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教书育人、以德为先”,形象地总结出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价值。德育教学逐渐演变成了教书育人的最终落脚点,始终伴随育教学的全过程。所具有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德育教学;以德为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DOI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学任务过重,并且任务的设置太过于呆板,同时还有部分任课老师并未明确其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更是无法实现的,使得很多教师急于求成,导致其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节,教学任务无法得到最佳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学习小组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当中开展学习,其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然而,从本质上来看,学习小组并未体现出现理想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在分组学习当中并未获得所需要的学习知识。
二、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们主要关注于学生的成绩而对其道德培养存在较大轻视。但在小学阶段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其道德素养,同时还能够保障学生在往后打发展中收获理想的成就。那如何在学校的教学中,将德育教学有效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所需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接受了有效的德育教育。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教学之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其往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性方法
1.确立教学目标,展开互动活动
在实际教学工作之中,教师需要对其教学目标予以明确,并对其教学目标进行精心的设计。唯有这样方可推动德育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掌控力,充分融合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进而实现“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教育的融合首要工作就是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想在课上真正融入德育教学,就需要在本质上转变教学联系。由于传统模式当中,教师始终保持着“讲”的角色,而学生保持着“听”的角色。在促教学模式当中,学生无疑是被动接受的。然而在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下,学生应当是教学本体,师生应处于同等地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所设计的互动活动,教师需充分考虑活动的开展目标,在课上尊重学生们的合作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其积极进行思考。
2.重视文化与德育的双向教学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还需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此可知,将德育与文化教学双向并轨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一边结合等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一边渗透公平分配,维护公平、公正,社会正义等意识。另外,还可以由此引申出“孔融让梨”经典故事,因为这也是一个关于公平分配的话题,可以有效促进家庭氛围的和谐、和睦。
又如,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统计”相关知识时,布置给儿童一个校外家庭作业,让儿童调查附近某小区10位居民近5个月的家庭用水量,然后制作为折线统计图或者是柱状图,从图表的走势来看,知晓每位家庭用水的整体习惯,分析家庭成员中一些不必要的用水习惯,从而节省用水。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全世界淡水水量的储存情况分析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从而激发小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故事导学,联系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群孩子对于故事具有极高的好奇心,让其学习注意力、自律性等方面较差。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引入相关的故事情节,通过讲故事实现对于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分发掘情境当中所含有的教学资源,这在教学德育教育中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在预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插入合理的德育小故事,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既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又得到德育思想的渗透和熏陶,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比如,在“数学广角——找次品”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药厂出产的钙片有1瓶少了3片的故事短片,让学生能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认识到诚实守信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意义。
4.动手操作,巧设练习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快对于概念的认知,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遵从学生们的认知水平、思维特性等,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为其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学生的认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促进学习知识的内在化。随着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各类工具的不断涌现以及在教学中大量使用,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想,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便利条件。
此外,练习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新知识的巩固、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因材施教、强化学生智力的关键途径。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依据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目的性地设计出一些具有较强思想性、教育性、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情境练习,并且作为德育教育素材进行分享。
结语:
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处于思想观念不成熟且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将德育教学与数学内容相融合,并全面分析德育教育内容,在保证数学学习的前提之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数学课堂;德育教学;以德为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DOI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学任务过重,并且任务的设置太过于呆板,同时还有部分任课老师并未明确其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更是无法实现的,使得很多教师急于求成,导致其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节,教学任务无法得到最佳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学习小组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当中开展学习,其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然而,从本质上来看,学习小组并未体现出现理想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在分组学习当中并未获得所需要的学习知识。
二、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们主要关注于学生的成绩而对其道德培养存在较大轻视。但在小学阶段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其道德素养,同时还能够保障学生在往后打发展中收获理想的成就。那如何在学校的教学中,将德育教学有效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所需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接受了有效的德育教育。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教学之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其往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性方法
1.确立教学目标,展开互动活动
在实际教学工作之中,教师需要对其教学目标予以明确,并对其教学目标进行精心的设计。唯有这样方可推动德育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掌控力,充分融合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进而实现“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教育的融合首要工作就是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想在课上真正融入德育教学,就需要在本质上转变教学联系。由于传统模式当中,教师始终保持着“讲”的角色,而学生保持着“听”的角色。在促教学模式当中,学生无疑是被动接受的。然而在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下,学生应当是教学本体,师生应处于同等地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所设计的互动活动,教师需充分考虑活动的开展目标,在课上尊重学生们的合作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其积极进行思考。
2.重视文化与德育的双向教学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还需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此可知,将德育与文化教学双向并轨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一边结合等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一边渗透公平分配,维护公平、公正,社会正义等意识。另外,还可以由此引申出“孔融让梨”经典故事,因为这也是一个关于公平分配的话题,可以有效促进家庭氛围的和谐、和睦。
又如,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统计”相关知识时,布置给儿童一个校外家庭作业,让儿童调查附近某小区10位居民近5个月的家庭用水量,然后制作为折线统计图或者是柱状图,从图表的走势来看,知晓每位家庭用水的整体习惯,分析家庭成员中一些不必要的用水习惯,从而节省用水。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全世界淡水水量的储存情况分析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从而激发小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故事导学,联系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群孩子对于故事具有极高的好奇心,让其学习注意力、自律性等方面较差。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引入相关的故事情节,通过讲故事实现对于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分发掘情境当中所含有的教学资源,这在教学德育教育中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在预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插入合理的德育小故事,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既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又得到德育思想的渗透和熏陶,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比如,在“数学广角——找次品”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药厂出产的钙片有1瓶少了3片的故事短片,让学生能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认识到诚实守信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意义。
4.动手操作,巧设练习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快对于概念的认知,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遵从学生们的认知水平、思维特性等,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为其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学生的认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促进学习知识的内在化。随着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各类工具的不断涌现以及在教学中大量使用,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想,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便利条件。
此外,练习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新知识的巩固、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因材施教、强化学生智力的关键途径。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依据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目的性地设计出一些具有较强思想性、教育性、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情境练习,并且作为德育教育素材进行分享。
结语:
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处于思想观念不成熟且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将德育教学与数学内容相融合,并全面分析德育教育内容,在保证数学学习的前提之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