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 要:德育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的一方面内容,其不仅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部分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却不注重德育教育,这无疑不利于学生的日后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就舞蹈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进行分析,并提出舞蹈教学德育功能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舞蹈教学 德育功能 教育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5 文献标识码:A
道德素养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是最基础、最必备的条件,一个连基本道德素质都不具备的舞蹈演员,即使拥有再高的舞蹈水平都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因此,教师在展开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德育功能的发挥,正确引导学生道德观念的发展,不断影响着学生。接下来,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舞蹈教学中德育功能发挥的有效方法,以便于未来舞蹈教育水平能够得到更好提升。
一、舞蹈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舞蹈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艺术,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审美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德育教育对于舞蹈生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舞蹈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的舞蹈技巧,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对于舞蹈的审美价值上升到新的水平线,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此外,道德教育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鼓励学生更好地追求美,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的道德文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其有针对性地将道德教育文化应用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
二、舞蹈教学中德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舞蹈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艺术文化氛围当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必须创新舞蹈教师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坚持精神
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性格朝着良好方向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事,而舞蹈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性格的重要媒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正确利用舞蹈教学这一媒介,那就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而对于舞蹈训练来讲,无论是哪一个舞种的学习都不是一个短暂完成的过程,都需要学生顽强的毅力来实现。学习舞蹈过程中的磕磕碰碰都是在所难免的,需要的是学生将这些困难进行克服,还能坚持学习,最终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舞蹈境界,树立舞蹈精神。
例如,中国舞的舞蹈武功技巧教学,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基础训练,需要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这一教学环节中需要学生学会直体手倒立,要求学生建立蹬摆腿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并且掌握这一动作的要领。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一动作的技巧: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有一些舞蹈动作会要求学生身体面对墙壁或把杆,两脚前后分步站立,并且脚尖点地,左脚脚尖与右脚脚后跟成一条直线,双臂斜上举,但是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太累而坚持较短的时间。所以这时教师就举行“毅力+坚持”游戏活动,即根据学生舞蹈动作坚持时间的长短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奖励:对于那些坚持时间长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笔记本、钢笔等;对于那些坚持时间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言语鼓励,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可以培养学积极向上的坚持精神;而对于坚持时间较短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语言鼓励,了解学生训练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的舞蹈,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教师通过这种游戏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积极向上的坚持精神,以此为学生的后续舞蹈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此外在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1]。
2.实施分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合作精神对于学生学习舞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舞蹈中有许多舞种都是以团队表演呈现出来的,如果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舞蹈演员缺乏集体意识,那整个舞蹈表演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对此,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及时采取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来制订不同内容的小组比赛,而后以小组比赛来激发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精神,同时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的熟练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热身活动的时候和学生玩一个小游戏,即“小推车”,两个人一组,一名同学抓住另外一名同学的双腿,下面这位同学靠双手行进,来回一趟,先做完的那一组获胜。教师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进行该活动,一边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到的内容,让学生共同进步。
3.结合爱国舞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精神实际上是每个国民都应当有的信念。舞蹈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有意无意地灌输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让学生产生共鸣,在舞蹈演艺的过程当中将这种情怀融合到舞蹈表演中,以此来感染观众。
以民族舞教学为例,民族舞是属于本国舞蹈艺术文化的重要成果,最能凸显出各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是有着极大的帮助效果。教师可以将民族舞的整体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主导,围绕着舞蹈的发源地等文化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了解舞蹈创作背景的基础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将舞蹈中的精华呈现出来[2]。
结语
艺术与德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趋势。随着艺术与德育的进一步融合,学生能够在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利用舞蹈作品传播德育知识,所以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德育功能的发挥。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舞蹈教学 德育功能 教育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5 文献标识码:A
道德素养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是最基础、最必备的条件,一个连基本道德素质都不具备的舞蹈演员,即使拥有再高的舞蹈水平都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因此,教师在展开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德育功能的发挥,正确引导学生道德观念的发展,不断影响着学生。接下来,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舞蹈教学中德育功能发挥的有效方法,以便于未来舞蹈教育水平能够得到更好提升。
一、舞蹈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舞蹈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艺术,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审美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德育教育对于舞蹈生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舞蹈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的舞蹈技巧,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对于舞蹈的审美价值上升到新的水平线,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此外,道德教育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鼓励学生更好地追求美,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的道德文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其有针对性地将道德教育文化应用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
二、舞蹈教学中德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舞蹈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艺术文化氛围当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必须创新舞蹈教师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坚持精神
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性格朝着良好方向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事,而舞蹈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性格的重要媒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正确利用舞蹈教学这一媒介,那就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而对于舞蹈训练来讲,无论是哪一个舞种的学习都不是一个短暂完成的过程,都需要学生顽强的毅力来实现。学习舞蹈过程中的磕磕碰碰都是在所难免的,需要的是学生将这些困难进行克服,还能坚持学习,最终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舞蹈境界,树立舞蹈精神。
例如,中国舞的舞蹈武功技巧教学,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基础训练,需要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这一教学环节中需要学生学会直体手倒立,要求学生建立蹬摆腿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并且掌握这一动作的要领。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一动作的技巧: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有一些舞蹈动作会要求学生身体面对墙壁或把杆,两脚前后分步站立,并且脚尖点地,左脚脚尖与右脚脚后跟成一条直线,双臂斜上举,但是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太累而坚持较短的时间。所以这时教师就举行“毅力+坚持”游戏活动,即根据学生舞蹈动作坚持时间的长短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奖励:对于那些坚持时间长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笔记本、钢笔等;对于那些坚持时间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言语鼓励,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可以培养学积极向上的坚持精神;而对于坚持时间较短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语言鼓励,了解学生训练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的舞蹈,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教师通过这种游戏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积极向上的坚持精神,以此为学生的后续舞蹈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此外在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1]。
2.实施分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合作精神对于学生学习舞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舞蹈中有许多舞种都是以团队表演呈现出来的,如果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舞蹈演员缺乏集体意识,那整个舞蹈表演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对此,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及时采取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舞蹈表演形式来制订不同内容的小组比赛,而后以小组比赛来激发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精神,同时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的熟练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热身活动的时候和学生玩一个小游戏,即“小推车”,两个人一组,一名同学抓住另外一名同学的双腿,下面这位同学靠双手行进,来回一趟,先做完的那一组获胜。教师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进行该活动,一边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到的内容,让学生共同进步。
3.结合爱国舞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精神实际上是每个国民都应当有的信念。舞蹈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有意无意地灌输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让学生产生共鸣,在舞蹈演艺的过程当中将这种情怀融合到舞蹈表演中,以此来感染观众。
以民族舞教学为例,民族舞是属于本国舞蹈艺术文化的重要成果,最能凸显出各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是有着极大的帮助效果。教师可以将民族舞的整体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主导,围绕着舞蹈的发源地等文化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了解舞蹈创作背景的基础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将舞蹈中的精华呈现出来[2]。
结语
艺术与德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趋势。随着艺术与德育的进一步融合,学生能够在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利用舞蹈作品传播德育知识,所以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德育功能的发挥。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