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个性,让学生想创新;创设任务,让学生爱创新;立足认知基础,让学生能创新;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善创新。
关键词:创新能力 个性 任务 认知基础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个性,让学生想创新
学生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四允许:允许自由交流、允许发扬自己的创作风格、允许和同学争取意见、允许自由选择情境。计算机教学讲究的也是个性。而具有个性特点的计算机技术这一学科,使学生走出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人为现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闪亮登场打招呼》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大屏幕播放了一段小度机器人与央视主持人高博妙对飞花令的视频,同学们一下子被小度机智灵敏的思维和应对自如对话吸引住了,我以此为契机导入新课。在同学生认识Scraino软件界面组成后,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以编故事为思路,用拖曳、组合的方式像搭积木一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自己的创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培育了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这些我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只要不断追求个性,就会有更好的授课效果,就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任务,让学生爱创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可以创设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境,因为教师通过教学任务设计,使得教学目标清晰而有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信息技术无穷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活学活用,迅速地培养学生创能力发展。
如在讲授“汉字输入练练手”时,我先出示了圆圆想把杜牧的《山行》这首诗输入到电脑中这个问题,然后抛出“想要帮圆圆完成诗歌输入,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三个任务。有了任务之后,我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我将新授知识以任务形式交给学生设法完成,学生接到任务后,则自然会跃跃欲试。我再适时地引导学生: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掌握哪些新的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必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其中隐含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既完成了任务,又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们作品赞赏的笑脸,听到鼓励的评价。那么,学生处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敢想敢做,无拘无束进行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立足认知基础,让学生能创新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总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出发点,立足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学生的认知和经验设计问题。
例如,教学网页制作之后,我以“超链接“为例子,如建立超级链接要有首页以及链接的网页,那么首先要建新网页,再命名,最后进行超级链接……这样,在立足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前提下,以学生的认知和经验为出发点,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善创新
数学家备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善于创新,就要注重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才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使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安全停车有感知》一课时,讲到如何才能做到停车入位这一问题,我指导学生:汽车最晚停车的位置是在碰到停车位后面白线的时候,这时才会停止倒车,所以汽车要随时探测后面的白线。随后我适时提问学生:那么哪些模块才能起到“侦测”的作用呢?这一问,正好问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思维随即启动,学生小组讨论后自主认识了三个“碰撞侦测”积木,“碰到颜色”“颜色碰到颜色”“碰到鼠标指针”。有的学生在用到“碰到颜色”这个模块编写脚本时,出现了停车定位不准的情况,我重点指导学生“碰到颜色”这个模块颜色的选取要用到取色器,防止出现色差。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从“埋头苦干”中拽出来转而去思考其他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看到问题不要急着去做,先想想有几种方法,哪种更好,然后再着手去运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这些,我体会到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善于创新,就要注重他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使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主线,改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我们应该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创新能力 个性 任务 认知基础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个性,让学生想创新
学生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四允许:允许自由交流、允许发扬自己的创作风格、允许和同学争取意见、允许自由选择情境。计算机教学讲究的也是个性。而具有个性特点的计算机技术这一学科,使学生走出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人为现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闪亮登场打招呼》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大屏幕播放了一段小度机器人与央视主持人高博妙对飞花令的视频,同学们一下子被小度机智灵敏的思维和应对自如对话吸引住了,我以此为契机导入新课。在同学生认识Scraino软件界面组成后,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以编故事为思路,用拖曳、组合的方式像搭积木一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实现自己的创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培育了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这些我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只要不断追求个性,就会有更好的授课效果,就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任务,让学生爱创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可以创设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境,因为教师通过教学任务设计,使得教学目标清晰而有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信息技术无穷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活学活用,迅速地培养学生创能力发展。
如在讲授“汉字输入练练手”时,我先出示了圆圆想把杜牧的《山行》这首诗输入到电脑中这个问题,然后抛出“想要帮圆圆完成诗歌输入,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三个任务。有了任务之后,我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我将新授知识以任务形式交给学生设法完成,学生接到任务后,则自然会跃跃欲试。我再适时地引导学生: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掌握哪些新的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必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其中隐含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既完成了任务,又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们作品赞赏的笑脸,听到鼓励的评价。那么,学生处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敢想敢做,无拘无束进行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立足认知基础,让学生能创新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总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出发点,立足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学生的认知和经验设计问题。
例如,教学网页制作之后,我以“超链接“为例子,如建立超级链接要有首页以及链接的网页,那么首先要建新网页,再命名,最后进行超级链接……这样,在立足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前提下,以学生的认知和经验为出发点,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善创新
数学家备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善于创新,就要注重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样才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使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安全停车有感知》一课时,讲到如何才能做到停车入位这一问题,我指导学生:汽车最晚停车的位置是在碰到停车位后面白线的时候,这时才会停止倒车,所以汽车要随时探测后面的白线。随后我适时提问学生:那么哪些模块才能起到“侦测”的作用呢?这一问,正好问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思维随即启动,学生小组讨论后自主认识了三个“碰撞侦测”积木,“碰到颜色”“颜色碰到颜色”“碰到鼠标指针”。有的学生在用到“碰到颜色”这个模块编写脚本时,出现了停车定位不准的情况,我重点指导学生“碰到颜色”这个模块颜色的选取要用到取色器,防止出现色差。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从“埋头苦干”中拽出来转而去思考其他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看到问题不要急着去做,先想想有几种方法,哪种更好,然后再着手去运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这些,我体会到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善于创新,就要注重他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使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主线,改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我们应该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