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 要: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一直深受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积极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建立“校—园”融合机制,幼小衔接,幼小互动,才能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关键词:“校-园”融合;幼小衔接;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A
一、概念解析
1.“校-园”融合
“校”指高等院校。“园”指幼儿园。“校-园”融合指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指导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如何有效的融合与发展,同时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互赢互利,共同成长。
2.幼小衔接的价值
幼小衔接就是幼儿从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活动形式转向课程教育形式过渡的过程。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都发生了改变。幼小衔接活动科学有效的开展,促进幼儿进入新环境在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地融入学习中,为幼儿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1]。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家长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规律
很多家长在幼儿上小班、中班时对“幼小衔接”没有引起重视,到了大班时开始紧张起来,认为要开始做“幼小衔接”了,开始教一年级的学习内容。这些做法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兴趣不佳,效果也不明显,容易形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这样到了小学时,起初会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孩子都会,过了一段时间后,会爆发出不少问题,孩子的注意力差,学习习惯差,之前养成的错误规范,小学老师很难纠正,孩子在继续学习时表现出很大的困惑,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在日常教学中仍然保留“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端坐静听”,学习写拼音、写汉字、计算算术题等,幼儿没有了充足的游戏时间,忽视了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也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机械化”“填鸭式”的学习模式,压制了幼儿的天性,抹杀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由于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也由于中国汉字的特殊结构,容易引起幼儿近视、驼背、握笔不规范等不良影响,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2]。
3、盲目单方教育,忽视多方合作
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园积极致力于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都主动向小学生活看齐;而小学在幼小衔接方面的重视意识不强,仅仅依托于教学计划、为了教学进度,忽视与幼儿园的沟通,足以证明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单向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
1、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不定期邀请学前系专家教师进园给家长做讲座,传递科学的儿童观、家庭教育相关知识以及幼儿心理健康等内容。家长纷纷和专家互动,提出自己的困惑,专家教师给出科学有针对性的解答,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颇多。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
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当动静交替、室内外相结合,在活动中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观察幼儿情绪状态,开展适宜的、健康的、富有乐趣的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结合各年龄段幼儿学习特点,在区域里投放适宜的材料,供幼儿摆弄、观察、研究并做相应记录,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获得直观的经验。
3、建立“校—园”融合机制
合肥幼教集团滨水花都幼儿园因其“政校办园”的独有模式,不仅加强与小学的联系,还充分利用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专家教师优势,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素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3]。
(1)建立“校—园”融合机制
为了更好地将学前教育的优势资源得到最大开发与利用,发挥优势资源的指引作用,合肥幼教集团的每一所幼儿园都有一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系的专家教师担任园所的挂职副园长,对园所的课题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内容进行指导,“高标准、高要求”,践行“幼有优育”。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每学期邀请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家教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如何编排各年龄段幼儿早操、幼儿一日活动如何科学设置、教育笔记如何撰写、怎样说课、指导教师公开课、教师的心理疏导等方面让幼儿教师在日常带班中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幼小互动,幼小衔接
结合合肥幼教集团滨水花都幼儿园和合肥市南门小学海恒分校的地域优势,邀请小学教师入园给家长和教师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提高家长和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认识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做好上学准备。邀请一年级小学生进园从幼儿的角度说说幼儿园和小学环境的不同,提高幼儿入学的积极性。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的环境,并体验一节教学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学和幼儿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区别,为上学做好心理准备。
结语
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责任重大的问题,每个园所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在打造园所特色、主题教学等活动中将幼小衔接贯穿其中。从园所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幼儿为本”,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合肥幼教集团利用“政校办园”的模式和“校-园”融合的形式,辐射周边幼儿园,值得我们借鉴。其他园所,也要开拓创新,找到一条适合园所专业化成长、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新路子,为幼儿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打好良好基础[4]。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校-园”融合;幼小衔接;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A
一、概念解析
1.“校-园”融合
“校”指高等院校。“园”指幼儿园。“校-园”融合指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指导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如何有效的融合与发展,同时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互赢互利,共同成长。
2.幼小衔接的价值
幼小衔接就是幼儿从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活动形式转向课程教育形式过渡的过程。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都发生了改变。幼小衔接活动科学有效的开展,促进幼儿进入新环境在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地融入学习中,为幼儿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1]。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家长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规律
很多家长在幼儿上小班、中班时对“幼小衔接”没有引起重视,到了大班时开始紧张起来,认为要开始做“幼小衔接”了,开始教一年级的学习内容。这些做法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兴趣不佳,效果也不明显,容易形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这样到了小学时,起初会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孩子都会,过了一段时间后,会爆发出不少问题,孩子的注意力差,学习习惯差,之前养成的错误规范,小学老师很难纠正,孩子在继续学习时表现出很大的困惑,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在日常教学中仍然保留“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端坐静听”,学习写拼音、写汉字、计算算术题等,幼儿没有了充足的游戏时间,忽视了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也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机械化”“填鸭式”的学习模式,压制了幼儿的天性,抹杀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由于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也由于中国汉字的特殊结构,容易引起幼儿近视、驼背、握笔不规范等不良影响,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2]。
3、盲目单方教育,忽视多方合作
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园积极致力于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都主动向小学生活看齐;而小学在幼小衔接方面的重视意识不强,仅仅依托于教学计划、为了教学进度,忽视与幼儿园的沟通,足以证明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单向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
1、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不定期邀请学前系专家教师进园给家长做讲座,传递科学的儿童观、家庭教育相关知识以及幼儿心理健康等内容。家长纷纷和专家互动,提出自己的困惑,专家教师给出科学有针对性的解答,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颇多。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
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当动静交替、室内外相结合,在活动中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观察幼儿情绪状态,开展适宜的、健康的、富有乐趣的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结合各年龄段幼儿学习特点,在区域里投放适宜的材料,供幼儿摆弄、观察、研究并做相应记录,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获得直观的经验。
3、建立“校—园”融合机制
合肥幼教集团滨水花都幼儿园因其“政校办园”的独有模式,不仅加强与小学的联系,还充分利用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专家教师优势,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素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3]。
(1)建立“校—园”融合机制
为了更好地将学前教育的优势资源得到最大开发与利用,发挥优势资源的指引作用,合肥幼教集团的每一所幼儿园都有一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系的专家教师担任园所的挂职副园长,对园所的课题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内容进行指导,“高标准、高要求”,践行“幼有优育”。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每学期邀请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家教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如何编排各年龄段幼儿早操、幼儿一日活动如何科学设置、教育笔记如何撰写、怎样说课、指导教师公开课、教师的心理疏导等方面让幼儿教师在日常带班中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幼小互动,幼小衔接
结合合肥幼教集团滨水花都幼儿园和合肥市南门小学海恒分校的地域优势,邀请小学教师入园给家长和教师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提高家长和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认识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做好上学准备。邀请一年级小学生进园从幼儿的角度说说幼儿园和小学环境的不同,提高幼儿入学的积极性。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的环境,并体验一节教学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学和幼儿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区别,为上学做好心理准备。
结语
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责任重大的问题,每个园所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在打造园所特色、主题教学等活动中将幼小衔接贯穿其中。从园所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幼儿为本”,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合肥幼教集团利用“政校办园”的模式和“校-园”融合的形式,辐射周边幼儿园,值得我们借鉴。其他园所,也要开拓创新,找到一条适合园所专业化成长、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新路子,为幼儿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打好良好基础[4]。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