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多年的奥尔夫教学法使学生在审美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以及身体生活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发挥音乐的基本魅力,让学生能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探索未知世界,从而提升综合能力,以此达到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基本目的。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于漪说:“艺术的本质就是美。对于真善美的东西,我从来都是倾心向往、矢志追求的。只有爱美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才能在教育园地和人生长河里弹奏出美的乐章。”
为了花的鲜艳、果的充实、叶的嫩绿,人民教师总是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这就是“根的事业”。用师爱去唤醒学生,“用师德去感染学生”是我的工作准则。通过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对音乐的感觉,启发他们、鼓励他们,用音乐教育引导他们走上酷爱音乐的正道。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1]。
背景:
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奥尔夫教学法,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奥尔夫教学的根本方式。
多年的奥尔夫教学,我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矫正,学生卞小峰患儿童多动症,经长时间的调教和训练,采取干预矫治,卞小峰注意力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为教师要有爱心、耐心,也要有信心,苦心。在对卞小峰的奥尔夫器乐教学中,我采用强化“进入”心理诱导,用各种方法来刺激他的大脑皮层,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让他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其他同学一样积极参与音乐活动[2]。
教育是一项充满感情、充满大爱的事业,没有感情投入的教育必定是苍白僵化的教育。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显得特别重要,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我们未来的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学生卞小峰在家中是“三代单传”,家里人对他宠爱有加,卞小峰较聪明、接受能力强,就是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好动,学习成绩不佳。上课时他会在众目睽睽下,旁若无人,津津有味地做他自己的事,一会儿翻铅笔盒、一会儿耍弄小玩具,音乐活动中也不能持久专心,走神、想入非非,甚至笑出声来。经医院医生测试,卞小峰智商还比同龄儿童略高一点,但他有心理偏差,他的病属于注意力障碍与多动。
音乐教育的特质是“美育”,“美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促使人的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所以美育理应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小学音乐教育是使学生在审美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以及身体生活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文化教育。基于这一目标,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以通才的标准来要求,在长期的学习、教学、教研工作中,不断遨游书山学海,接受多元文化思想、涉猎广泛的教育经典名著、潜心研究音乐课教学,才能对音乐教育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风格,并由此逐步为自己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确立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
小学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儿童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儿童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而奥尔夫器乐教学是实施小学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可以证明,音乐去培养孩子能力,并且使这种能力达到很高的水平,在今后的其他领域也会显示出很高的水准。
作为于漪老师思想的学习者和践行者,我采用多种有效地手段,效仿于漪老师的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需求、成长规律,为了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提高教育效果,我创设生动、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该生的求知欲望。另外,我注重自身语言的表达,尽可能让语言生动、形象、有魔力,这将对学生产生影响和吸引力[3]。
学习器乐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对卞小峰的奥尔夫器乐教学中,我采用强化“进入”心理诱导,充分利用学校的奥尔夫乐器,理解奥尔夫教学法的性质和目的,回顾它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奥尔夫教学法在我的每个发展阶段中,让革故鼎新之风得到培植,独具匠心之作受到鼓舞,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发的个体音乐表现境界。
我根据卞小峰的能力选择适合他的乐器给他练习,我调动他的学习兴趣,如何把音乐引入儿童的世界?如何把儿童引入音乐的世界?这种教育应该是基础的、普通的、全面的,发自内心的和由内到外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木琴作为初始的乐器非常适合。它们的优势在于既适用于节奏又适用于旋律。音乐源于人的内心,教学也必然如此。音乐教学的开端,不是乐器,不是姿势,不是和弦,音乐教学的起点,来自内心的寂静、自我的倾听、涌动的脉率,奇妙的呼吸。
呵护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特点,是这个乐队的关键所在。儿童主动地去探寻重复的旋律和短小的乐句,这种重复恰好特别符合儿童的乐趣,他们陶醉在自己发现的成果之中,不断地重复这些旋律和短句,最终,不断地重复变成了孩子们的旋律记忆,直至孩子们能完整地唱出和奏出所有的旋律,没有外来意志的催促,儿童在这里全然成为音乐创造的中心。他们参与其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儿童在与同伴们一起演奏时,能够在时间和空间的意义上来体验和声的元素。音乐在节奏形态和旋律形态方面的发展,也是通过集体音乐活动形成的。
