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农业是国之根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不能不重视。开展农业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农业劳动技能,是教会学生生存发展的重要策略,也能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体验收获的艰辛,知道珍惜,懂得感恩,通过农业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业  劳动教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生存的根本。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有限,要养活14亿人的吃饭问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业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很多农村村落正在渐渐消失,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很多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再过几十年当这些人逝去后,我们还有多少人会在种地呢?
出生在城市的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人基本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学校也没有条件开展相关的农业生产劳动教育,繁重的文化学业负担也没有时间让学生从事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现在很多学生真是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缺乏农业劳动教育的人了。
出生在农村的青少年,本来是有着从事农业劳动的条件的,但我们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是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才不会回家种地。我们的家长、老师和学校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味强调要努力学习走出农村,从没听说过有家长和老师说努力学习,将来回农村种地。
这样下去,我们还有多少人会种地、能种地?虽然以后农业生产可以机器化,不会用太多的人,但毕竟得有人去从事农业生产啊,否则我们的人民吃什么呢?而国家一旦遇到重大变故,人们不会种植庄稼,不懂得农业生产技术,那还怎么能够生存?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物质生活比较充裕,学生从小都生活在“蜜罐”里,想吃什么就基本能得到什么,他们没有体验过农业生产的艰辛,不知道“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出现了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学生不懂得珍惜,不知道节约,而我们目前的勤俭节约教育也只是流于口头,缺乏教育说服力。
我们的学校有责任为国家民族长久之计承担起应有责任和担当,我们强调教育改革,而怎样的教育改革才是有效的呢?那就是真正去培养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现在和几十年前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是很少人能考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上大学,这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不再从事最基本的一、二产业,都去做了白领、金领,而不愿去做蓝领、农民。长此以往,前景确实令人担忧。未来谁来做最基础的工作呢?当然有人会说,总有人会做的,不用去杞人忧天,那些发达国家中也没看到谁出问题。
或许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我们要有远见,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有忧患意识,培养有生存能力、有学识、会生活、爱劳动、知节约、能珍惜、懂感恩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对学生进行农业劳动教育,不是说要让我们的学生以后都去种地,而是要让学生掌握种地收获粮食的基本技能,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珍惜一粒米一棵菜,知道保护耕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并从中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给学生提供从事农业劳动的充足条件,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学习劳动,把劳动课程化,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从劳动中收获知识、懂得感恩、增长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提升自身素质。
既然要进行农业劳动教育,那就需要土地,我们的学生就要到农村去,不是去一天两天,而是要去农村住上一段时间,去体验早出晚归、春种秋收的农业生产生活,并将农业劳动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合理科学安排,使农业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作用。我们可以与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结合起来,通过恰当合适的方式方法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劳动是人的基本能力,而我们当前教育中恰恰缺少劳动教育,或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实处,我们既然要进行教育改革,就要从根本上去改变这种只重学习、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课程,并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劳动回归到学生身上,让我们的少年更强,让我们的国家更强。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