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家长与班主任的良性配合、沟通,也使孩子更优秀。因此家长一定要具有参与教育、与班主任保持沟通的行为意识。倡导家校协同教育,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校教育不再孤立无援,让家庭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学生都争取成为最好的自己,在不断超越过程中,书写自己生命的传奇。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活动 协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一、我校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完善,有利于正常运行
1.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
家长学校是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和学生家庭联系的桥梁。它不但可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建设新队伍,促进家校成长
近几年来,全校致力于家长学校的研究,我校努力把办好家长学校看作整体计划的一部分:学校领导们与班主任、科任教师一起研究家长学校的工作,召开班级的家长学校会议;家长学校有组建的家长委员会,有必要的制度保障,学校有家长学校的领头人,使家长学校的联系有了基本保证[1]。
二、家校携手育子衿,共同成长
1.乡下家庭教育意识不够
作为一个五年级班主任,我通过多年来收集的学生日记、作文和日常家访等情况,家长在家工作的学生反馈,爸妈在家没时间辅导作业,也不怎么关心他们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爸妈一年回一次,爷爷奶奶不识字,导致有一部分学习自觉性差的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这些问题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
如何让家庭、学校二者相互结合,优化基本管理,提高家长自身素养,我校面临较大压力。通过几年的探索,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引申和促进,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因此,我校一直致力于家校合作的实践性研究。
2.加强联系,广开沟通渠道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我校一直非常注重家长的力量,一方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作用极其巨大;另一方面,家长中也确实蕴藏着很多智慧和资源。老师是家庭教育依靠的力量,家长是学校的编外老师,两者互相帮助。学校和家庭是两个课堂,这两个课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在具体的做法上,两个课堂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互补之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培养人才不仅要靠学校,而且要靠每一个家庭。“互联网+教育”已经是人们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更是作为教育孩子的家长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于互联网教学的能力。家长校卫队等活动加强了家长与学校的互动,为孩子更好地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为家校协同教育献计献策[2]。
三、参与活动,角色转变
1.活动多样,鼓励参与
学校教育只有得到了家长的正确配合与支持,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跟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参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运动会”“听课会”等,内容因年级而不同。一年级的家长学校让孩子亲近学校,并开设了“我是小学生”“好孩子有一个好习惯”等专题课。家长通过了解教师的教学来提高对孩子学习的认识,为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基础;还开设了“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高分不仅仅靠聪明”专题课。举办三年级的“十岁成长礼”,让学生学会感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十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来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交流。六年级的家长学校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六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中转站,学生即将迎来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考试,学生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在毕业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我校这个时期就给家长开设了“关心孩子毕业前的心理健康”“马上进入初中啦”等专题课,让家长懂得如何帮助孩子调控好情绪,如何做称职的爸爸妈妈。此外,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
2.资源共享,提升家长育人能力
学生家长中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潜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我校曾多次召开家长座谈会,征询他们对学校的批改意见和改进策略,并进行考核,每学期至少会挑选五位家长撰写“教育心得”“家教案例”,然后上传到微信群或公众平台,以点带面,带动了其他家长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育人能力。
家庭教育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合作,科学调配师资力量,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育机制,正确地指导家长掌握新的家教理念、方法,才能让家长学校这朵教育之花在新世纪开得更婀娜多姿[3]。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活动 协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一、我校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完善,有利于正常运行
1.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
家长学校是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和学生家庭联系的桥梁。它不但可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建设新队伍,促进家校成长
近几年来,全校致力于家长学校的研究,我校努力把办好家长学校看作整体计划的一部分:学校领导们与班主任、科任教师一起研究家长学校的工作,召开班级的家长学校会议;家长学校有组建的家长委员会,有必要的制度保障,学校有家长学校的领头人,使家长学校的联系有了基本保证[1]。
二、家校携手育子衿,共同成长
1.乡下家庭教育意识不够
作为一个五年级班主任,我通过多年来收集的学生日记、作文和日常家访等情况,家长在家工作的学生反馈,爸妈在家没时间辅导作业,也不怎么关心他们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爸妈一年回一次,爷爷奶奶不识字,导致有一部分学习自觉性差的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这些问题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
如何让家庭、学校二者相互结合,优化基本管理,提高家长自身素养,我校面临较大压力。通过几年的探索,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引申和促进,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因此,我校一直致力于家校合作的实践性研究。
2.加强联系,广开沟通渠道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我校一直非常注重家长的力量,一方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作用极其巨大;另一方面,家长中也确实蕴藏着很多智慧和资源。老师是家庭教育依靠的力量,家长是学校的编外老师,两者互相帮助。学校和家庭是两个课堂,这两个课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在具体的做法上,两个课堂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互补之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培养人才不仅要靠学校,而且要靠每一个家庭。“互联网+教育”已经是人们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更是作为教育孩子的家长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于互联网教学的能力。家长校卫队等活动加强了家长与学校的互动,为孩子更好地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为家校协同教育献计献策[2]。
三、参与活动,角色转变
1.活动多样,鼓励参与
学校教育只有得到了家长的正确配合与支持,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跟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参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运动会”“听课会”等,内容因年级而不同。一年级的家长学校让孩子亲近学校,并开设了“我是小学生”“好孩子有一个好习惯”等专题课。家长通过了解教师的教学来提高对孩子学习的认识,为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基础;还开设了“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高分不仅仅靠聪明”专题课。举办三年级的“十岁成长礼”,让学生学会感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十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来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交流。六年级的家长学校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六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中转站,学生即将迎来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考试,学生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在毕业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我校这个时期就给家长开设了“关心孩子毕业前的心理健康”“马上进入初中啦”等专题课,让家长懂得如何帮助孩子调控好情绪,如何做称职的爸爸妈妈。此外,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
2.资源共享,提升家长育人能力
学生家长中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潜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我校曾多次召开家长座谈会,征询他们对学校的批改意见和改进策略,并进行考核,每学期至少会挑选五位家长撰写“教育心得”“家教案例”,然后上传到微信群或公众平台,以点带面,带动了其他家长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育人能力。
家庭教育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合作,科学调配师资力量,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育机制,正确地指导家长掌握新的家教理念、方法,才能让家长学校这朵教育之花在新世纪开得更婀娜多姿[3]。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