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当今高校的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对于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高校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如何在结构力学专题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探索,探索在该课程中践行立德树人的目标的方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具体实践案例,阐述如何发挥本课程的优势,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并重的协同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结构力学专题;立德树人;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才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今后工作中的基本道德素养都非常重要。因此,大学的教育的工作重心不能仅仅是讲述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提高专业相关的技能,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样重要。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可见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践行立德树人,并结合课程的特色,加强思政教育。本文就如何在结构力学与专题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探索,结合本课程的内容探索如何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践行立德树人思想,实现专业知识与道德情操并重的协同育人理念。
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开设了各类的思想政治类的理论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政治引导和参观的引领。这类课程大多数都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进行讲授。在工科学院的思政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由专职辅导员实施[1]。这种以管理型为主导的专职辅导员构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间具有较大差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及大思政部格局理念导向下,工科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要承担起思政育人的责任,充分参与到“三全育人”工作中。首先,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能够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其次,专业课程覆盖大学生涯的各个学期,能够持续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紧密融合,是高校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的必然选择[2]。
二、结构力学专题思政教学理念
为实现全方位的思政育人,必须切实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将思政教育切实融入结构力学专题课程教学中,以讲述专业知识与融入课程思政为主旨,秉持“深入挖掘课堂的德育元素,切实融合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协同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主要教学理念,具体思政教学理念分析如下。
1.完善教学目标,发挥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指导,必须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重建和完善,使其全方位覆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素质要求。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注重融入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理念,以国家重大工程为切入点,引出所讲述的知识,提升同学们自豪感。因此,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课程获得感、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责任感,培养其生态发展观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优化课程设计,实现多元化教学
为了落实专业课程的德育作用,必须围绕新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过程和思政教育契合点进行整体设计,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实现多元化教学。教师不仅要介绍专业知识,还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采用工程问题导入、典型案例分析、重大成果介绍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讲述影响线的应用时,以矮寨大桥、四渡河大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世界知名桥梁为切入点,使同学们了解我国的桥梁建设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的基建技术在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挖掘隐性德育元素,实现寓德于教
高校教学中,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每门课、每个教学时间点都能挖掘隐形德育元素和课程思政关键点[3]。专业教师针对每个课时深入挖掘专业知识点蕴含的德育元素,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尊重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4.改革教学评价,以价值为引领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个人价值观、道德素养、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是影响其更高层次发展的因素。在教学评价环节,应建立专业知识素质与思政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考核评价中采用课堂报告的形式,课堂报告分组进行,要求学生利用相应章节的知识点,选取我国代表性的建筑物、桥梁等对其进行分析;学生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文献查阅、资料搜集、结构分析、PPT制作、PPT展示、互动提问等环节。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考核,由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单一的理论考核,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献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也由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
结语
本文对如何在结构力学专题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行了探索,介绍了如何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将我国知名的建筑物、桥梁等超级工程融入讲解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获得感以及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推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本课的实践和经验推广到本课的所有课堂,以学术为引,以思政为魂,将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建立专业素质与思政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课程思政;结构力学专题;立德树人;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才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今后工作中的基本道德素养都非常重要。因此,大学的教育的工作重心不能仅仅是讲述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提高专业相关的技能,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样重要。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可见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践行立德树人,并结合课程的特色,加强思政教育。本文就如何在结构力学与专题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探索,结合本课程的内容探索如何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践行立德树人思想,实现专业知识与道德情操并重的协同育人理念。
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开设了各类的思想政治类的理论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政治引导和参观的引领。这类课程大多数都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进行讲授。在工科学院的思政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由专职辅导员实施[1]。这种以管理型为主导的专职辅导员构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间具有较大差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及大思政部格局理念导向下,工科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要承担起思政育人的责任,充分参与到“三全育人”工作中。首先,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能够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其次,专业课程覆盖大学生涯的各个学期,能够持续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紧密融合,是高校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同育人的必然选择[2]。
二、结构力学专题思政教学理念
为实现全方位的思政育人,必须切实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将思政教育切实融入结构力学专题课程教学中,以讲述专业知识与融入课程思政为主旨,秉持“深入挖掘课堂的德育元素,切实融合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协同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主要教学理念,具体思政教学理念分析如下。
1.完善教学目标,发挥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指导,必须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重建和完善,使其全方位覆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政素质要求。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注重融入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理念,以国家重大工程为切入点,引出所讲述的知识,提升同学们自豪感。因此,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课程获得感、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责任感,培养其生态发展观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优化课程设计,实现多元化教学
为了落实专业课程的德育作用,必须围绕新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过程和思政教育契合点进行整体设计,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实现多元化教学。教师不仅要介绍专业知识,还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采用工程问题导入、典型案例分析、重大成果介绍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讲述影响线的应用时,以矮寨大桥、四渡河大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世界知名桥梁为切入点,使同学们了解我国的桥梁建设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的基建技术在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挖掘隐性德育元素,实现寓德于教
高校教学中,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每门课、每个教学时间点都能挖掘隐形德育元素和课程思政关键点[3]。专业教师针对每个课时深入挖掘专业知识点蕴含的德育元素,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尊重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4.改革教学评价,以价值为引领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个人价值观、道德素养、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是影响其更高层次发展的因素。在教学评价环节,应建立专业知识素质与思政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考核评价中采用课堂报告的形式,课堂报告分组进行,要求学生利用相应章节的知识点,选取我国代表性的建筑物、桥梁等对其进行分析;学生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文献查阅、资料搜集、结构分析、PPT制作、PPT展示、互动提问等环节。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考核,由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单一的理论考核,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献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也由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
结语
本文对如何在结构力学专题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行了探索,介绍了如何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将我国知名的建筑物、桥梁等超级工程融入讲解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获得感以及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推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本课的实践和经验推广到本课的所有课堂,以学术为引,以思政为魂,将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建立专业素质与思政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