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本文对《铁道信号运营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素材,给出了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 铁道信号运营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1;J52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使命。虽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贯穿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可是在真正地踏入社会之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价值观与思政教育原本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铁道信号运营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铁道信号运营基础》课程是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生在本科二年级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32学时,2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全面、系统地知道铁路信号系统概况,对铁路线路的组成、区间的行车制式、机车信号的结构以及列车运行控制的几种方式有较好的领会和运用。知道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以及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车站信号的基本内容并能领会联锁表,知道行车调度的网络结构以及驼峰信号的基本内容等。培养学生铁路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生的第一门铁路专业课,在教授铁路及铁路信号系统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国的铁路飞速发展,提高职业自豪感。着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1]。
二、《铁道信号运营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节以案例形式阐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案例1】我国铁路发展的辉煌成就—中国速度
1、线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在线下课堂讲授第一章铁路信号概述、第一节铁路运输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及视频,强调我国铁路发展的辉煌成就、讲述我国铁路发展的艰辛历程的过程中,以加分激励、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出本案例:“我国铁路发展的辉煌成就—中国速度”。提问:“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试验速度是多少?由哪个国家创造?”和“那么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又是多少由哪个国家创造的?”在学生作答后给出标准答案: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中国速度”,我国拥有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试验速度(605km/h)和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运营速度(350km/h)。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我国铁路领先世界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2、课程思政融入线上教学
由于本门课程的线下课堂教学学时为32学时比较有限,因此有些可以非常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资源均以线上课程的形式分享给学生。例如在课程资源的最后加入“课程拓展”部分,上传精彩纪录片《中国高铁》《厉害了,我的国》等,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任务点,并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和体会[2]。
【案例2】铁路人,我骄傲
(1)任务驱动式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
由于轨道的基本结构是本章乃至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讲解轨道结构之前事先下达任务:预习轨道结构并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老师教授配合小组讨论、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在教授完轨道的基本结构之后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对于轨道结构进行调整维护的场景,强调铁路工作人员的辛苦和不易,让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远大理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树立学生的“四个自信”。
(2)课程思政在课下,引导学生悟原理
在课前预习任务下达时,除学科知识外,同时让学生思考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等,体会其中工匠精神。同时,借鉴TED等形式,开展翻转课堂,以讲促学,以讲促悟,课下查阅资料后,下堂课学生轮番走上讲台分享个人想法。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参与感,促进知识学以致用。教师对学生的小课堂及时跟进.针对该生的分享报告,组织课堂讨论、总结讲评。
【案例3】“闭塞”—铁路安全行车的制胜法宝
(1)课程思政形成教学闭环
“闭塞”是本门课程学生学习到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铁路专业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且分类数量较多,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相关概念及分类,因此采用对比教学法开展教学。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正式上课前五分钟。与学生交流讨论,调查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对课程的需求。在刚上课时,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回顾,梳理知识脉络。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课间,任课老师应询问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吸收掌握情况,针对普遍反映的难点和困惑,进行集中讲授与辅导。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进行辨析。
(2)基于事例的互动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许多课程采用的有效方法,基于事例的互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课前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案例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布置给学生研读思考,然后进行讨论。案例需要精心准备,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本节内容则采用了基于事例的互动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2011年发生的“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模拟动画视频,用事故说明铁路相关规范的重要性,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强化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3]。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 铁道信号运营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1;J52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使命。虽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贯穿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可是在真正地踏入社会之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价值观与思政教育原本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铁道信号运营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铁道信号运营基础》课程是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生在本科二年级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32学时,2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全面、系统地知道铁路信号系统概况,对铁路线路的组成、区间的行车制式、机车信号的结构以及列车运行控制的几种方式有较好的领会和运用。知道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以及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车站信号的基本内容并能领会联锁表,知道行车调度的网络结构以及驼峰信号的基本内容等。培养学生铁路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生的第一门铁路专业课,在教授铁路及铁路信号系统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国的铁路飞速发展,提高职业自豪感。着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1]。
二、《铁道信号运营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节以案例形式阐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案例1】我国铁路发展的辉煌成就—中国速度
1、线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在线下课堂讲授第一章铁路信号概述、第一节铁路运输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及视频,强调我国铁路发展的辉煌成就、讲述我国铁路发展的艰辛历程的过程中,以加分激励、课堂提问的形式引出本案例:“我国铁路发展的辉煌成就—中国速度”。提问:“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试验速度是多少?由哪个国家创造?”和“那么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又是多少由哪个国家创造的?”在学生作答后给出标准答案: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中国速度”,我国拥有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试验速度(605km/h)和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运营速度(350km/h)。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我国铁路领先世界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2、课程思政融入线上教学
由于本门课程的线下课堂教学学时为32学时比较有限,因此有些可以非常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资源均以线上课程的形式分享给学生。例如在课程资源的最后加入“课程拓展”部分,上传精彩纪录片《中国高铁》《厉害了,我的国》等,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任务点,并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和体会[2]。
【案例2】铁路人,我骄傲
(1)任务驱动式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
由于轨道的基本结构是本章乃至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讲解轨道结构之前事先下达任务:预习轨道结构并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老师教授配合小组讨论、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在教授完轨道的基本结构之后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对于轨道结构进行调整维护的场景,强调铁路工作人员的辛苦和不易,让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远大理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树立学生的“四个自信”。
(2)课程思政在课下,引导学生悟原理
在课前预习任务下达时,除学科知识外,同时让学生思考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等,体会其中工匠精神。同时,借鉴TED等形式,开展翻转课堂,以讲促学,以讲促悟,课下查阅资料后,下堂课学生轮番走上讲台分享个人想法。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参与感,促进知识学以致用。教师对学生的小课堂及时跟进.针对该生的分享报告,组织课堂讨论、总结讲评。
【案例3】“闭塞”—铁路安全行车的制胜法宝
(1)课程思政形成教学闭环
“闭塞”是本门课程学生学习到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铁路专业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且分类数量较多,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相关概念及分类,因此采用对比教学法开展教学。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正式上课前五分钟。与学生交流讨论,调查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对课程的需求。在刚上课时,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简要回顾,梳理知识脉络。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课间,任课老师应询问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吸收掌握情况,针对普遍反映的难点和困惑,进行集中讲授与辅导。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进行辨析。
(2)基于事例的互动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许多课程采用的有效方法,基于事例的互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课前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案例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布置给学生研读思考,然后进行讨论。案例需要精心准备,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本节内容则采用了基于事例的互动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2011年发生的“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模拟动画视频,用事故说明铁路相关规范的重要性,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强化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规范修养[3]。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