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交际的艺术,很多时候讲究的是技巧、方法和策略。与学生距离的疏密远近也是一种艺术,关键是掌握好一个“度”字。老师和学生之间既不应该过远,过严,远了太严就会疏离,不能引发共鸣,工作做不到内心深处去。也不应该过近,近了就有戏谑和不听管教等担忧。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中,与学生的关系也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这也是很多班主任共同的经历。
关键词:距离、修炼、调试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一、师生“绝对零距离”
2000年大学毕业,我满怀着期望和憧憬来到青岛这所职业学校,因为工作需要,刚报到第二天就担任了班主任,成为2000级物业班的孩子王。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我自己还像个学生,对职业教育和学生都不熟悉,不管从着装、言谈还是心理上都不够成熟。但初为人师的新鲜感和满腔的热情,让我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个班级的管理中。年龄差距小,使我很快就成为学生的“孩子王”“好姐姐”,每天放学后和他们一起聊天;周末带着他们到中山公园春游,到五四广场放风筝;和他们在雨中打篮球;拉着手一起逛街;每个同学生日的时候在班中点燃生日蜡烛,唱生日歌,给他们写上一封信……那些美好的经历都定格在记忆中,成为珍贵的回忆。当时我只比他们大六七岁,课下他们都亲切地喊我“李姐”。师生关系可谓是“课上无师生距离半点,课下是友谊深情一片”。但是结下深刻友谊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慢慢的,我发现我强调了多次的事情就是屡禁不止,我布置的任务他们和我讨价还价,打折处理。无话不说的姊妹、朋友之间真的很难拉下脸来批评。我开始反省自己,很快认识到是距离过近产生了问题。学生非常喜欢你,但一定不敬畏你。师生“零距离”,容易让班级中的学生产生错误辨识,在失去教育效果的同时,教师的尊严和威信也大打折扣。我犯了很多新老师都容易犯的错误。“距离产生美”,老师和学生之间应保持距离感、敬畏感。我首先应该是他们的老师,而不是他们口中课上课下亲密无间的“李姐”。
二、师生“绝对有距离”
有了带第一班的教训,再带后面一届班时,我开始注意与学生的距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开始刻意板起脸来,采用一些用“狠、压、凶”的办法,希望用“学生能够怕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班级。无论是迟到、学容不合格、上课说话这样的小事,还是旷课、打架触碰高压线的大错,我都会严厉地批评。甚至叫家长,给处分。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人和动物都有对距离的优美舒适感,距离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可能导致彼此的反感或攻击。”学生面前的我,成为一个表情严肃、严厉得近乎苛刻的完美主义者。慢慢的有些学生不敢和我说心理话,个别同学的逆反心理开始显现,有的学生阳奉阴违。表面上屈服于你,但背后还是我行我素。师生的距离拉开了,竟然还出现了顶嘴的现象!这很快引起我的再度反思。放下架子与学生的谈话中,我认识到,学生也犹如镜子一样,你对他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他生气,他也会对你发怒;你对他亲切,他也会更加地爱你。爱不是一味地批判和教育,更需要朋友一样的谈话和关爱。老师应该保持威严,治班从严是必要的,但严厉不会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候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温暖的眼神可能比你的呵斥更管用。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心去贴近心,用心去温暖心,这跟师道尊严、严谨治班并不相违。要做到的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情。很快伴随着觉察和反思,我又开始调试与学生关系的这个“度”。
三、师生“相对有距离”
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也要做一名严明的长者。一个教师应当有多种面孔,该严厉时严厉,该随和时就要随和。年龄与阅历让我再带班时,多了一份从容,在师生关系上越来越好地把握住了一个“度”,做到了恩威并重,严爱有度。
首先,要爱而有度,用关爱和理解建立信任。带2010届通讯班学生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两岁多孩子的母亲,母爱使我更加懂得了爱与宽容,并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自然流露。我经常会多买一份早饭给没来得及吃早饭的孩子;班级群里经常有爱心提示,告诉学生适当增减衣物;办公桌里经常备着小零食和暖宝宝,以备学生不时之需。很多时候,有些细小杂乱的工作孩子们不愿做,有人说一句 “老班平常对我们那么好,别让老班为难”,于是孩子们默默地就把工作做好了。这就是在关爱前提下赢得的理解和尊重。但是爱并不是溺爱、宠爱与纵容,这些甚至比“没有爱”对学生的伤害更大更深。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意见,但不能听之任之,应该及时引导,为他们指出努力方向。
