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 常态化疫情下对高校寝室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大学校园封闭化管理,聚集性校园文化活动取消,寝室成为最频繁、最微格的活动单元。寝室内部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学习的质量性、安全的保障性,活动的内涵性都关乎着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但价值观的冲突、生活理念的矛盾也逐渐凸显。本文着重对常态化疫情下高校寝室管理的创新性路径探究,从背景、机遇、挑战、原因及创新性解决路径等各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常态化疫情 大学生 寝室管理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在疫情防控下作为最主要的战略阵地之一,因其群体的特殊性和活动密切性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高校封闭化管理、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下,寝室成了大学生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之一。疫情下寝室内部成员的生活和谐性、学习质量性、安全保障性、文化内涵性都需要精准服务。
一、常态化疫情对高校寝室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大学校园封闭化管理,聚集性校园文化活动取消,寝室成为最频繁、最微格的活动单元[1]。室友间接触更加密切、频繁,让学生之间增加了更多了解的机会,更加为价值观养成、文化交流、性格包容、集体观念形成提供了机遇。
当然在此过程中对于高校管理的顶层设计,后勤保障部门及辅导员精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理念、作息规律、冷暴力等问题频发。这些矛盾严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背后所蕴含机理以及多措并举的解决方案正是疫情下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密切关注的命题。
二、常态化疫情产生寝室问题的背后机理
在疫情影响下,寝室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更应该从多主体、全路径、可持续的角度进行剖析。从全员育人角度高校及后勤保障部门、辅导员之间仍然需要在工作路径创新、供给结构优化、职责边界厘清、关键典型选树、文化活动扎根;从全程育人角度需要精神内核提升、育人成果转化、年级特点鲜明;从全方位育人角度需要基础设施升级、学科特点彰显、社区理念构建。
三、常态化疫情下高校寝室管理的创新性路径探究
1.构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
疫情下的特殊背景、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都需要我们把握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思路、拓宽教育平台。在创新体制机制层面可构建“党政统筹、辅寓合力、五项抓手”模式,以达到疫情下优化寝室管理结构。高校应不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公寓管理中心和辅导员老师形成合力,结合优秀学生党员干部、学生组织、班级干部、寝室长、普通学生这五大抓手,形成辅导员+优秀学生党员干部、优秀学生党员干部+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班级干部、班级干部+寝室长、寝室长+普通同学五级关系层层递进;在战“疫”中身做表率、迎难而上,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凝聚群防群治群控的强大力量,共筑“钢铁寝室”,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2.强化思想引领、优化供给结构
寝室作为第二课堂的延伸,学校更应该将思政课堂、课堂思政转化为寝室思政。青春抗疫、爱国力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下涌现了诸多的英雄人物值得学生思考和学习;四史学习不仅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同时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建党一百周年到来之际作为加强学生德育的重要契机。党建进寝室的供给端与需求端相匹配才能真正将寝室思政做到入心、入脑、入行。在寝室楼内开展党日主题活动、主题寝室评选活动,并在寝室楼玄关及墙体等醒目位置构建思政长廊。依托网络主流媒体平台、易班平台等贴合当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握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等相关内容与寝室活动相结合。阐明与学生成长的相关性、重要性,将学生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
3.注重文化内涵、提升成果转化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寝室文化内涵能够提升学生“德”育和“美”育[2]。将“教”与“育”有机结合,融入学院特色品牌活动、学科特点结合专业课教师课题项目、辅导员工作室共同构建寝室文化建设,延伸文化育人的链条,从而起到规范及价值引导作用;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服务育人,寝室楼内设立自助借书机、拓展文化活动空间,设立文化角、寝室文化专栏,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热情;了解学生特长,丰富寝室活动,通过打造寝室文化节、疫情主题分享会等活动进而达到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多重建设[3]。
4.构建典型选树、发挥朋辈引领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发展,他们个性鲜明更容易接受共情教育。寝室中有先进表率作用的同学,对其他同学会产生积极带动作用,所以鼓励先进带动后进,以朋辈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寝室全面发展更加必要[4]。党建入寝室、高校十佳寝室评选、互助帮帮团等典型选树活动持续开展,从而在丰富校园活动的基础上达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效果。
5.加强安全保障、严守防控底线
