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认识自我责任意识、确认自我责任意识、强化自我责任行为的平台与基础。为此,高校可通过构建教育平台的方式,以体验式选择平台的构建,为学生提供更多认识、确认自我责任意识的平台,促进学生将自我责任意识转化成行为,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责任意识。
关键词:学生;自我责任意识;体验式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其可以是一种能力,也可以是一种精神,还可以是一种品格。在不同的育人阶段落实育人任务,皆需要将提升学生自我责任意识落实其中,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以自我责任意识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1]。为此,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完善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具有必要性,在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更需要构建起体验式平台,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教育平台、任务及内容,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提高自我责任意识[2]。
一、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构建体验式平台的价值
学生层面上,自我责任意识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的责任意识。相较于社会责任意识,自我责任意识更具有自主性,对于个体的约束作用更高,也需要个体形成更强的自我意识,进而更好地提升自我责任意识。所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加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其与知识体系的教学不同,更需要形成意识教育,构建意识教育体系,方能够达到教育目的[3]。所以,在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中,需要完善培养体系,构建体验式平台,将意识形态的教育转化为实践教育,给予学生切身体验,在体验学习中培养自我责任意识。
体验式平台的构建能够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基础平台,便于自我责任意识培养这一教育工作的展开,且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在教育平台中,教师也能够参与到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学生在体验式平台中的学习效果,给予有效的引导,进而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更多的建议,更好地完善体验式平台,创新体验活动与项目。需要注意的是,体验式选择平台是为学生自我价值澄清过程提供“选择”的一个平台,在这个教育平台中,能够以提高学生对于自我价值、自我形象、自我责任感的基础认识,并在体验式平台中自行探索,逐步对自我责任感的重要性形成切身认知。而在进行“选择”后,需要过渡到“确认”阶段,教育平台中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教师参与其中,并展开相关的教育活动与内容,能够为学生确认自我责任意识、澄清价值观提供基础平台,且教师参与其中,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师引导下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体验中分享个体的感受、进行自我反思,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形成与确认提供契机。最后,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发现自我、感受自我的机会,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深化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并促进自我责任意识向行为的转化,促使学生在不同体验式活动中坚定自我责任意识,笃行自我责任行为。
因此,以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的完善构建体验式平台,对提高自我责任意识教育成效、促进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提升、促使自我责任意识向自我责任行为的转化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体验式平台构建的具体内容 为加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需要高校形成统一的思想,完善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参与其中,形成统一的体系机制,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多种基础条件[4]。体验式平台作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条件之一,在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更需要完善体验式平台的构建,丰富体验式平台的应用方向,从而更好地发挥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价值。
在体验式平台的具体应用及内容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加强学生对自我责任感的认识
体验式选择平台作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中的基础教育平台,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应用体验式选择平台时,需要明确教育任务,基于体验式平台具有过渡性,因此在首个教育平台的教育任务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感的认识与重视,展开教育内容的设计。例如在学生首次接触体验式教育平台时,可设计教育任务为“建立理想自我形象”,在教育内容中,通过运行“价值观拍卖法”,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理想自我形象”。这一教育任务下,能够减轻部分学生对于理想自我形象不清晰、不准确或认知错误的情况,例如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的影响,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不准确,忽视或弱化自我价值,难以构建理想自我形象,也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所以在体验式选择平台中,通过理想自我形象的建立,能够为学生自我价值澄清提供机会,也有利于奠定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认识。而后,在体验式选择平台的应用中,可以设置“角色互换的自我责任感训练”这一教育任务,展开“今天我是校领导”“今天我是辅导员”等角色扮演活动,建立真实的情景,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使得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自我责任。这种活动及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感的认识,也能够加强学生对自我责任感重要性的认识,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认识的机会[5]。
2.加强学生对自我责任感的确认
体验式平台作为教育平台,教育任务与内容不同,例如体验式平台中,为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感的认识,引导学生做出个体价值观的分析与自我责任感的评价,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的方式给予学生教育引导,使得学生在体验式选择平台中建立的自我责任感意识能够得到自我肯定与自我确认。在体验式平台中,重视学生对自我责任感更深层次的理解,也需要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反思以澄清价值观。例如,可以在教育任务中,以“一对一”对话的澄清反应法的应用,给予学生机会澄清价值观。在具体的教育内容及活动中,可以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对一对话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与自我感受的机会,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感受、言行,运用适时适当的语言,引发学生行为动机,促使学生反思,并澄清价值观。这个过程能够为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身提供机会,也有利于学生确认自我责任意识。而后,可以展开以价值单填写为基础的群体讨论,在讨论的主题中设置与自我责任感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与沟通交流中,确认自我责任意识、澄清价值观。
