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随着科技行业的不断革新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化,以此帮助其大力开展新时期新技术的适应性发展革新,全方位展现其现代化产业价值。而对于中职院校教学而言,它作为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认识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趋势之后,应及时高效对具体教学活动进行革新探究,以此紧跟时代前进脚步,为推动社会各行各业输出大量优质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院校  机械制图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需要有大批高质量人才进行支撑,所以,中职院校作为专业型人才的教育根据地,应适时对自身各个专业的教学方案策略和具体实施措施进行优化革新,力求紧跟行业步伐,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实力。信息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是当前社会的主流趋势之一,是充分体现出现代科技优越性的关键,也是提高实际生产生活工作多方面领域发展质量的切入点。中职院校专业教学及时将信息化技术引进课堂,全面展现先进技术对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便利性,一方面能合理高效地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涉猎范围,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其综合竞争力,为其今后的实际岗位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本文旨在浅谈信息化技术优化在中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具体探究运用[1]。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现状概述
机械制图教学课程是大多数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的实际学习难度较大。尤其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学生整体的科学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差,不能简单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而对系列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和吸收。并且,机械制图专业知识教学难度较大,不仅需要教师有条理地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还需要其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以此凸显出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而学生作为知识接收者,大多数不愿意被动的接受枯燥知识灌输,无法有效调动自身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导致其无法科学合理地对机械制图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运用。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指向大多是岗位工作,若是其不能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知识技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专业整体学习水平,不利于其综合竞争力提升[2]。
二、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制图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
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不仅仅体现在机械二字上,还包括制图。但部分中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机械制图授课时,一味地突出各种机械在制图注意事项及其特征,没有切实将其与制图实践操作联系起来。这种理论知识教学与机械制图课程本身特点不相符,不利于学生正确把握该课程教学重点,学习主要精力放错位置。并且,当前机械制图的主要操作工具是计算机,但教师在实际操作教学时很少使用计算机,出现了制图课程与计算机制图技能教学脱轨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知识学习质量和效率降低。例如,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在机房计算机中安装该软件供学生练习使用,教师也很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软件操作演练,使得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忽视了其对于机械制图技能学习的重要性,甚至从未上手操作过。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知识教学作为重点进行突出,能适当降低其教学难度;从学生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偏移,会对其后续深度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其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与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目标基本内容要求不相符[3]。
2.教学模式单一
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目标包括指导学生熟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掌握三视图的投影原理与方法,具备用机械图样表达空间物体和由机械图样想象物体空间形状和加工要求的能力。相比较于普通高等院校生源而言,中职院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使其各项具体教学方针策略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对于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弱,无法自主开展理论知识框架梳理和实践技能练习等学习活动。而教师也没有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个体差异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办法进行优化革新,没能全面贴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加上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和学生对知识教授和学习状态产生定性判断,短时间内没有调整到与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状态中来。
二、信息化技术对于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影响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以,该门课程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时,应有条理地对具体知识内容进行分块整理,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而信息化技术的引进,一方面能为教师增加技术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提供实操机会,让其在做中学。信息化技术具有其自身优越性,能够直观地为学生带来实际感受,进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作为知识学习的主体,在认识到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的魅力之后,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强自身主观能动性,为其后续深层次学习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采取灌输示范式教育,即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输出和技术操作演练,并未让学生切身参与进知识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而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生动的知识讲解动画,或是详细的机械制图流程,甚至可以为学生创建微课课程;在为其拓宽知识涉猎范围的同时,深化其对于机械制图应用的理解,帮助其在今后能够高效快速地适应实际岗位工作。
三、信息技术优化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具体应用
1.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信息化学习平台
众所周知,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实践型人才,是以具体的岗位工作要求为指向来对具体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的。机械制图是多数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制图表达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效率,所以教师利用科技化教学手段,如智慧黑板、微课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机械制图知识和熟练应用和掌握相关技能,对于学生整体发展实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技术的参与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其为辅助工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再利用信息化网络,为学生搭建实践练习平台,使其对课程知识产生切身体会,明确该门课程的学习目的。
2.利用先进技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理论知识是实践练习的前提,但部分教师在实际上课时没能均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重心产生偏移。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办法进行优化革新时,可以开展软件技术演示实验,让学生从实操中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术熟悉度。例如,利用AR技术增强学生空间物体结构的认识。AR技术是行业现今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教师依据教材配套资料,利用其来引导学生直观地对具体知识点进行理解掌握,不仅能适时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还有利于其积极参与进后续学习活动中,提高其主观学习能动性[4]。
3.运用信息化方式与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信息化技术引进中职教学,不仅能为学生的多元知识学习提供渠道,也能有效便利教师教学工作。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逻辑性较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融合能力和抽象想象能力,才能深入探究其知识内涵,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机械制图课程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直观清晰地为学生展示各个教学环节中涉及的复杂视图,并结合实物、教学模型、挂图等工具,多方位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合理为其布置难度系数相当的作业,采用网络交流或其他的信息化讨论形式,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使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引导其抽象想象发展有的放矢。例如,教师可以创建班级微信群,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并以此作为加强与学生交流的媒介,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职院校各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便利,是大力推动其各个专业发展进程加快的重要驱动力。机械制图课程的应用范围较广,知识内容体系组成复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引进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其先进性和便捷性来对具体教学进行优化革新,适时对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探究,这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图知识技能学习意义和强化实际教学效果都具有关键作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