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在工程造价原理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和思路,以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 工程造价原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如何构建人文素养与科学理论和技术技能相结合的新文化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对每一个专业课老师的新的挑战[1]。
工程造价原理是我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学期为大一上学期,课程内容主要为:建设项目与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构成、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等内容,是工程造价专业相关知识的入门学习。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制定工程造价原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课程的每一个教学模块里面加入思政目标,例如在第一模块“建设项目与工程造价”里面设置思政目标为“建立建设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设置思政案例为“珠海机场建设失败的案例”来阐明这一思政目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过程。再例如在讲到“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时用“湖南省凤凰县大桥坍塌事故”作为思政案例来引导学生将来在执业时要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具体操作如下:
思政案例总称 所属章节 思政目标 案例描述 考核方式
珠海机场建设失败的案例 建设项目与工程造价 建立建设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 珠海机场是一个现代化的航空港,然而从通航以来,机场经营年年亏损。分析投资失败的原因 讨论、交流:你认为一个项目那个过程最为重要?
湖南省凤凰县大桥坍塌事故
 
建设项目与工程造价 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垮塌事故,造成了极其重大的损失,分析事故原因 讨论、交流:你认为导致大桥坍塌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两个具体的思政案例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要以学生为主体,适当的进行指引和引导,让其自觉践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丝不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这些职业素质,从而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学过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以《建设项目与建设程序》单元教学为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课堂设计:
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思政目标
(1)熟悉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
(2)掌握建设项目的组成与划分
(3)掌握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
(1)能举例说明项目的组成与划分
(2)能描述工程的建设程序
(3)能描述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建立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
(3)塑造工程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课前准备
利用学校教学平台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查找“珠海机场建设失败的案例”及“湖南省凤凰县大桥坍塌事故”的相关资料,在自主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案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起到了督促学生去自主学习的作用。
2.回顾上次课内容
通过回顾上次课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打好基础,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3.讲授新课内容
课程开始给学生展示超级工程的图片并且播放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的视频,指出随着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工程师需求数量激增,对建设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塑造工程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自信心;在讲解“项目的建设程序决策阶段”时自然引入“珠海机场建设失败的案例”,询问学生“你认为珠海机场建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自主讨论,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决策阶段是项目最重要的阶段,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而引导学生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每一次重大的决策。在讲解“项目的建设程序实施阶段时”自然引入“湖南省凤凰县大桥坍塌事故”,询问学生“你认为湖南省凤凰大桥坍塌事故是怎么造成的”,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建设参与方,作为将来的一名工程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工程质量负责,自觉维护国家及公众的利益。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选择题、问答题等题目进行练习,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2]。
4.布置作业
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任务之外,要求每个学生撰写本次课的心得体会,上传至教学平台。
三、教学反思
专业课老师应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找到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并及时引入思政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工程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教育方式要多样,不应拘泥于课堂教学,要灵活运用学校的在线教学平台,通过设置各种话题讨论及活动的方式,恰当地引导使课程思政教育延伸至课前课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的目的。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