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小学数学复习课旨在通过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特别是围绕重点与难点知识而进行的归纳整理与深度解析,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的一个重要过程。当然,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复习,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其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当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教学探索,着重从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入手,来就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与认可接受程度都越来越高,其作为一种组织性的思维工具,在组织归纳知识结构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特别是能够化繁为简,将知识与想法逻辑化,以更加直观而形象的方式加以展示,便于人们理解与接受,这是其它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性特征及突出功能。
一、思维导图概述
所谓“思维导图”(英译”Mind Mapping”),又被称为“心智导图”,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能够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是全脑概念的集中体现与充分表达,既包含着左脑的逻辑、文字、数字等,也有右脑的图像、颜色、空间、想象等。借助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还可以更好地助力全脑潜能开发。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价值
1.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知识点较为繁杂,包含大量的概念及公式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被熟知熟记,而且伴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知识的体量与难度都在增加,那么对于学生来讲,只有“学而时习之”,注重并加强复习,才能够不断地巩固所学,从而够真正收获学习的成果与乐趣。而在此过程当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当中,能够精准挖掘抽象复杂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系统、完整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既创设了美丽的构图又梳理了知识点,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1]。
2.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当中,教师大多采用口头式讲授或结合板书的方式来整理知识点,或者是结合某些题型练习来带领学生复习,虽然说也具有一定的条理,但是整体来看较为刻板且美感不足,学生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普遍较差。相对来讲,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当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基于自身对不同图形、颜色等喜好来个性化构图,也能够更好地挖掘与理解知识点的内在结构关系,降低了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却增加了记忆的方法,而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很大帮助。
3.有助于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复习课主要围绕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去组织实施,而借助思维导图后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学生便不再是“听众”,而是更加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及作用,即鼓励与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理,在此过程当中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举一反三等等,来生成思维导图,然后进行“成果共享”,分享自己的作品,以此来博采众长、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指导自己高效复习。以此,让学生在复习课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当中,我们一直强调要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即不是孤立地掌握知识,要善于挖掘和理解知识点之间内在的关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联动,然后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从整体上更好地掌握与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的独特优势和突出功能,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具体来讲,比如在学习“圆柱”单元知识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将其中的一些零散知识进行结构化,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知识框架的整理,比如“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计算”“圆柱表面积计算”“圆柱体积计算”等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同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来就“圆锥”的相关知识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归纳与整理,甚至完全可以“合二为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区分二者间的关系,实现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数学错题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当中,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形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学习与记忆,还要高度关照“应用”的环节。学生的习题练习,是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错题的出现始终难以避免,或由于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够,或由于粗心大意等原因所致,其实,错题的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数学错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旧知识和自身薄弱的环节进行总结纠正,通过不断的知错、纠错与改错的过程,来很好地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进而进行改进,获得有效性提升。具体来讲,在每个学期中和期末的时候,教师都要检查学生的“错题集”,由学生们将平时在数学练习题、作业以及考试当中的一些错题进行整理而成,当然也要对这些错题进行整理分类,可依据错误题目的类型,或者是解题中的方法及规律等为参考来进行分类。这样一来,可以更方便、有效地实现错题回顾,进而提升复习的效率。
3.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年龄尚幼,在学习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时,会感觉到很吃力。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转难为易。具体来讲,比如在复习“多边形”的过程当中,准确掌握各图形特点的同时,找出其中的区别与联系是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容易记忆不清或发生混淆。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从定义、特征等多个方面入手来对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等图形进行解读与归纳。基于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和记忆这部分知识。
结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极具必要性与可行性,在今后教学中应加以深入探索与广泛应用。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