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突发事件对高职院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带来极大的影响。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管理高职院突发事件,是关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切入,在理论上提出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在实践上从事前、事中、事后的应急管理举措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状  应急管理机制  举措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持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有效预防和解决各类应急事件,是摆在高职院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进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工作仍不够完善,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应急管理观念不强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误区:一是事件爆发后,重视事后处理,轻视事前预防。二是认为应急管理是发生了突发事件之后非常态化下的工作。三是认为公布事件真相会引来学生恐慌,甚至损害学校声誉,保密有利于稳定事态发展。四是事件平息意味着事件结束,不重视突发事件前的预防、监控和突发事件之后的恢复、总结等。
2.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
很多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建立系统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突发事件的处理主要依靠学校保卫处和学工处,以至于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只能临时组建应急管理小组,应急管理小组在突发事件过后自行解散,没有对事件进行系统、有效的总结和归纳。
3.应急反应能力不强
由于高职院校应急管理制度不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以至于突发事件爆发,只能仓促应对,临时组建应急管理队伍,导致协调能力弱、职责不明确、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较差,延误处理突发事件的最好时机[1]。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休戚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防止和应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发生。
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分应急预警机制、应急控制机制、应急恢复机制和应急反馈机制四个部分。应急预警机制即预先发布警告的制度,是能灵敏、准确地预示风险前兆,并及时、广泛地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网络、警报器、组织人员口头通知等方式,将突发事件的类别、级别、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信息发布出去,以便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应急控制机制即突发事件真正爆发时,针对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按照职责分工及相关应急预案立即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积极投入到对突发事件的控制中去,同时根据具体突发事件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通过积极治理、联合行动,确保将损失减小到最低,从而平息事件并转入到恢复阶段。应急恢复机制指在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和解决后,学校把重点转移到恢复工作上,根据受损情况计划组织恢复重建工作,恢复机制要考虑到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受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程度、控制机制中的沟通效果、受害者的受害程度、恢复重建所需的资金的来源及途径、恢复对象的确定以及重要性的排序、重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因素,灵活地安排各个小组投入到人员处理和学校形象恢复等工作中来。应急反馈机制的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进行反馈,再将这些反馈结果运用到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中去,另一部分是突发事件恢复管理工作后续的反馈,旨在对应急预警、应急控制、应急恢复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得出经验、教训,为以后调整应急管理提供依据[2]。
具体应急管理实施举措
高职院校应在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指导下,在突发事件事前预防、事发应对、善后恢复过程中加强应急举措的实践,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妥善解决。
1.事前未雨绸缪
高职院校必须在事前强化忧患意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在预见性上做文章、下功夫,使得突发事件可预见、可监控、可缓冲、可引导、可转化。
首先,强化忧患意识,培养安全意识。通过强化忧患意识,增强防控主动性,自发、自觉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将事件解决在酝酿阶段。其次,排查安全隐患。按照“早发现、早报告”的要求,积极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全面收集、正确评价、科学分析各种突发事件的前兆信息,把握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变化趋势,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争取从源头上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第三,加强应急演练。通过以应急预案为蓝本的应急演练,提高按照应急预案相互配合的能力,及危险中的应变能力、自救自护和互助互救的能力。
2.事中积极应对
在事中阶段,学校需要在第一时间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确定信息公布的时机、频率、信息发布的范围,与学生、家庭、社会做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方法,建立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灵敏高效,从院系深入到专业、班级的学校信息收集、汇总、分析、监控平台,对信息进行判断,对敏感性和代表性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密切关注和追踪突发事件的发展状况、社会的舆论导向等,尽快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控,消减负面影响。同时,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调动预案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启动各自职责内的工作程序,调动校内外资源,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的通力协作。
3.事后总结反思
突发事件结束后是高职院校反思、总结、恢复的重要阶段。学校需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到事后恢复上来,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启动情况、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应急部门分工协作能力、现场处置情况等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分析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各种因素、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使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防止类似事件重演[3]。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