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引进专业人才,职业院校是培训专业技能人才的场所,要突破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措施,着眼于新形势,符合乡村旅游人才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有利政策,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旅游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0-4;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中的重要部分,在旅游市场已发展多年,但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暴露出许多问题,部分乡村地区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后很快便失去了旅游吸引力,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任。
一、高职院校乡村旅游人才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为迎合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对各种人才的培养方法进行详细规划,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向社会疏松大量人才。由于社会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恐难以跟上时代脚步,会出现培养目标不明晰、师资力量不足、行业缺乏沟通等系列问题,乡村旅游关系到多个部门,涉及面较为广泛,属于一种综合性产业,因此,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因为乡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生活条件较差,乡村旅游人才是该产业成败的关键。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旅游形式会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大批相关旅游专业的人才,高职院校急需进行人才培养创新。
二、高职院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路径
1.完善学分置换方案
旅游专业同众多学科具有一定的关联,属于综合性专业,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充裕,在授课过程中要防止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在构建特色突出的专业课程机制的同时,可组织相关的学习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加入,以加强实践运用能力、协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要制定有关学分置换方案,学生参与小组的活动过程和成果是其根据。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小组选题应展现出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成立古村落开发研究小组等相应学习课题组[1]。
2.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由于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体育旅游、房车营地、旅居养老等新型产业应运而生,因此培养综合性旅游人才已刻不容缓。职业院校要深刻理解产教融合观念,建立以校企合作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方式,达到各种旅游业对人才的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规律运用分段式教学方法,融合旅游淡旺季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各时期旅游岗位的教学时间,在旅游旺季进行定岗实习,旅游淡季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让岗位学习与校内学习互相结合,企业学校在这个过程中要全程监督,持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让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相吻合。
按照分段式教学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制定岗位和课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学生在刚入学时对职业、专业、岗位都缺乏了解,组织进入企业中进行岗位观摩与岗位实践等,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学习,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与乡村旅游进行深入接触,让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看清其发展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了学生乡村旅游的综合能力并树立了其做好旅游事业的信心。
3.有针对性进行培训
不仅要培养在校学生,还要充分利用行业培训的优势对从事旅游业的村民进行培训。在农闲时期举办关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班。具体培训内容要针对村民的实际情况,教学由浅入深,挑选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强的相关知识进行讲授。不但要让村民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还要让他们到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方进行参观、交流学习,以此调动村民学习的主动性。对从业人员较多的旅游地区,职业院校可运用送教上门的方法,同旅游企业合作办班,让从业人员接受专业、系统的技能学习。职业院校教师可就乡村旅游地进行讲解,推动其科学发展[2]。
4.重塑专业课程体系
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深挖专业与课程的文化属性,以该课程体系为依据,建立一个传承乡村乡土文化和乡村风俗的课程群,研究一系列特点突出、个性强、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拓展课程,加强课程的地域化特点,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等课程。
5.强化旅游标准建设
为最大限度满足市场要求,实现人才市场精准对接,职业院校乡村旅游教育可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设定一份统一的相关标准,让其作为乡村旅游人才进入到旅游市场的标杆,在经过多方面认可后才可实施。在法定效力的约束上,所制定的旅游人才标准要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许可,在各行业和地区中进行科学实施。对相应旅游标准,要构建职业标准评价机制,达到对课程标准的有效考核。另外,在职业标准的制定上,因为乡村旅游人才类型不同,职业院校要按照导游、旅游规划和酒店服务等达到知识的量化。处于不同水平阶段的旅游人才,通过利用量化考核确定评价标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6.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在职业院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任务是达到人才能力结构和市场的有效对接。由于乡村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职业院校的优势逐渐突显,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建立行业指导、院校主体的教育新方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职业院校可同有关企业达成合作,创立校外实践基地,真正达到工学结合,此外,职业院校要不断进行师资力量的优化工作,满足学生成长的必备条件。
结语