3.加强学生对自我责任行为的践行
体验式平台的构建中,展开多种类型的体验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认识,并促使这种意识向强化自我责任行为转化。体验式平台中,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以具体的行为教育,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6]。所以在体验式平台中,可以通过纳入一些以实践活动为主的体验活动,例如在体验式平台中结合社团活动,以创新管理机制为任务,通过为学生群体设置不同的自我管理岗位的方式,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自我责任行为落实提供契机。也可以在教学任务中,通过展示与宣传校内外优秀人物事迹的方式,组织自我责任榜样示范活动,营造“人人负责”的文化氛围,深化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在具体的体验式活动项目中,还可以通过扩展项目的方式,给予更多的主题,由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自身责任意识的内化与意识向行为的转变过程。例如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使其能够在体验式活动中准确定位社会责任、自我责任,从而更坚定其自我责任意识,强化自我责任行为。
三、以体验式平台的构建促进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
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育人任务,而这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重视意识教育,还需要学生形成自我责任意识培养的主体认识[7]。所以在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还需要搭建平台,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平台基础。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教育平台基础,这其中,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自我责任意识培养目标设置教育任务、目的及内容,也需要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因此在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更需要循序渐进,以学生认识自我责任意识重要性向确定自我责任意识、澄清价值观过渡,进而以自我责任意识为引导实施自我责任行为。
将体验式平台用于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要点:一是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谓自我责任意识,以个体对于自身的认识为基础,构建个体自身的责任意识为根本目的,所以在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需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给予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空间及机会。例如在体验式选择平台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在不设限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机会使其建立理想自我形象,进行角色互换,以自身的“选择”与“体验”构建其对自我责任意识的基础认识,提高其对自我责任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且在多种体验式活动中,也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验式活动中,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并体验自身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自我责任行为。因此,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方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意识。二是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体验式平台的多种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认识,但为了避免学生在自我责任意识确认中错误选择,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引导,例如在引导学生形成对自我责任感更深体会的活动中,以“一对一”对话的澄清反应法为学生澄清价值观提供的机会,但该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言行及感受给予适当语言引导,从而引发学生行为动机,使其进行自我反思,更好地澄清价值观。所以教师的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中,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参与到体验式平台的教育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确认自我责任意识。三是关注“特殊”群体。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在面向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时,其主要方向与内容存在一定差异性。例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可能与其他学生不同,在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中也可能存在更多的局限性,所以在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也需要关注不同的学生群体,给予不同的教育任务与活动,为提高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奠定有效基础。例如在体验式平台中,可以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组织特殊的体验式活动,如“乡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等活动,在学生的实践参与中,转变学生对物质生活的认知,使其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建立起自我责任感,强化其自我责任行为。四是不断创新与引导。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平台与基础,但意识培养属于意识层面教育,所以需加强教育引导,并不断创新教育任务及内容、活动,这样才能够不断给予学生新的体验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提升学生自我责任意识。例如在体验式平台中,除角色扮演法,还可以采用倾听与表达的共情法,在学生个体倾听他人的自我反思与表达自身价值观时,形成个体与个体间的共情机制,增进互动情感,也能够为学生确认自我责任意识提供契机。所以还需要在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不断创新体验活动与形式、内容,合理给予学生教育引导,促进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提升。
结语
