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2020年2月教育部 、工信部在《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指出:“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坚持学校教师在线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对线上教学广州电视课堂教学开展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电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特点等教会学生体能练习方式,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新构建居家体育锻炼内容,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提高自主锻炼能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发展学生体能,调节学生心理,缓解情绪。本研究为特殊时期线下课程全面转向线上成功摆渡理清了思路,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更好地开展居家体育锻炼,有关行政部门总结居家体育锻炼的模式和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上教学 电视课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DOI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对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六年级)20分钟电视课堂教学,15分钟家庭体锻电视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
以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六年级)20分钟体育电视课堂,15分钟家庭体育锻炼电视课堂录制为案例,研究体能锻炼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特点、教学应用等,形成经验总结。
(2)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教育专家,省、市体育教研员,国家高级体能教练,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的访谈,对线上教学原则、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优化为本研究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
(3)行动研究法
针对电视课堂备课、磨课、视频录制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实际问题,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结果与分析
1.电视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行动导向,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五育”并举,旨在在疫情期间通过电视课堂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发展学生体能,调节学生心理,缓解情绪。
2.电视课堂教学内容设置
按照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意见(1-6年级),本次防控疫情期间广州电视课堂体育教学和家庭体育锻炼的内容为发展体能,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体能与健身能力,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能锻炼方法,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按照市教研院学科录课内容指引,录课团队对学生的体能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体质水平,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首先以恢复体能为主要内容,再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的教学。教学和锻炼内容主要以体能训练为主,包含上肢、下肢力量、核心力量、柔韧拉伸、有氧耐力、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平衡、速度等素质。以徒手克服自身体重练习为主,辅以轻便器材完成练习(见表1)
。
表1. 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六年级电视课堂教学内容设置
3.电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线上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教学空间、教学方式等都有区别于线下教学,因此,遵循教学原则,合理、科学施教至关重要。备课团队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按照市教育局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学科教学指引,经研究确定了四点教学原则(见表2)。
表2.体育与健康学科《水平三》六年级电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4.电视课堂教学特色呈现
经过电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备课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主要目的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充分发挥体育在心理调节和情绪疏解方面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养成科学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从八个方面突出课堂教学特色(见表3)。
表3 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六年级)电视课堂教学特色
5.电视课堂教学应用效果
疫情期间,学生主要通过“广州电视课堂”和其他线上资源进行居家体育学习和锻炼,从广州市体育与健康六年级线上教学和锻炼效果满意度调查显示,各项体能练习满意以上的占71.34%左右;效果一般偏下的占28.66%,说明小学居家教学效果整体还是比较理想的。学生每周上课1-2次的占43.6%,3-4次的占29.1%,5-6次的占27.3%,平均每周3次以上共占56.4%,学生每天体育锻炼30分钟以上的占70.24%,30分钟以下的占29.76%,说明大部分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时间基本达到要求。备课团队依托电视课堂,化繁为简,实现了将课程教学从线下推向线上的成功摆渡和顺利实施,保障六年级师生在抗疫期间有序、有效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三、结论与建议
(1.)受疫情的影响,演变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大转型,线下教学课堂迁移到线上,对教育工作者是一次挑战,线上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锻炼习惯,提高了教师教研、教学水平。随着疫情的好转,开学后恢复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模式作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周末体育锻炼、家庭体育作业的延伸,线下线上教学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发展学生体能,改善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线上教学教师唱主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成度不高,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希望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加高效、实效。
(3.)线上教学难度明显大于线下教学,对老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教育艺术要求更高,通过线上教学的锻炼,教师教学技巧能得到很大提升,希望教师更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教学都能胜任。
(4.)电视课堂录制考验学科团队作战能力,充分发挥教研员组织协调能力、学科专业素养、学术精神的引领能力;发挥名师、骨干教学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教学经验,学术态度的辐射作用,发挥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创新、课件制作能力,三者协同发展共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线上教学 电视课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DOI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对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六年级)20分钟电视课堂教学,15分钟家庭体锻电视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
以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六年级)20分钟体育电视课堂,15分钟家庭体育锻炼电视课堂录制为案例,研究体能锻炼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特点、教学应用等,形成经验总结。
(2)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教育专家,省、市体育教研员,国家高级体能教练,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的访谈,对线上教学原则、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优化为本研究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
