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涉密信息系统,严禁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新教育时代》杂志
过刊浏览
摘要:早操是对幼儿进行全身协调活动的锻炼,通过早操可以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培养勇敢自信等优良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从生理卫生学的角度看,早操能使在幼儿从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使身体有准备地承担起一天的学习和各种活动,以振奋精神、调动情绪,激发幼儿有朝气、愉快生活。我们通过互动式的早操形式,力求让幼儿真正成为早操活动的主人,使教师和孩子都爱做操。
关键词:互动式早操   创编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一、互动式早操的编排要点
1.内容丰富形式多变,体现“活”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动作发展情况为幼儿编排适合的早操,除了基本操节外,还包括热身操、变换队形、舞蹈、游戏、放松整理等环节。在内容的选择上,从幼儿的动作发展、幼儿园特色等出发进行创编。 游戏多变、富有创造,体现“趣” 为控制早操队列,教师精心选择适当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感召下进行列队,结果深受幼儿的欢迎。幼儿一听到音乐,便随着音乐来到活动场所自由组合各种游戏。幼儿随着“放轻松”音乐,做开火车的动作回教室。这样,早操开始和结束都不排队的做法,缩小了幼儿之间、班级间的速度差异,保护了幼儿做操的积极性,消除了各班快慢不一致、拖延时间的弊端。
3.科学编排 合理搭配
早操和其他活动一样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因此,设计早操要求各环节必须科学安排合理搭配。在训练强度上,遵循“曲线上升—波形进展—曲线下降”的规律,使运动量强度适中,有助于发展幼儿协调、灵敏、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4.早操与幼儿年龄特征相吻合。
小班:早操宜简单、易学和富有趣味性。中班:做操时,动作统一、规范和整齐。大班:做操时,要求活泼,并且动作丰富。
互动式早操的指导
1.早操的教和练
首先,要端正态度,严格要求;其次,正确的方法是教练早操的前提和保障。
①循序渐进:有的教师在教练过程中习惯从头至尾快速地教给孩子,然后再回过头来纠正错误动作。
②抓住关键:实现幼儿学习目的的关键是教师恰当地讲解和示范。教师清晰、有趣讲解和准确示范能有效调动幼儿积极性,在幼儿学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③分解进行:练操一般应采取分解的方法。例如:一个动作,可以先练上肢部分,然后再练下肢部分,最后将上肢、下肢部分动作合起来练习,这样练习的效率高、效果好。
④形式多样:教练可分集体、小组和个别练,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因此,应将几种形式有机地结合,以便幼儿更好地掌握。
⑤反复练习:幼儿学习记忆快,忘却也快。因此,学习内容需反复巩固和练习。可以由教师带领幼儿练习、听信号练习及以表演的形式练习等。
2.早操的组织
教师的主导作用:
着装:教师的着装应得体、大方,便于动作。
态度:包括对幼儿和活动两方面的态度。对幼儿如动辄训斥,幼儿又如何能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对活动,若教师自己已漫不经心,又如何要求孩子认认真真呢?
表情:教师的表情可以调动和抑制幼儿积极性。教师应面带微笑,用表情和幼儿交流;用笑容感染幼儿;用眼神鼓励幼儿,调动孩子活动的热情。
情绪:教师应用自己的激情、热情去感染孩子。幼儿模仿能力强,教师饱满的情绪是幼儿模仿的对象。
动作:教师标准、规范、优美、舒展的动作,对幼儿是一个最好的榜样,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语言: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掌握不好的部分,教师可以在示范的同时,讲解动作的要领,进行简单的语言提示。
个别指导: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或不协调幼儿,教师可特别提示或单独指导。
3.正面引导和参与相结合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孩子,自制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动作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有趣的队形变换中练习基本动作,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站立、走、跑的姿式,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
4.领操的教师是否固定
在幼儿做早操过程中,领操的教师,不一定需要固定。领操的教师,不固定的益处之一就是要求每个教师均需要十分熟悉早操的过程和每一个动作要领,这可以使教师在平时带领幼儿练习早操时,真正让幼儿准确掌握每一个早操动作。此外,在幼儿做早操时,有一名教师领操,并非其他教师就在一旁观看,在一名教师领操时,其他教师(尤其是带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站位(教师站位)在幼儿队列中参与做早操:这既可以给予幼儿一个良好的示范,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参与做早操过程中,观察幼儿和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教师在领操过程中,以手势指挥幼儿时,手势是否固定
教师在领操过程中所使用的手势、哨音或者简短的语言命令,是一种指令性的刺激;这种指令性的刺激对于幼儿而言,是起着调动与协调幼儿做早操时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的作用,教授早操动作的同时将手势、哨音或者简短的语言命令等这种指令性的刺激与幼儿自身的动作,建立一种相关关系,建立一种刺激与反应的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因此,手势是否固定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幼儿能够真正理解某个领操教师的手势、哨音或者简短的语言命令等这种指令性的刺激,并在这种指令性刺激的作用下,协调地产生幼儿自身的动作:跟随教师的手势、哨音或者简短的语言命令,完成自己的动作或整个早操。
因此,各个幼儿园领操教师的手势动作,可以根据各个幼儿园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不必一定模仿其他幼儿园领操教师的这种指令性手势,但是,在一所幼儿园中,无论哪个教师领操,这种手势、哨音或者简短的语言命令等这种指令性的刺激必须固定。否则,幼儿在教师领操过程中将无可适从:“刺激--反应”的明确建立,幼儿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按照“指令性的刺激”良好地完成整个早操,并且,从小建立和养成尊重规则的习惯; 幼儿理解教师的手势、哨音和简短的语言命令,并随之顺应命令,做出相应的反应,即“刺激--反应”的良好建立,通常也是衡量一个幼儿园日常早操练习和训练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幼儿早操动作是否整齐划一,也与这种“刺激--反应”的条件反射之建立密切相关。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新教育时代》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社 长:刘锦泉

副总编辑:李伟

特约策划:吴法源

特任编辑:王若梅

编 委:刘妍

投稿电话:022-23678800

投稿邮箱:xjysd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