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支撑,在新时代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积极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 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伴随社会发展,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的发展,并且在世界上跻身前列,属于现代化的制造大国。自从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就提出了制造工业强国的目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这也是我国在当前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强国的要求。
一、教育引导,转变师生的思想观念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和老师的接触是最为密切的。所以,要想利用工匠精神积极的建设班风就必须从老师抓起,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的工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存在许多急功近利的不良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老师和学生在工作以及学习方面的态度。所以,要想促使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就必须从老师做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不断地加强学生在自学方面的精神,通过老师积极地带动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此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学校也应该积极地建设相关的关于工匠精神的特色品牌,有效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教学方法来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对学生们充分地进行教育[1]。
二、开展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宣传教育活动
有效地开展关于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方面的宣传教育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对于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认识。在建设班风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大国工匠的宣传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来进行启迪。学校也可以积极的举办一些关于地理精神的征文与演讲方面的比赛,学习工匠们在工作过程中的感人事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广大师生进行感触教育,让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在内心里对于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敬佩之情,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地转化成自己的一种行为,加强学生们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促使学生积极的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此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效地继承与发扬工匠精神[2]。
三、以活动为载体,将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每年定期开展劳动实践月与劳动实践技能大赛
学校每年5月定期开展劳动实践技能大赛,活动包括“共同的家,宿舍最暖”“有你有我,班级最美”和“赶走垃圾,区域最靓”三项技能比赛,以大赛的形式丰富劳动实践活动内容,提升大学生校园劳动技能。每年10月定期开展劳动实践月活动,活动包括劳动实践趣味运动会、劳动实践征文活动、“青春筑梦劳动实践”PPT演讲大赛、原创劳动实践才艺大赛等等,真正使大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对学生思想引领,为学生品德筑基。
2.弘扬劳模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类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增强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学校组织学生赴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馆、英雄山烈士陵园、济南市美术馆、华森敬老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劳模精神真正融入到劳动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导学生作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更要学习劳模精神,用劳动去创造我们自己的新天地。
3.弘扬工匠精神,开展创新设计类活动
围绕工匠精神主题,在校园文化中设计、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开展“智能·创新·环保”设计大赛,通过此次创新设计类比赛,使学生们继承和弘扬了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们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们勇于创新的能力,从而大大提升学生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
四、将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在日常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学校里的校园、网络、宣传栏以及图书馆班级的板报等不同的阵地,对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地进行宣传。学生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可以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来积极的进行精神方面,以及物质方面的奖励,可以利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带来的荣誉感充分的促进学生们积极地进行精神的宣传。同时也可以在班级内利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样本来打造属于本班级的器物文化,可以张贴关于著名工匠名人的海报以及劳模精神的标语的,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上述的方式不断地通过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充分的发挥出引导的功能,将班级文化真正的塑造起来,给学生在精神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地建立特色班级的文化,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