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
摘 要: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属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分支与延续,是研究使用美术手段对儿童实施全面、整体、和谐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理论知识体系是从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并面向幼儿园实践、指导和解决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际问题。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能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教育观点分析和解决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通过学习后,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课程教学 系统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A
在现行的学前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更加有效地通过美术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关键是需要对本门课程有足够了解及其掌握扎实的实践能力。美术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前儿童生活的基础上,学习本门课程是建立培养完整的儿童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正确的学前儿童美术观,提升幼儿教师的美术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笔者这几年一直从事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思考[1]。
一、采用项目式模块化的教学计划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知识系统比较薄弱,他们对知识范围的涉猎较大,但缺乏精髓的知识结构。经过一次专家课的洗礼,本人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有了更深层次理解,无论是学前儿童绘画还是手工活动都离不开欣赏的环节,故笔者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规律制订了如下教学计划:
二、采用开发式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本人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效果检测、课堂小结的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每次课前学生都有预习,因此对新知识的掌握很及时,容易接受。课上,学生表现积极,对于分组讨论能放开、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能看出,学生较容易掌握简单的知识,教师应多开展及时讨论,使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不足在于,学生的欣赏知识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美术作品他们自己都不了解,更不必说以后要给幼儿上类似的欣赏课,他们觉得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应发散他们的思维,教会学生不要只做一只井底之蛙。
教师通过采用开发式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增加课堂学习氛围,让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出现打瞌睡、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提高了,他们会相互答疑、交流想法、总结与反思,打破了传统学习局面的枷锁,提高了知识整合度。所以,开发式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行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2]。
三、采用模拟课堂式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程属于理实一体课,知识点很多,要想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他们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确实得花一番功夫。因此,经过了一番理论学习后,本人设计了几个实践环节。首先将学生们进行了分组,然后让组长进行抽取相应的题目,本组学生相互探讨撰写活动方案,再根据活动方案制作上课用的课件及材料教具。在课堂模拟环节进行前,由各小组自由选择四名学生充当幼儿配合小组的一名教师完成片段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在幼儿园的实地教学场景,但在师生共同配合下,也顺利完成了此项课堂模拟的片段教学任务。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常规教学中应该融入以下相关的学习内容,如根据所给出的课件制作和片段教学的评分细则,请学生们分组抽取题目进行片段教学展示。一来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来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学生在常规教学中几乎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观摩学习,只能根据教师给出的信息提取相关知识。教师通过上这样的片段教学课,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给了他们充足的准备,也进行了自我发挥和展示。虽然,展示的结果还有很多不足,但是他们的上课水平却在模拟课堂中得以提升[3]。
当教师易,当好教师难。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学院的专任教师,对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及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需多费功夫,应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高度。而培养的对象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不同学生,由于人培方案的不同,授课模式与方法也应有相应改变,要与职业教育对口。在教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程的道路上,笔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本人坚信自己能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课程教学 系统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A
在现行的学前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更加有效地通过美术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关键是需要对本门课程有足够了解及其掌握扎实的实践能力。美术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前儿童生活的基础上,学习本门课程是建立培养完整的儿童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正确的学前儿童美术观,提升幼儿教师的美术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笔者这几年一直从事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思考[1]。
一、采用项目式模块化的教学计划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知识系统比较薄弱,他们对知识范围的涉猎较大,但缺乏精髓的知识结构。经过一次专家课的洗礼,本人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有了更深层次理解,无论是学前儿童绘画还是手工活动都离不开欣赏的环节,故笔者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规律制订了如下教学计划:
能力模块 | 项目设计 |
模块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
项目1.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项目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史 |
模块二: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与目标 |
项目1.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阶段特点与表现 项目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 |
模块三: 学前儿童欣赏活动 |
项目1.学前儿童欣赏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项目2.学前儿童欣赏活动的实施与案例分析 |
模块四: 学前儿童绘画活动 |
项目1.学前儿童绘画技法 项目2.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项目3.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案例分析 项目4.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模块五: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 |
项目1.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项目2.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案例分析 项目3.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模块六: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评价 |
项目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的作用 项目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的原则 项目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评价的方法 |
在课堂上,本人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效果检测、课堂小结的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每次课前学生都有预习,因此对新知识的掌握很及时,容易接受。课上,学生表现积极,对于分组讨论能放开、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能看出,学生较容易掌握简单的知识,教师应多开展及时讨论,使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不足在于,学生的欣赏知识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美术作品他们自己都不了解,更不必说以后要给幼儿上类似的欣赏课,他们觉得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应发散他们的思维,教会学生不要只做一只井底之蛙。
教师通过采用开发式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增加课堂学习氛围,让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出现打瞌睡、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提高了,他们会相互答疑、交流想法、总结与反思,打破了传统学习局面的枷锁,提高了知识整合度。所以,开发式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行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2]。
三、采用模拟课堂式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程属于理实一体课,知识点很多,要想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他们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确实得花一番功夫。因此,经过了一番理论学习后,本人设计了几个实践环节。首先将学生们进行了分组,然后让组长进行抽取相应的题目,本组学生相互探讨撰写活动方案,再根据活动方案制作上课用的课件及材料教具。在课堂模拟环节进行前,由各小组自由选择四名学生充当幼儿配合小组的一名教师完成片段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在幼儿园的实地教学场景,但在师生共同配合下,也顺利完成了此项课堂模拟的片段教学任务。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常规教学中应该融入以下相关的学习内容,如根据所给出的课件制作和片段教学的评分细则,请学生们分组抽取题目进行片段教学展示。一来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来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学生在常规教学中几乎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观摩学习,只能根据教师给出的信息提取相关知识。教师通过上这样的片段教学课,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给了他们充足的准备,也进行了自我发挥和展示。虽然,展示的结果还有很多不足,但是他们的上课水平却在模拟课堂中得以提升[3]。
当教师易,当好教师难。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学院的专任教师,对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及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需多费功夫,应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高度。而培养的对象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不同学生,由于人培方案的不同,授课模式与方法也应有相应改变,要与职业教育对口。在教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课程的道路上,笔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本人坚信自己能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没有PDF文件供下载