,需要给他一个舒适的环境,给他一种安全感。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其实内心是矛盾的,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回答最好还能受到表扬,但又害怕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好问题,会被别人嘲笑。所以,当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不要急于否定,能够提出问题已经是一种很大的勇气了,是值得鼓励的。
2.体会乐趣,让学生想提问
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能够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数学的课堂中,由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回答,这样互相学习的方式无疑是高效的,是有趣的。
在笔者的课堂中,经常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进行一场思维上的比拼,在练习环节,让其中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根据他的回答进行提问。例如, “张大爷家有公鸡18只,母鸡有5只,养的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张大爷家养鸭多少只?”学生回答“18+5=23(只),23×4=92(只)”,笔者会用“你有什么想问他的?”这样的语言引导其他学生提问。学生通常都会积极的问“为什么要用18加5?这道算式算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接着,学生会说“是因为条件说的是鸭是鸡的4倍,鸡包括了公鸡和母鸡,所以我用18加5,算的是鸡的总数。”一次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对话问答,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提问的乐趣,还能够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想要提问。
3.教授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提问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相同情景时,可以使用同类型的提问方法。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可以提问最基本的问题。例如在《小数的意义》这一节课中,教师就可以示范提问:为什么有了分数还要有小数?
在比较时提出问题,例如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中,可以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方形也满足长方形的特征,那么正方形是长方形吗?
在给出结论或者概念时提出问题,例如“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是“对折后”?没有“对折后”可以吗?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将提问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敢问、想问、会问的良好习惯,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