其次,要严而有格,用制度和规范约束学生。热爱学生绝不是讨好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并不是迁就、放任、纵容他们。只有爱的教育是不够的,人天生都有惰性。对班里的违纪现象、不良行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必须进行严厉制裁。开学伊始,很多学生有迟到、旷课、不写作业、不听课等坏习惯,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治,使班级的运行尽快走上轨道,班规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参与制定明确且便于实施的班级量化管理,通过班会用知识竞赛等方式一项一项落实下去,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用制度约束行为。但严不代表挖苦、谩骂和体罚,应该严而得法,严得人性化,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比如说学生迟到了,我会问清楚原因,但不管原因是什么,量化分都要扣除,如果属于客观的不可改变的因素,如下大雪、车坏了,我会给予充分理解,然后给他一个为同学们服务的工作,把分再挣回来。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慢慢的所有学生对我的称呼都统一成了“老班”,虽然我并不老,但这个称呼蕴含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爱而有度,严而有格”。爱是基础,严是措施,恩威并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班主任工作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我的过程,一路不断地打boss,获得经验值和装备,不断地调试自己的方式方法。心理学中有一个“刺猬效应”,太近容易刺伤,太远无法取暖。“距离才能产生美”,适当的距离才有尊重和教育,亲密有间才是师生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当然每个班不一样,每个学生不一样,或严一点、或宽一点,需要每个老师自己把控,这也与每个老师的性格、习惯有关。但每位成功的教育者都要善于把握和调试与学生的远近关系,这是每位班主任成功之路的必备技能。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距离、修炼、调试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一、师生“绝对零距离”
2000年大学毕业,我满怀着期望和憧憬来到青岛这所职业学校,因为工作需要,刚报到第二天就担任了班主任,成为2000级物业班的孩子王。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我自己还像个学生,对职业教育和学生都不熟悉,不管从着装、言谈还是心理上都不够成熟。但初为人师的新鲜感和满腔的热情,让我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个班级的管理中。年龄差距小,使我很快就成为学生的“孩子王”“好姐姐”,每天放学后和他们一起聊天;周末带着他们到中山公园春游,到五四广场放风筝;和他们在雨中打篮球;拉着手一起逛街;每个同学生日的时候在班中点燃生日蜡烛,唱生日歌,给他们写上一封信……那些美好的经历都定格在记忆中,成为珍贵的回忆。当时我只比他们大六七岁,课下他们都亲切地喊我“李姐”。师生关系可谓是“课上无师生距离半点,课下是友谊深情一片”。但是结下深刻友谊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慢慢的,我发现我强调了多次的事情就是屡禁不止,我布置的任务他们和我讨价还价,打折处理。无话不说的姊妹、朋友之间真的很难拉下脸来批评。我开始反省自己,很快认识到是距离过近产生了问题。学生非常喜欢你,但一定不敬畏你。师生“零距离”,容易让班级中的学生产生错误辨识,在失去教育效果的同时,教师的尊严和威信也大打折扣。我犯了很多新老师都容易犯的错误。“距离产生美”,老师和学生之间应保持距离感、敬畏感。我首先应该是他们的老师,而不是他们口中课上课下亲密无间的“李姐”。
二、师生“绝对有距离”
