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学生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日常活动,班级是一个团队、集体,班集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知识文化发展、个性发展的重要据点。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有责任建立一个和谐、友爱、积极、进取、团结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班风,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建设,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文化熏陶和浸润工作,将新教育改革下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内外兼修的人。而将特色活动引入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这种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班级氛围也更融洽、欢乐。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特色活动 学生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知识文化的接收、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成绩的优劣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成功与否,教育归根结底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一个阳光、积极、和谐的人,这也是将品德教育放在“五育”之首的意义。因此,为了培养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这个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中完成对学生情感、品德的浸润。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类尝试中,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无疑是对小学生最有效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时还能让班级氛围和谐文明,对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实施也是大有助益。
一、通过阅读活动营造班级浓厚的书香氛围
班级文化氛围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品德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名校效应,可见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一个班级若文明、礼仪成风,学生在其中自然会慢慢改变身上的不足,就好像走进图书馆,我们就会自然的安静一样,这就是周围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改变[1]。杜威曾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小学生因年龄较小,自主阅读相对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一起读课文、读故事、读古诗,一起分享阅读心得,进行故事片段的表演等等,通过这些阅读活动营造的良好氛围,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养成具有自主阅读的习惯。学生们热爱阅读,不但可以提高文化水平,更可以通过读书明智、明理,比如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孤独的小螃蟹》《花背小乌龟》等书籍可以让他们体会友谊的重要;让学生们阅读《弟子规》可以让他们了解与长辈相处的规矩,懂得尊老爱幼……
二、通过“我的制度我来定”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建立规则、遵守规则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成员众多,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加之小学生不受拘束,没有规则,教师也很难进行管理,此种情况下“没有秩序不成章法”。为了最大化的保证公平、客观,也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班级里必须有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既可以在小学这个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以保证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不受侵犯。但是,如果是教师强行制定规则进行强管,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他们内心的叛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我的制度我来定”的活动,让学生有所依据的制定相关的班级规定,这些规定不能随意乱定,不然这个活动毫无效果还一团乱,要制定时有依据,客观、严谨,制定后严格遵守。比如根据学校制定的校规、班规等给自己班集体制定《课堂公约》《吃饭礼仪》等等,通过这些依据学生自己给自己制定制度,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爱护集体、好好学习,久而久之,不只是学生个人,班级的班风、文化建设也会焕然一新,形成一种自律、自觉、团结、友爱的氛围[2]。
三、通过团队活动活跃班级氛围,加强班级凝聚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生性活泼,喜欢热闹,因此对他们而言,通过特色活动构建班级文化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塑造班级团结友爱精神、拉近师生关系的最高效的方法。班级活动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既不能过于严肃,打消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不能过于松散,让开展的活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每一次活动班主任应联合各科教师提前进行规划,既要让活动丰富多彩,有吸引力,又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达到促进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的目的。例如,班上可以举办“飞花令”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切磋,感受中华诗词之美;举办班级才艺秀,即可以让学生展示自身的才艺,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可以加强同学们彼此间的联系,班级的氛围也更加轻松愉悦;举办如接力跑等团体协作活动,增加学生的团结互助等等。这些班级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加强同学间的联系,又可以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增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3]。
结语
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对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班级中经常开展特色活动,可以让学生们自觉自愿的贯彻落实相关的班级制度,弘扬积极向上的班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通过各种特色活动的开展,可以让积极、健康的氛围洗涤不良、错误的行为,让班级越来越好,使学生越来越积极向上,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总之,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特色活动 学生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知识文化的接收、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成绩的优劣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成功与否,教育归根结底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一个阳光、积极、和谐的人,这也是将品德教育放在“五育”之首的意义。因此,为了培养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这个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中完成对学生情感、品德的浸润。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类尝试中,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无疑是对小学生最有效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时还能让班级氛围和谐文明,对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实施也是大有助益。
一、通过阅读活动营造班级浓厚的书香氛围
班级文化氛围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品德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名校效应,可见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一个班级若文明、礼仪成风,学生在其中自然会慢慢改变身上的不足,就好像走进图书馆,我们就会自然的安静一样,这就是周围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改变[1]。杜威曾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小学生因年龄较小,自主阅读相对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一起读课文、读故事、读古诗,一起分享阅读心得,进行故事片段的表演等等,通过这些阅读活动营造的良好氛围,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养成具有自主阅读的习惯。学生们热爱阅读,不但可以提高文化水平,更可以通过读书明智、明理,比如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孤独的小螃蟹》《花背小乌龟》等书籍可以让他们体会友谊的重要;让学生们阅读《弟子规》可以让他们了解与长辈相处的规矩,懂得尊老爱幼……
二、通过“我的制度我来定”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建立规则、遵守规则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成员众多,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加之小学生不受拘束,没有规则,教师也很难进行管理,此种情况下“没有秩序不成章法”。为了最大化的保证公平、客观,也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班级里必须有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既可以在小学这个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以保证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不受侵犯。但是,如果是教师强行制定规则进行强管,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他们内心的叛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我的制度我来定”的活动,让学生有所依据的制定相关的班级规定,这些规定不能随意乱定,不然这个活动毫无效果还一团乱,要制定时有依据,客观、严谨,制定后严格遵守。比如根据学校制定的校规、班规等给自己班集体制定《课堂公约》《吃饭礼仪》等等,通过这些依据学生自己给自己制定制度,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爱护集体、好好学习,久而久之,不只是学生个人,班级的班风、文化建设也会焕然一新,形成一种自律、自觉、团结、友爱的氛围[2]。
三、通过团队活动活跃班级氛围,加强班级凝聚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生性活泼,喜欢热闹,因此对他们而言,通过特色活动构建班级文化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塑造班级团结友爱精神、拉近师生关系的最高效的方法。班级活动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既不能过于严肃,打消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不能过于松散,让开展的活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每一次活动班主任应联合各科教师提前进行规划,既要让活动丰富多彩,有吸引力,又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达到促进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的目的。例如,班上可以举办“飞花令”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切磋,感受中华诗词之美;举办班级才艺秀,即可以让学生展示自身的才艺,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可以加强同学们彼此间的联系,班级的氛围也更加轻松愉悦;举办如接力跑等团体协作活动,增加学生的团结互助等等。这些班级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加强同学间的联系,又可以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增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3]。
结语
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对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班级中经常开展特色活动,可以让学生们自觉自愿的贯彻落实相关的班级制度,弘扬积极向上的班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通过各种特色活动的开展,可以让积极、健康的氛围洗涤不良、错误的行为,让班级越来越好,使学生越来越积极向上,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总之,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