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需要落实到育人任务中,这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建立中,需构建起体验式平台,以教育平台为核心的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活动,包括多样化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与目的,也需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进而发挥体验式平台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责任意识、确认自我责任、自我价值,进而强化学生自我责任行为。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学生;自我责任意识;体验式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其可以是一种能力,也可以是一种精神,还可以是一种品格。在不同的育人阶段落实育人任务,皆需要将提升学生自我责任意识落实其中,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以自我责任意识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1]。为此,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完善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具有必要性,在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更需要构建起体验式平台,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教育平台、任务及内容,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提高自我责任意识[2]。
一、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构建体验式平台的价值
学生层面上,自我责任意识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的责任意识。相较于社会责任意识,自我责任意识更具有自主性,对于个体的约束作用更高,也需要个体形成更强的自我意识,进而更好地提升自我责任意识。所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加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其与知识体系的教学不同,更需要形成意识教育,构建意识教育体系,方能够达到教育目的[3]。所以,在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中,需要完善培养体系,构建体验式平台,将意识形态的教育转化为实践教育,给予学生切身体验,在体验学习中培养自我责任意识。
体验式平台的构建能够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基础平台,便于自我责任意识培养这一教育工作的展开,且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在教育平台中,教师也能够参与到学生的体验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学生在体验式平台中的学习效果,给予有效的引导,进而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更多的建议,更好地完善体验式平台,创新体验活动与项目。需要注意的是,体验式选择平台是为学生自我价值澄清过程提供“选择”的一个平台,在这个教育平台中,能够以提高学生对于自我价值、自我形象、自我责任感的基础认识,并在体验式平台中自行探索,逐步对自我责任感的重要性形成切身认知。而在进行“选择”后,需要过渡到“确认”阶段,教育平台中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教师参与其中,并展开相关的教育活动与内容,能够为学生确认自我责任意识、澄清价值观提供基础平台,且教师参与其中,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师引导下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体验中分享个体的感受、进行自我反思,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形成与确认提供契机。最后,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发现自我、感受自我的机会,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深化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并促进自我责任意识向行为的转化,促使学生在不同体验式活动中坚定自我责任意识,笃行自我责任行为。
因此,以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的完善构建体验式平台,对提高自我责任意识教育成效、促进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提升、促使自我责任意识向自我责任行为的转化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体验式平台构建的具体内容 为加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需要高校形成统一的思想,完善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参与其中,形成统一的体系机制,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多种基础条件[4]。体验式平台作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条件之一,在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更需要完善体验式平台的构建,丰富体验式平台的应用方向,从而更好地发挥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价值。
在体验式平台的具体应用及内容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加强学生对自我责任感的认识
体验式选择平台作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中的基础教育平台,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应用体验式选择平台时,需要明确教育任务,基于体验式平台具有过渡性,因此在首个教育平台的教育任务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感的认识与重视,展开教育内容的设计。例如在学生首次接触体验式教育平台时,可设计教育任务为“建立理想自我形象”,在教育内容中,通过运行“价值观拍卖法”,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理想自我形象”。这一教育任务下,能够减轻部分学生对于理想自我形象不清晰、不准确或认知错误的情况,例如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的影响,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不准确,忽视或弱化自我价值,难以构建理想自我形象,也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所以在体验式选择平台中,通过理想自我形象的建立,能够为学生自我价值澄清提供机会,也有利于奠定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认识。而后,在体验式选择平台的应用中,可以设置“角色互换的自我责任感训练”这一教育任务,展开“今天我是校领导”“今天我是辅导员”等角色扮演活动,建立真实的情景,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使得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自我责任。这种活动及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感的认识,也能够加强学生对自我责任感重要性的认识,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认识的机会[5]。
2.加强学生对自我责任感的确认
体验式平台作为教育平台,教育任务与内容不同,例如体验式平台中,为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感的认识,引导学生做出个体价值观的分析与自我责任感的评价,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的方式给予学生教育引导,使得学生在体验式选择平台中建立的自我责任感意识能够得到自我肯定与自我确认。在体验式平台中,重视学生对自我责任感更深层次的理解,也需要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反思以澄清价值观。例如,可以在教育任务中,以“一对一”对话的澄清反应法的应用,给予学生机会澄清价值观。在具体的教育内容及活动中,可以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对一对话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与自我感受的机会,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感受、言行,运用适时适当的语言,引发学生行为动机,促使学生反思,并澄清价值观。这个过程能够为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身提供机会,也有利于学生确认自我责任意识。而后,可以展开以价值单填写为基础的群体讨论,在讨论的主题中设置与自我责任感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与沟通交流中,确认自我责任意识、澄清价值观。