高职院校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方法要不断进行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吸收大批立志于服务于乡村的学子,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确立发展方向,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乡村旅游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0-4;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中的重要部分,在旅游市场已发展多年,但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暴露出许多问题,部分乡村地区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后很快便失去了旅游吸引力,因此,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任。
一、高职院校乡村旅游人才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为迎合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对各种人才的培养方法进行详细规划,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向社会疏松大量人才。由于社会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恐难以跟上时代脚步,会出现培养目标不明晰、师资力量不足、行业缺乏沟通等系列问题,乡村旅游关系到多个部门,涉及面较为广泛,属于一种综合性产业,因此,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因为乡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生活条件较差,乡村旅游人才是该产业成败的关键。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旅游形式会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大批相关旅游专业的人才,高职院校急需进行人才培养创新。
二、高职院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路径
1.完善学分置换方案
旅游专业同众多学科具有一定的关联,属于综合性专业,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充裕,在授课过程中要防止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在构建特色突出的专业课程机制的同时,可组织相关的学习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加入,以加强实践运用能力、协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要制定有关学分置换方案,学生参与小组的活动过程和成果是其根据。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小组选题应展现出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成立古村落开发研究小组等相应学习课题组[1]。
2.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由于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体育旅游、房车营地、旅居养老等新型产业应运而生,因此培养综合性旅游人才已刻不容缓。职业院校要深刻理解产教融合观念,建立以校企合作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方式,达到各种旅游业对人才的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规律运用分段式教学方法,融合旅游淡旺季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各时期旅游岗位的教学时间,在旅游旺季进行定岗实习,旅游淡季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让岗位学习与校内学习互相结合,企业学校在这个过程中要全程监督,持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让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相吻合。
按照分段式教学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制定岗位和课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学生在刚入学时对职业、专业、岗位都缺乏了解,组织进入企业中进行岗位观摩与岗位实践等,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学习,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与乡村旅游进行深入接触,让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看清其发展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了学生乡村旅游的综合能力并树立了其做好旅游事业的信心。
3.有针对性进行培训
不仅要培养在校学生,还要充分利用行业培训的优势对从事旅游业的村民进行培训。在农闲时期举办关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班。具体培训内容要针对村民的实际情况,教学由浅入深,挑选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强的相关知识进行讲授。不但要让村民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还要让他们到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方进行参观、交流学习,以此调动村民学习的主动性。对从业人员较多的旅游地区,职业院校可运用送教上门的方法,同旅游企业合作办班,让从业人员接受专业、系统的技能学习。职业院校教师可就乡村旅游地进行讲解,推动其科学发展[2]。
4.重塑专业课程体系
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深挖专业与课程的文化属性,以该课程体系为依据,建立一个传承乡村乡土文化和乡村风俗的课程群,研究一系列特点突出、个性强、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拓展课程,加强课程的地域化特点,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等课程。
5.强化旅游标准建设
为最大限度满足市场要求,实现人才市场精准对接,职业院校乡村旅游教育可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设定一份统一的相关标准,让其作为乡村旅游人才进入到旅游市场的标杆,在经过多方面认可后才可实施。在法定效力的约束上,所制定的旅游人才标准要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许可,在各行业和地区中进行科学实施。对相应旅游标准,要构建职业标准评价机制,达到对课程标准的有效考核。另外,在职业标准的制定上,因为乡村旅游人才类型不同,职业院校要按照导游、旅游规划和酒店服务等达到知识的量化。处于不同水平阶段的旅游人才,通过利用量化考核确定评价标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6.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在职业院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任务是达到人才能力结构和市场的有效对接。由于乡村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职业院校的优势逐渐突显,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建立行业指导、院校主体的教育新方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职业院校可同有关企业达成合作,创立校外实践基地,真正达到工学结合,此外,职业院校要不断进行师资力量的优化工作,满足学生成长的必备条件。
结语
高职院校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方法要不断进行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吸收大批立志于服务于乡村的学子,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确立发展方向,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