我们不求玄奥、规避繁复,摒弃宏大曲式和庞杂结构,首选简洁明快的形式,诸如短小模进、固定音型和回旋曲式,原本的音乐根植土壤、顺乎自然、亲近肌体,人人力所能及,特别适宜儿童,成为面向所有人的学习和体验天地。人的全面人格的发展,才是这种教育的价值与核心所在,儿童在小学阶段是想象力的最佳发展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必须适时给予激发。这个阶段也是儿童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包含感受能力发展的体验以及情感表现能力的调控。为此,学校教育必须为他们提供机会,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儿童在这个阶段得到唤醒和培养的一切经历,是对他们产生终身影响的决定因素。
兴趣、好奇、创造、发现,释放天下所有儿童的这些宝贵天性,理应成为音乐学习的终极追求;美好、奥妙、多彩、深远,音乐及其蕴含的品质,理应作为孩子们观察世界的窗口。我们在乐队中一起研究、学习、碰撞,在教育的人生道路上,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热情演奏、快乐学习,我的学生们与我一起在音乐广阔的乐园中接受艺术最纯洁的洗礼。
音乐是人类最原本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它有许多原本性的因素,如简朴的乐音、旋律、节奏。这些都是音乐最原本的元素,也是不施腻粉的自然风貌,其原本的力量是不可磨灭的,始终与人类的艺术共存,它始终对人类,尤其是儿童施发出一种自然而强大的感染力,奥尔夫曾说过:“原本性的音乐具有特征性和培养的因素在于:它不是有关于一些一劳永逸固定下来的东西,原本性的音乐基本素材可以一再地加以重新塑造和形成。我校创导的音乐学科与校本课程的整合,能反映校园文化生活、供人欣赏,应该说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门激发情感的艺术课程、是引发想象和激发创造的艺术课程,具有凝聚群体与张扬个性的作用,有着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发挥音乐的基本魅力,即通过音乐学习,让学生能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探索未知世界,从而提升综合能力,以此达到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基本目的。 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和素质教育关系密切。我们再也不会将“两纲”教育挂在嘴上,再也不会叹息教育的无奈,再也不会厌烦形式的无聊,“中三”学子在器乐学习中感悟了快乐。
从学生的心理、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规范卞小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让他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则倡导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乐于感悟,培养他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多年来,我在卞小峰身上投入了不少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在口风琴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他的学习自信心,他在音乐学习表演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高了他的团队精神和表现能力。
反思:
多年来,我坚持小学音乐教育应遵循“德育为先”的原则和以审美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在奥尔夫教学中,适度拓展教学内容,让音乐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学科育德引领了正确的方向,专业能力保证了课堂实力,争取以过硬的专业能力敏锐地找寻到学科德育的融合点,育人于无痕中。音乐教学是与一定事物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情感相融合的。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本质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的认知中,与“诗”“礼”相比,“乐”是造就人格素养极为重要的手段和终极环节,突显了“德育”在音乐教育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下,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仍是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音乐教学的目的第一条就是“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的情绪,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当人格、人品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过程,除家庭、社会环境影响外,学校教育这块阵地非常很重要。一堂上品的音乐课,一首高尚健康灵动的歌曲就好比给学生上了一堂政治课,既生动形象,又得到美的享受,更易让学生得到教益。即在教师授课和歌曲内容中让学生接受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懂得道德规范,从而让学生养成通晓事理、明辨是非,做道德高尚的人。古人“五音昭德、乐以安德”的理念充分说明了音乐的德育功能在孔子那个年代已得到重视。
我校形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为落实“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融合奠定了基础。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技巧,还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感,进而感悟到更多的真实情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以动人的旋律和声情并茂的艺术表达形式感染学生,并带动后进学生的情感。我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育,规范教育,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单纯、积极、奔放、向上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主流,一堂上品的音乐课,一首高尚健康灵动的歌曲就好比给学生上了一堂道法课,既生动形象,又得到美的享受,更易让学生得到教益。
多年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坚定了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让我更坚信只要热爱自己这份工作、热爱学生,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充分并积极地在课堂中展示出来,师生共同分享课堂教学的快乐,让审美深入心灵,发现、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即在平凡的岗位中作出不平凡的工作。       
“中三”学子在奥尔夫教学的器乐学习中感悟了快乐,最后,我用《如歌的行板》“后记”中的话结束吧:“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吧,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