3.加强学生对自我责任行为的践行
体验式平台的构建中,展开多种类型的体验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认识,并促使这种意识向强化自我责任行为转化。体验式平台中,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以具体的行为教育,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6]。所以在体验式平台中,可以通过纳入一些以实践活动为主的体验活动,例如在体验式平台中结合社团活动,以创新管理机制为任务,通过为学生群体设置不同的自我管理岗位的方式,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自我责任行为落实提供契机。也可以在教学任务中,通过展示与宣传校内外优秀人物事迹的方式,组织自我责任榜样示范活动,营造“人人负责”的文化氛围,深化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在具体的体验式活动项目中,还可以通过扩展项目的方式,给予更多的主题,由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自身责任意识的内化与意识向行为的转变过程。例如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使其能够在体验式活动中准确定位社会责任、自我责任,从而更坚定其自我责任意识,强化自我责任行为。
三、以体验式平台的构建促进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
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育人任务,而这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重视意识教育,还需要学生形成自我责任意识培养的主体认识[7]。所以在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中,还需要搭建平台,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平台基础。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教育平台基础,这其中,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自我责任意识培养目标设置教育任务、目的及内容,也需要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因此在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更需要循序渐进,以学生认识自我责任意识重要性向确定自我责任意识、澄清价值观过渡,进而以自我责任意识为引导实施自我责任行为。
将体验式平台用于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要点:一是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谓自我责任意识,以个体对于自身的认识为基础,构建个体自身的责任意识为根本目的,所以在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需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给予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空间及机会。例如在体验式选择平台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在不设限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机会使其建立理想自我形象,进行角色互换,以自身的“选择”与“体验”构建其对自我责任意识的基础认识,提高其对自我责任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且在多种体验式活动中,也需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验式活动中,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并体验自身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自我责任行为。因此,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需要关注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方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意识。二是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体验式平台的多种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认识,但为了避免学生在自我责任意识确认中错误选择,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引导,例如在引导学生形成对自我责任感更深体会的活动中,以“一对一”对话的澄清反应法为学生澄清价值观提供的机会,但该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言行及感受给予适当语言引导,从而引发学生行为动机,使其进行自我反思,更好地澄清价值观。所以教师的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中,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参与到体验式平台的教育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确认自我责任意识。三是关注“特殊”群体。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在面向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时,其主要方向与内容存在一定差异性。例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可能与其他学生不同,在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中也可能存在更多的局限性,所以在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也需要关注不同的学生群体,给予不同的教育任务与活动,为提高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奠定有效基础。例如在体验式平台中,可以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组织特殊的体验式活动,如“乡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等活动,在学生的实践参与中,转变学生对物质生活的认知,使其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建立起自我责任感,强化其自我责任行为。四是不断创新与引导。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提供平台与基础,但意识培养属于意识层面教育,所以需加强教育引导,并不断创新教育任务及内容、活动,这样才能够不断给予学生新的体验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提升学生自我责任意识。例如在体验式平台中,除角色扮演法,还可以采用倾听与表达的共情法,在学生个体倾听他人的自我反思与表达自身价值观时,形成个体与个体间的共情机制,增进互动情感,也能够为学生确认自我责任意识提供契机。所以还需要在体验式平台的应用中,不断创新体验活动与形式、内容,合理给予学生教育引导,促进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提升。
结语
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培养需要落实到育人任务中,这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体系建立中,需构建起体验式平台,以教育平台为核心的体验式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活动,包括多样化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与目的,也需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进而发挥体验式平台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责任意识、确认自我责任、自我价值,进而强化学生自我责任行为。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