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实践教学是金融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作为金融工程实践教学的新兴手段,其核心是应用。通过将基础理论课程的课内实验、校级开放性实验、集中实训、毕业设计及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安排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上进行,实践证明,优化提升了教学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字:实践教学;金融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U284-4;G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金融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金融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可在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机构、企业及其他机构从事金融产品研发、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及其他金融业务与管理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具体到所在高校,该专业在办学特色方面又有所差别。西安邮电大学依托本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优势,充分体现现代金融工程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等特点,与时俱进,面向量化投资与高频交易、金融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工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等金融科技发展的人才迫切需要,将工程思维、信息技术融入现代金融学科之中,培养既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方法,又具备一定计算机技术和扎实的金融数学基础,能够熟练用计算机进行金融计算和建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体现出信息化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为此,西安邮电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率先建立了“全球金融市场量化投资与高频交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
一、“全球金融市场量化投资与高频交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应用
全球金融市场量化投资与高频交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依托于西安邮电大学计算金融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信息产业经济系统仿真实验室(原邮电部重点实验室)。该平台将金融与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内容可以支撑金融数据挖掘、金融工程、计算金融、金融经济学、金融计量学等多门理论课的课内实验,又适用于开放性实验、集中实训、毕业设计、实践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满足金融学、计算金融、金融数学、数理金融及信息与计算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跨学科学习[1]。
二、基础理论课实验教学应用
学生通过实验及课程的学习可以熟悉并掌握量化投资、高频交易和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式方法,认知高频行情数据和舆情大数据,使学生掌握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在量化投资策略模型的构建、编写、编译、测试、评估、优化和运行等关键环节上进行虚拟仿真训练,使学生的金融投资理论和操作实践深入结合,不断融会贯通,其量化投资实验环境见图1所示。该实验平台项目模拟机构量化环境,高度贴合市场,提升学生专业投资分析决策方法、量化投资策略开发、高频交易及风险管理等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
 
图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量化投资实验环境
截至目前,计算金融、金融数据挖掘、证券投资学等课程已经使用该平台做了几期课内实验环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使得金融工程专业多门基础理论课的课内实验,从原本的线下实验方式成功转型为线上实验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3]。
三、其他实验教学应用
在满足常规基础理论教学实验的基础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还能满足学生开放性实验、集中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的需要。“基于金融大数据的量化投资与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的校级开放性实验已经成功开展了四期,学生在第五期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所有的实验过程和数据、日志记录实时保存,优化和提升的实验的过程管理和考核。通过平台,开辟了一条教师与学生的指导互动新的通道,更加集中高效。“Matlab与金融计算”集中实训课部分实验内容成功移植到该平台,学生在集中实验课堂内完成规定的学时后,可以回到宿舍继续在平台上进行实验。教师通过该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参加量化投资竞赛训练,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4-5]。
结语
实践证明,金融工程专业教学,不仅需要先进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的物理和软件支持,更需要设计、开发、维护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不断互补迭进,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教学成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效果。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