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  要: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二十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无论备课多么充分,总有备不到的地方;无论预设多么完美,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意外”发生呢?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看法;另外,教师和学生年龄、知识、视角都有很大差距,老师的想法未必和学生一致。因此,课堂教学中总有一些“意外”生成,而如何巧妙利用课堂中“不期而遇”的资源,抓生成,巧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课堂生成  有效利用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生成不断、精彩无限的。作为教师,如何抓住生成并合理利用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只有不断丰富自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行稳致远。
一、抓错误,促生成
在每天的数学课上,总有学生出错,或者理解题意出错,或者算错,或者说错,千姿百态的“错误”就像一朵朵小花随时盛开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避重就轻,一闪而过;而是及时抓住错误,合理利用,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验证、分析、整理、辩论,从而生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中,笔者先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这个分数,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大家用手中形状各异的彩纸,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方式创造出更多的分数,同学们热情高涨,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分数。在展示环节,笔者发现有一个同学把一个圆形分成了大小不同的8份,然后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他说涂色部分表示八分之一。笔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便立刻问同学们:“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有意义的辩论就此展开。
生(正方):我认为对,因为涂色部分就是这8份中的1份,所以可以表示为八分之一。
生(反方):我认为不正确,因为他没有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所以涂色部分不可以表示为八分之一。
学生在辨论中理解到分数的意义:分数产生的前提是平均分,也就是要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获几份的数才叫做分数,整节课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要惧怕学生出错,错误资源是多么难能可贵,应及时抓住,合理利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抓争论,促生成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同学们因为某个问题或某个观点而产生争论。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争论很耽误时间,也会显得课堂教学乱而无序。笔者却不这样认为。俗话说,“理不辩不明”。我们要抓住学生的争论,从而明辨是非,升华他们的认识。
笔者在教学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先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然后让大家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同学说:“与圆的直径有关。”笔者接着追问:“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生1:“老师,我通过观察发现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生2:“我通过滚动圆形,发现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2倍多一些。”
 生3:“不对,我通过看书了解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我想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正等着大家动手实践,亲自验证。请大家动手测量手中几个圆片的直径和周长,记录下来,并计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这样大家会找到问题的真相。”笔者通过这样的回答巧妙地结束了孩子们争论的局面,让课堂教学有序、高效。
三、抓意外,促生成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很多“意外”发生,如意外的人出现,意外的事发生,那么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智慧,让“意外”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功效呢?
例如:笔者在教学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这节课时,恰好那天学校领导带领老师们随堂听课,原本笔者想让同学们通过分小棒来学习10的分成。可是由于一年级的同学动手能力差,且对摆小棒不是很感兴趣。正在笔者犹豫时,10位教师走进课堂,面对这个“意外”,笔者当时心中一阵窃喜,于是对同学们说:“大家欢迎各位老师来到我们的课堂,请数数看,今天来了几位老师,如果把这些老师分成两组,你打算怎样分?”在这样一个意外情境的创设下,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
同学1说:“10可以分成5和5。”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同学2说:“我还有一种分法。”于是他走到老师们中间,把10位老师分成了4人一组和6人一组。
接下来不断有同学走到老师中间,指挥大家分成不同的两组。就这样在这个意外情境中,大家学会了十的分成,既避免了枯燥的学习,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到了有用的数学知识,想来这种学习方式会令大家终生难忘。
这个环节中,笔者没有强拉学生进行小棒操作,而是顺延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所谓“无需刻意求佳境,自有奇峰报春晓”。
课堂教学,精彩不断。若想抓住课堂生成,服务于教学目标,每位教师平时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这样当课堂生成悄悄来临时,我们才能做到不慌不乱,合理利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奉献给学生真实的课堂、有意义的课堂、妙趣横生的课堂。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