目前针对大学生寝室安全建设更多是以“管”代“育”,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5]。疫情下大学生心情焦虑,活动空间受限;伴随着季节性流感的出现,增加了学生患病类型的辨识难度、寝室用电安全等构成了综合性的安全隐患。校医院、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公寓管理中心、寝室长可形成5级联动机制。辅导员通过深入寝室日、联合大排查、学生干部反馈等多路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稳定情绪、及时报备、统筹资源、持续跟踪、结果反馈,更要将经典案例带入寝室,多角度开展座谈活动,确保学生明确利害关系,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常态化疫情 大学生 寝室管理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在疫情防控下作为最主要的战略阵地之一,因其群体的特殊性和活动密切性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高校封闭化管理、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下,寝室成了大学生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之一。疫情下寝室内部成员的生活和谐性、学习质量性、安全保障性、文化内涵性都需要精准服务。
一、常态化疫情对高校寝室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大学校园封闭化管理,聚集性校园文化活动取消,寝室成为最频繁、最微格的活动单元[1]。室友间接触更加密切、频繁,让学生之间增加了更多了解的机会,更加为价值观养成、文化交流、性格包容、集体观念形成提供了机遇。
当然在此过程中对于高校管理的顶层设计,后勤保障部门及辅导员精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理念、作息规律、冷暴力等问题频发。这些矛盾严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背后所蕴含机理以及多措并举的解决方案正是疫情下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密切关注的命题。
二、常态化疫情产生寝室问题的背后机理
在疫情影响下,寝室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更应该从多主体、全路径、可持续的角度进行剖析。从全员育人角度高校及后勤保障部门、辅导员之间仍然需要在工作路径创新、供给结构优化、职责边界厘清、关键典型选树、文化活动扎根;从全程育人角度需要精神内核提升、育人成果转化、年级特点鲜明;从全方位育人角度需要基础设施升级、学科特点彰显、社区理念构建。
三、常态化疫情下高校寝室管理的创新性路径探究
1.构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
疫情下的特殊背景、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都需要我们把握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思路、拓宽教育平台。在创新体制机制层面可构建“党政统筹、辅寓合力、五项抓手”模式,以达到疫情下优化寝室管理结构。高校应不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公寓管理中心和辅导员老师形成合力,结合优秀学生党员干部、学生组织、班级干部、寝室长、普通学生这五大抓手,形成辅导员+优秀学生党员干部、优秀学生党员干部+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班级干部、班级干部+寝室长、寝室长+普通同学五级关系层层递进;在战“疫”中身做表率、迎难而上,团结带领广大学生,凝聚群防群治群控的强大力量,共筑“钢铁寝室”,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2.强化思想引领、优化供给结构
寝室作为第二课堂的延伸,学校更应该将思政课堂、课堂思政转化为寝室思政。青春抗疫、爱国力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下涌现了诸多的英雄人物值得学生思考和学习;四史学习不仅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同时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建党一百周年到来之际作为加强学生德育的重要契机。党建进寝室的供给端与需求端相匹配才能真正将寝室思政做到入心、入脑、入行。在寝室楼内开展党日主题活动、主题寝室评选活动,并在寝室楼玄关及墙体等醒目位置构建思政长廊。依托网络主流媒体平台、易班平台等贴合当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握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等相关内容与寝室活动相结合。阐明与学生成长的相关性、重要性,将学生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
3.注重文化内涵、提升成果转化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寝室文化内涵能够提升学生“德”育和“美”育[2]。将“教”与“育”有机结合,融入学院特色品牌活动、学科特点结合专业课教师课题项目、辅导员工作室共同构建寝室文化建设,延伸文化育人的链条,从而起到规范及价值引导作用;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服务育人,寝室楼内设立自助借书机、拓展文化活动空间,设立文化角、寝室文化专栏,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热情;了解学生特长,丰富寝室活动,通过打造寝室文化节、疫情主题分享会等活动进而达到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多重建设[3]。
4.构建典型选树、发挥朋辈引领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发展,他们个性鲜明更容易接受共情教育。寝室中有先进表率作用的同学,对其他同学会产生积极带动作用,所以鼓励先进带动后进,以朋辈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寝室全面发展更加必要[4]。党建入寝室、高校十佳寝室评选、互助帮帮团等典型选树活动持续开展,从而在丰富校园活动的基础上达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效果。
5.加强安全保障、严守防控底线
目前针对大学生寝室安全建设更多是以“管”代“育”,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5]。疫情下大学生心情焦虑,活动空间受限;伴随着季节性流感的出现,增加了学生患病类型的辨识难度、寝室用电安全等构成了综合性的安全隐患。校医院、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公寓管理中心、寝室长可形成5级联动机制。辅导员通过深入寝室日、联合大排查、学生干部反馈等多路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稳定情绪、及时报备、统筹资源、持续跟踪、结果反馈,更要将经典案例带入寝室,多角度开展座谈活动,确保学生明确利害关系,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