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渐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阅读能力;提升策略;反馈机制;深度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观和教育方法,都面临着改革,但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却有着根深蒂固的一面,在转入到交流式引导式的教学中去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尝试性的改革,总结经验,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有效的阅读教学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而我们必须创造生机勃勃、自主开放的阅读课堂。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在中学语文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总体说来,阅读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由于各种条件的不足和教学思维惯式的影响,阅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而我们需要从这个特殊的实际入手,做好管理、引导的工作。 学生平时阅读时间过少 当下学生往往被各科课程教学和堆积如山的作业所淹没。这一现象导致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被大量挤占,没有太多精力,去静下心来去进行阅读训练,尽管社会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我们还是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为了提高优秀率,提高以分数为标准的教学质量,学校最大化地占用了学生的休闲时光,以至于找不到时间来阅读。导致一天的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吸收,学生获取信息、洗涤心灵、表达情感的能力参差不齐。
   2.缺乏运用和实践环节
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文章结构与形式的分析,倾注主要力量在文本写了什么上面,而对作者是如何结构文章、语言有何特色这些问题很少涉及。一般来说,阅读有两个环节:一是从文字到内容,二是我们必须从文章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可悲的是,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跳过了第二个环节,导致学生无法获取这种通过阅读来提高表达与写作的能力[1]。     
3.阅读教学没有进行深度挖掘
    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是一种快速的、浮光掠影般的训练,教师迫不及待地讲解技巧与答案,教师与学生都处在一种浮躁的状态中。文章大意与传达的情感被过度关注,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使他们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导致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下降,甚至扭曲、损害了中学生的价值观。
    二、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想要很好地解决阅读教学的不足,恐怕需要我们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全盘规划,这就需要学校、老师与学生一起,明确注意事项,通力合作,用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本人试从以下几点来提出解决策略。
  1.阅读材料的选择
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是阅读教学的前提。只有适当削减其他科目的作业,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解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然后,设置阅读课,兴办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柜,要严格筛选书籍,要有益于洗涤人心,陶冶情操。在我们学校,不仅提供了这些条件,而且会举办许多大型的读书活动,进行展示评比,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热情,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选文上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一类文章,以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为导向。还有一类阅读材料,主要内容为展示科技,此类阅读文章,以开阔学生视野为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时候,主要本着寓理于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为导向,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去阅读文章[2]。 
    2.阅读训练的教学实施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说是阅读的文本,每个单元的课文同属于一种文体,因而我们应该对每个单元的一两篇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包括内容,包括形式。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把这种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引导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虽然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自作者最初的意图与目的,但我们无须过分挖掘作者的意图,而应把这个文章内容作为一个参照,来点燃学生的思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学识水平、社会阶层、当时所处的情境都有所差别,他们的阅读感受就会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去鼓励、尊重并肯定他们的感受,及时引导并进行评价。
    3.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测
任何教学改革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反馈与评测机制,同样,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也需要建立一套反馈与评测机制,这种评测机制需要建立在阅读教学的特点基础之上,比如教材或者阅读训练中的文本大多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有巧妙的语言表达,更有进行二次创作的空间,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文段让学生进行仿写,或者对故事进行续写,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语言实践训练。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等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接受效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给阅读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且还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辅助软件,这些软件通常具有计分和统计功能,教师应该掌握并熟练使用App,不仅可以高效准确地统计教学信息,而且,学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语境下的沟通方式,还能借此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学效果[3]。
    结语
当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想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就必须发挥好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合力作用,提供适合阅读的条件,重视并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锻炼表达写作能力,使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得到提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