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要: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语文写作实践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模式,运用了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想象力构图,丰富语言知识,将思维导图扩展成生动的文章。保持好奇心,思维导图从一个中心点开始,逐渐向外发展,呈现出分散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克服学习障碍。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思维导图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借助思维导图,让语文写作实践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模式,运用了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想象力作图,丰富语言知识,将思维导图扩展成生动的文章。保持好奇心,思维导图从一个中心点出发,逐步向外发展,呈现出分散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思维,克服学习障碍。
一、小学作文与核心素养
小学生在表达和运用语言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对外界事物有初步的了解,学会运用想象力,如果没有思考能力,很容易混淆写作顺序。所在一个句子中,适当地添加一些形容词,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充满语言情感。例如,写观察日记时,孩子们会选择在家里观察猫在写作时可以采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家里的猫懒洋洋地在沙发上喵喵叫比,这样的描写,可以让文章的气氛变得可爱起来[1]。
加强学生阅读,能使学生见多识广,增加自己的语言词汇,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表达。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书,为学生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每节课除了讲解课文的表达方式外,还应使学生养成寻找好词、好句的习惯,找出文章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中烘托气氛的句子可用于写作中,将景物与色彩相结合,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氛围,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第二段“天依然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学生上一秒都沉浸在蓝天下,下一秒却是“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的景物变换,让句子变得更饱满。
二、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路混乱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比较跳跃,尽管对事物缺乏整体认识,在作文写作思路上也同样缺乏明确的指导,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思维。小学学生由于知识体系不完善,作文缺乏新的构架,找不到合适的作文材料。从总体上看,小学生作文写作缺乏清晰、独立、完整的构架体系,思维混乱。
2.学习兴趣低
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作文是他们学习中最痛苦的内容。一是作文字数过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二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学生没有意识到作文可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写作文没有真正的乐趣。所以,长期对写作有抵触心理,兴致不足,影响学习效率[2]。
3.教师主导型过强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是由教师讲授,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很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在课堂互动中缺乏学生参与,教学方法不当,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写好作文
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归纳为几个核心要素,用图形和结构来绘制,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文字、图形等直观的信息来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新颖的学习工具。写作过程中有几种情况可以写成作文,例如,在第六单元习作中,学生要写出一段游戏的记录,要求学生分三个阶段写出作文:游戏前的准备,游戏中的印象,游戏后的感受,用思维导图整理出大概的写作意图,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再逐步地写下来或用图形整理出来,这样一种方法,既能让大脑放松,又能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回忆事物的发展过程,安排出有趣的内容,还能让学生想起美好的事物。
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画思维导图,不能照着别人的画,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要怕画得不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写文章前,要善于观察,找出主题,找出材料,按顺序列出材料,并建立起思维导图结构,例如,第一单元习作练习就是推荐一个好地方,不同的学生所处的地方不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家乡或者某个小镇作为主题,材料可以是山、河、树,甚至一条街道,再根据材料展开联想和回忆,让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涌动。写文章时,细化材料,沿着思维导图来写,用清晰的语言和自然的表达来描述事物,在修改文章的同时,还可以给句子增加一些细节,使文章的感情更丰富。
四、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1.利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思维
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而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一个单独的关键字、关键点来思考、查找,启发学生找出写作材料和写作思路,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没有任何内容可写的情况下,按照思维导图的指导,寻找可写的材料,完成写作。
2.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想象力
因其特殊的年龄特征,使其想象力异常丰富,可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导图是书面语的直观表现形式,它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要求展开,进而选择合适的写作内容。
3.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
多数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多数时候心里有话、有故事,却写不出来,无法把写作要求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借由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所需内容、主题等,使他们在写作时能言之有物,切合主题。
结语
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写作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在实践中,更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顺畅地使用语言书写和交流,自由记录自己所见所想,思维导图可以生成许多分支,就像大脑内部的内部结构一样,有助于学生写好文章,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核心素养。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思维导图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借助思维导图,让语文写作实践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模式,运用了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想象力作图,丰富语言知识,将思维导图扩展成生动的文章。保持好奇心,思维导图从一个中心点出发,逐步向外发展,呈现出分散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思维,克服学习障碍。
一、小学作文与核心素养
小学生在表达和运用语言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对外界事物有初步的了解,学会运用想象力,如果没有思考能力,很容易混淆写作顺序。所在一个句子中,适当地添加一些形容词,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充满语言情感。例如,写观察日记时,孩子们会选择在家里观察猫在写作时可以采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家里的猫懒洋洋地在沙发上喵喵叫比,这样的描写,可以让文章的气氛变得可爱起来[1]。
加强学生阅读,能使学生见多识广,增加自己的语言词汇,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表达。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书,为学生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每节课除了讲解课文的表达方式外,还应使学生养成寻找好词、好句的习惯,找出文章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中烘托气氛的句子可用于写作中,将景物与色彩相结合,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氛围,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第二段“天依然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学生上一秒都沉浸在蓝天下,下一秒却是“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的景物变换,让句子变得更饱满。
二、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路混乱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比较跳跃,尽管对事物缺乏整体认识,在作文写作思路上也同样缺乏明确的指导,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思维。小学学生由于知识体系不完善,作文缺乏新的构架,找不到合适的作文材料。从总体上看,小学生作文写作缺乏清晰、独立、完整的构架体系,思维混乱。
2.学习兴趣低
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作文是他们学习中最痛苦的内容。一是作文字数过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二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学生没有意识到作文可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写作文没有真正的乐趣。所以,长期对写作有抵触心理,兴致不足,影响学习效率[2]。
3.教师主导型过强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是由教师讲授,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很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在课堂互动中缺乏学生参与,教学方法不当,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写好作文
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归纳为几个核心要素,用图形和结构来绘制,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文字、图形等直观的信息来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新颖的学习工具。写作过程中有几种情况可以写成作文,例如,在第六单元习作中,学生要写出一段游戏的记录,要求学生分三个阶段写出作文:游戏前的准备,游戏中的印象,游戏后的感受,用思维导图整理出大概的写作意图,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再逐步地写下来或用图形整理出来,这样一种方法,既能让大脑放松,又能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回忆事物的发展过程,安排出有趣的内容,还能让学生想起美好的事物。
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画思维导图,不能照着别人的画,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要怕画得不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写文章前,要善于观察,找出主题,找出材料,按顺序列出材料,并建立起思维导图结构,例如,第一单元习作练习就是推荐一个好地方,不同的学生所处的地方不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家乡或者某个小镇作为主题,材料可以是山、河、树,甚至一条街道,再根据材料展开联想和回忆,让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涌动。写文章时,细化材料,沿着思维导图来写,用清晰的语言和自然的表达来描述事物,在修改文章的同时,还可以给句子增加一些细节,使文章的感情更丰富。
四、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1.利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思维
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而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一个单独的关键字、关键点来思考、查找,启发学生找出写作材料和写作思路,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没有任何内容可写的情况下,按照思维导图的指导,寻找可写的材料,完成写作。
2.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想象力
因其特殊的年龄特征,使其想象力异常丰富,可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导图是书面语的直观表现形式,它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要求展开,进而选择合适的写作内容。
3.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
多数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体系,多数时候心里有话、有故事,却写不出来,无法把写作要求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借由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所需内容、主题等,使他们在写作时能言之有物,切合主题。
结语
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写作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在实践中,更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顺畅地使用语言书写和交流,自由记录自己所见所想,思维导图可以生成许多分支,就像大脑内部的内部结构一样,有助于学生写好文章,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核心素养。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