(3)行动研究法
针对电视课堂备课、磨课、视频录制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实际问题,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结果与分析
1.电视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行动导向,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五育”并举,旨在在疫情期间通过电视课堂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发展学生体能,调节学生心理,缓解情绪。
2.电视课堂教学内容设置
按照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意见(1-6年级),本次防控疫情期间广州电视课堂体育教学和家庭体育锻炼的内容为发展体能,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体能与健身能力,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能锻炼方法,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按照市教研院学科录课内容指引,录课团队对学生的体能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体质水平,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首先以恢复体能为主要内容,再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的教学。教学和锻炼内容主要以体能训练为主,包含上肢、下肢力量、核心力量、柔韧拉伸、有氧耐力、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平衡、速度等素质。以徒手克服自身体重练习为主,辅以轻便器材完成练习(见表1)
。
表1. 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六年级电视课堂教学内容设置
发展有氧耐力 发展灵敏素质 发展力量素质 发展柔韧素质 发展综合体能 |
课时数 3节 1节 5节 1节 7节 时 间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
线上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教学空间、教学方式等都有区别于线下教学,因此,遵循教学原则,合理、科学施教至关重要。备课团队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按照市教育局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学科教学指引,经研究确定了四点教学原则(见表2)。
表2.体育与健康学科《水平三》六年级电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遵循学生身体生长规律、心理特征,科学安排锻炼内容,控制练习强度,注意循序渐进,练习达到一定水平后进行进阶练习。 |
对学生居家运动着装,运动环境进行安全指引;教具的采用、教学内容的安排注意安全可行;运动负荷安全、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运动过程的安全,做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 |
设计练习手段和方法时,考虑学生家庭环境和条件,是否可行和可操作。因地制宜,引导学生根据实际场地环境开展练习。提高练习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将线上教学所学运动内容运用到线下锻炼之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
提高练习内容的趣味性,注意多种手段和方法的融合。采用情景教学、游戏活动、互动竞赛教学方法、借助趣味、安全辅助教具,选择学生喜爱的音乐,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自主参与的热情。 |
经过电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备课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主要目的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充分发挥体育在心理调节和情绪疏解方面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养成科学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从八个方面突出课堂教学特色(见表3)。
表3 体育与健康水平三(六年级)电视课堂教学特色
防控疫情期间居家锻炼广州电视课堂20分钟教学和15分钟家庭体育锻炼的内容为发展灵敏、上肢、下肢、腰腹核心力量、有氧耐力、柔韧等体能素质为主。 |
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都创设了一个教学主题,如“发展有氧耐力,提升生命活力”“灵动思维,敏捷身手”“力量之美,健康之行”“强化腰腹,激活核心”“发展有氧耐力,练就健康铠甲”“坚持的力量,成长的力量”,做到双育并举:“育体”+“育德”。 |
采用学生居家常用的小物件:书本、水杯、书包、抽纸、纸杯、毛巾、跳绳、地板十字线、地板直线。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及教具与教材的融合性,做到一物到底,贯穿全课,有效发展学生体能,提升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多种发展体能的手段及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采用情景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手语操导入、教师技能展示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热情,采用启发、引导、游戏、竞赛、口诀教学法,打通师生沟通渠道,克服线上教学师生互动难的弊端。 |
利用每节课学创空间小栏目,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根据个人实际创设体能练习方法及手段,通过课后拓展亲子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能力。 |
音乐对疫情阶段学生宅家情绪的调整至关重要,体育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疫情阶段来自社会各界的正能量,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斗志与决心,更加需要正能量的传递。课堂音乐的切入点是一个很好开展爱国、爱家的契机。例如:准备活动音乐采用《龙的传人》《少年中国说》《青春修炼手册》等励志歌曲,放松音乐采用:《国家》《我和我的祖国》《天佑中华》《我爱你中国》等爱国音乐,又如:主教材体能学练环节采用节奏感强、催人奋进的音乐激励学生坚持锻炼的信心,激发学生练习热情,让学生在音乐中不知不觉完成练习。 |
疫情阶段给人类健康带来全新的思考,人民越来越注重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学生的健康习惯更要从娃娃抓起,本次电视课堂录制我们在课中穿插洗手歌、有氧运动的常识、测脉搏方法、运动后科学饮水、运动后放松拉伸、运动后的个人卫生等科学健身知识,做到知识技能同兼顾。 |
教学语言增互动。老师们上课时教学语言、语气更加亲切温和,以此缩小空间带来的师生心理距离,融化屏幕的冰冷,温暖居家隔离的心,精湛技艺促学练,授课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精湛技艺,充分调动学生的“动商”,点燃学生运动激情。 |
疫情期间,学生主要通过“广州电视课堂”和其他线上资源进行居家体育学习和锻炼,从广州市体育与健康六年级线上教学和锻炼效果满意度调查显示,各项体能练习满意以上的占71.34%左右;效果一般偏下的占28.66%,说明小学居家教学效果整体还是比较理想的。学生每周上课1-2次的占43.6%,3-4次的占29.1%,5-6次的占27.3%,平均每周3次以上共占56.4%,学生每天体育锻炼30分钟以上的占70.24%,30分钟以下的占29.76%,说明大部分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时间基本达到要求。备课团队依托电视课堂,化繁为简,实现了将课程教学从线下推向线上的成功摆渡和顺利实施,保障六年级师生在抗疫期间有序、有效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三、结论与建议
(1.)受疫情的影响,演变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大转型,线下教学课堂迁移到线上,对教育工作者是一次挑战,线上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锻炼习惯,提高了教师教研、教学水平。随着疫情的好转,开学后恢复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模式作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周末体育锻炼、家庭体育作业的延伸,线下线上教学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发展学生体能,改善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线上教学教师唱主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成度不高,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希望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加高效、实效。
(3.)线上教学难度明显大于线下教学,对老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教育艺术要求更高,通过线上教学的锻炼,教师教学技巧能得到很大提升,希望教师更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教学都能胜任。
(4.)电视课堂录制考验学科团队作战能力,充分发挥教研员组织协调能力、学科专业素养、学术精神的引领能力;发挥名师、骨干教学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教学经验,学术态度的辐射作用,发挥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创新、课件制作能力,三者协同发展共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