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目的:探究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100名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学生对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应用,观察组学生则对PBL教学法开展应用,记录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学习兴趣、积极性、判断性思维、自学能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P<0.05,并且观察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判断性思维、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开展应用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论成绩,还能够优化学生学习中其他方面的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应加强对该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法 妇产科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妇产科护理是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的一门主干学科,传统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授,课堂中的气氛较为严肃,难以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倦怠感,还会丧失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与参与,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善课堂气氛,进一步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PBL教学法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作为先导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本文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以及PBL教学方法展开探究,目的在于找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开展应用[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100名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中学生的男女比例为43:7,学生年龄在15岁至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04±0.06)岁,观察组中学生的男女比例为42:8,学生年龄在15岁至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01±0.59)岁,两组学生的学历、知识水平、年龄以及性别无显著差异。
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应用,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开展讲解,并配合PPT中的图片,以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观察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开展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将教学病例发放给学生,将任务分配到个人,让学生进行预习以及思考。第二,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教学,小组之间可以开展分工合作,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寻找资料,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三,教师让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存在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并在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知识反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2]。
3.观察指标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开展理论考试,考试均为闭卷,记录两组学生的成绩,并且通过问卷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教学方法开展主观评价。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 χ 2 检验,以 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二、结果
首先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79.31±5.42分,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9.94±5.09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 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对比
再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情况,观察组中有25例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其提升学习兴趣,26例认为有助于提升积极性,25例认为有助于提升自身判断性思维,24例认为有助于提升自身自学能力,23例认为有助于提升思维想象能力,24例认为有助于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对照组中有28例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其提升学习兴趣,10例认为有助于提升积极性,9例认为有助于提升自身判断性思维,11例认为有助于提升自身自学能力,7例认为有助于提升思维想象能力,8例认为有助于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观察组学生的综合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
表二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情况比较
结语
在对学生开展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PBL教学法开展应用的效果十分显著,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论考试成绩,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判断性思维、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等方面情况,以上指标均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今后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PBL 教学方法的应用,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今后临床过程中开展应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PBL教学法 妇产科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妇产科护理是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的一门主干学科,传统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授,课堂中的气氛较为严肃,难以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倦怠感,还会丧失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与参与,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因此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善课堂气氛,进一步提升教学的综合质量。PBL教学法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作为先导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本文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以及PBL教学方法展开探究,目的在于找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开展应用[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100名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中学生的男女比例为43:7,学生年龄在15岁至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04±0.06)岁,观察组中学生的男女比例为42:8,学生年龄在15岁至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01±0.59)岁,两组学生的学历、知识水平、年龄以及性别无显著差异。
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应用,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开展讲解,并配合PPT中的图片,以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观察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开展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将教学病例发放给学生,将任务分配到个人,让学生进行预习以及思考。第二,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教学,小组之间可以开展分工合作,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寻找资料,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三,教师让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存在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并在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知识反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2]。
3.观察指标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开展理论考试,考试均为闭卷,记录两组学生的成绩,并且通过问卷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教学方法开展主观评价。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 χ 2 检验,以 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二、结果
首先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79.31±5.42分,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9.94±5.09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 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对比
组别 | 例数 | 理论考试成绩 |
观察组 | 50 | 79.31±5.42 |
对照组 | 50 | 69.94±5.09 |
P值 | <0.05 |
表二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情况比较
组别 | 例数 | 学习兴趣 | 积极性 | 判断性思维 | 自学能力 | 思维想象能力 | 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 |
观察组 | 50 | 25(50%) | 26(52%) | 25(50%) | 24(48%) | 23(46%) | 24(48%) |
对照组 | 50 | 8(16%) | 10(20%) | 9(18%) | 11(22%) | 7(15%) | 8(16%)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在对学生开展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结合PBL教学法开展应用的效果十分显著,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论考试成绩,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判断性思维、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等方面情况,以上指标均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今后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PBL 教学方法的应用,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今后临床过程中开展应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