有了带第一班的教训,再带后面一届班时,我开始注意与学生的距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开始刻意板起脸来,采用一些用“狠、压、凶”的办法,希望用“学生能够怕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班级。无论是迟到、学容不合格、上课说话这样的小事,还是旷课、打架触碰高压线的大错,我都会严厉地批评。甚至叫家长,给处分。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人和动物都有对距离的优美舒适感,距离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可能导致彼此的反感或攻击。”学生面前的我,成为一个表情严肃、严厉得近乎苛刻的完美主义者。慢慢的有些学生不敢和我说心理话,个别同学的逆反心理开始显现,有的学生阳奉阴违。表面上屈服于你,但背后还是我行我素。师生的距离拉开了,竟然还出现了顶嘴的现象!这很快引起我的再度反思。放下架子与学生的谈话中,我认识到,学生也犹如镜子一样,你对他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他生气,他也会对你发怒;你对他亲切,他也会更加地爱你。爱不是一味地批判和教育,更需要朋友一样的谈话和关爱。老师应该保持威严,治班从严是必要的,但严厉不会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候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温暖的眼神可能比你的呵斥更管用。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心去贴近心,用心去温暖心,这跟师道尊严、严谨治班并不相违。要做到的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情。很快伴随着觉察和反思,我又开始调试与学生关系的这个“度”。
三、师生“相对有距离”
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也要做一名严明的长者。一个教师应当有多种面孔,该严厉时严厉,该随和时就要随和。年龄与阅历让我再带班时,多了一份从容,在师生关系上越来越好地把握住了一个“度”,做到了恩威并重,严爱有度。
首先,要爱而有度,用关爱和理解建立信任。带2010届通讯班学生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两岁多孩子的母亲,母爱使我更加懂得了爱与宽容,并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自然流露。我经常会多买一份早饭给没来得及吃早饭的孩子;班级群里经常有爱心提示,告诉学生适当增减衣物;办公桌里经常备着小零食和暖宝宝,以备学生不时之需。很多时候,有些细小杂乱的工作孩子们不愿做,有人说一句 “老班平常对我们那么好,别让老班为难”,于是孩子们默默地就把工作做好了。这就是在关爱前提下赢得的理解和尊重。但是爱并不是溺爱、宠爱与纵容,这些甚至比“没有爱”对学生的伤害更大更深。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意见,但不能听之任之,应该及时引导,为他们指出努力方向。
其次,要严而有格,用制度和规范约束学生。热爱学生绝不是讨好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并不是迁就、放任、纵容他们。只有爱的教育是不够的,人天生都有惰性。对班里的违纪现象、不良行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必须进行严厉制裁。开学伊始,很多学生有迟到、旷课、不写作业、不听课等坏习惯,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治,使班级的运行尽快走上轨道,班规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参与制定明确且便于实施的班级量化管理,通过班会用知识竞赛等方式一项一项落实下去,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用制度约束行为。但严不代表挖苦、谩骂和体罚,应该严而得法,严得人性化,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比如说学生迟到了,我会问清楚原因,但不管原因是什么,量化分都要扣除,如果属于客观的不可改变的因素,如下大雪、车坏了,我会给予充分理解,然后给他一个为同学们服务的工作,把分再挣回来。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慢慢的所有学生对我的称呼都统一成了“老班”,虽然我并不老,但这个称呼蕴含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爱而有度,严而有格”。爱是基础,严是措施,恩威并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班主任工作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我的过程,一路不断地打boss,获得经验值和装备,不断地调试自己的方式方法。心理学中有一个“刺猬效应”,太近容易刺伤,太远无法取暖。“距离才能产生美”,适当的距离才有尊重和教育,亲密有间才是师生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当然每个班不一样,每个学生不一样,或严一点、或宽一点,需要每个老师自己把控,这也与每个老师的性格、习惯有关。但每位成功的教育者都要善于把握和调试与学生的远近关系,这是每位班主任成功之路的必备技能。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