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社团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平台,技工院校应当强化社团建设的科学化、体系化,使之能够更加服务于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与职业能力养成。本文结合现阶段技工院校社团建设的现状问题,分析如何以社团为跳板、实现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高效培育,优化技工院校社团建设管理的体系,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社团  课程建设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体现为显性的职业实践能力,表现在职业态度、道德意识、法纪观念、团队精神、工作品质等隐性的层面。技工院校学生毕业要面对找工作的问题,他们的学历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并不占据太大优势,因此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他们赢得职业发展机会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外,技工院校社团的建设能够给技工院校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锻炼的活动空间,是培育其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因此技工院校应强化社团的建设步伐,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奠定积极的环境基础。
一、现阶段技工院校社团建设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面的现状
1.以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技工院校社团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技工院校社团是学校职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技工院校生的培养方案是以参加工作实践为导向的,因此社团活动建设的有效性关系着其工作能力的发展效果。就目前来看,技工院校学校的社团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首先是社团类型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职业需求的学生,如以艺术表演为主的文娱性社团、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公益性社团、以创业为导向的创业型社团等,此外还有专业技能类社团则相对集中于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经典诵读社团则带领学生们走进书香世界,丰富学生的职业文化底蕴等等。其次是学校给予社团建设以大力支持,从活动场地、经费、对外联通程度等条件来看,技工院校社团的建设水平在不断提升[1]。
2.以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技工院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主开展社团实践活动的能力不够。比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公益性社团,这类社团给学生提供了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的良好平台,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品质,这对于形成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但是很多学生在参与这类活动时,缺乏服务精神,组织活动能力也不强。例如要举办文娱晚会,但是在节目商讨、排练和最终呈现这几个环节中可能出现一些意见不统一,学生之间没有达成有效共识,使得社团活动举办的效率较低,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对社团建设与职业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很多技工院校生参与社团活动抱着“玩玩儿”的心态,这不利于他们正确认识社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社团活动中尽管他们也积极参与了,但是对于其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而言,收获却并不大。这源于许多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缺乏具体的规划,得过且过,思想上比较消沉、缺乏斗志;更缺乏对就业环境的真切思考和实地考察,他们的职业素养也未见提升。
技工院校职业课程与社团建设可能有些衔接不够紧密,教师在技工院校社团建设中缺乏有效指导。技工院校学校的师生有部分对于社团建设与课程教学存在偏见,认为二者是截然不同的,该上课时要上课,而社团活动就是用来玩儿的。这种错误看法不仅让一大批学生陷入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两相误的境地,而且使得课程与社团的建设步伐慢了下来。课程与社团虽然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互不负责,但是课程学习的内容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社团活动业可以让学生卸去学习压力之余,用所学知识探索未来就业的方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只顾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既不利于处理好师生关系,也难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
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视域下技工院校社团建设路径分析
1.促进技工院校社团活动与课程建设的融合
一般来讲,课程学习与社团活动是两个不同的版块,但是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这方面,其建设目标是一致的,而且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实现融会贯通。例如在专业性社团里,学生未来的就业取向大多为技术工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上下功夫,扎实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比速度、比巧、比技术,由此便将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融入了社团活动中,提升了活动开展的质量,而且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课堂中逐渐领会、在社团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除此之外,技工院校学校应当在考虑学校具体情况的条件下,适时地开展跨专业课程与社团活动的融合,比如酒店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口语类课程,并且与英语沙龙社团的活动深度结合,有助于提升酒店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这对他们今后从事酒店服务工作也有很大帮助。学校要为每一个社团指定一位负责教师,这样教师既可以做好教学工作,同时在社团活动中又能发挥指导作用,使得学生的社团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2.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的步伐
技工院校生在未来选择就业的时候,一般对口的工作都是专业技能类相关的,这就需要在学习期间努力打好专业知识及技术基础,帮助学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不必多言,教师还应重视专业技能型社团的重要作用,鼓励相关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应该开辟相关渠道,建立就业导向型的社团,并且帮助学生与实践工作岗位对接,在社团内部表现较好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对口的工作,这对于他们未来参加工作是受益无穷的。技工院校学校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因此很多学生会觉得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不足,对此,专业技能型社团应当深化内部改革,开辟专业阅读活动;除了要在实干岗位上多多锻炼,每月还规定至少读一本和专业相关的书籍,丰富自身的文化理论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推动社团实践活动社会化以带动就业
社团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之间的一个桥梁,也是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打好工作基础的平台,更是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现状的一个重要窗口。技工院校社团的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沟通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环境中进行有益的工作实践。在当前的技工院校社团建设中,面向社会的社团主要有创新创业型社团、公益性的社会实践类社团等,学校要积极促成这两类社团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比如公益性的社会实践类社团,要求学生集体性参与,通过举办活动、帮助他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勤奋认真地工作品质。在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所参与实践的地方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居民社区等等。这类社团还可以与文娱类社团结合,为社会实践服务对象提供艺术表演和文化讲座,既能够从精神文化层面上为他人提供帮助,又锻炼了社团成员的专业能力、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这些努力都能沉淀为学生们优秀的职业素养[3]。
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生在毕业后大部分都要投身于具体的工作岗位,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为他们求职、工作提供一定的机遇。虽然在学校环境内部,技工院校社团并不能替代真正的工作环境,但是学生可以尽可能利用学校资源和社团活动来强化自身的职业能力。这也启示着技工院校学校要重视社团建设的有效作用,正确分析当前社团建设中的利弊和可利用的条件,促进社团活动与课程建设相融合、促进专业技能化社团的繁荣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